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用工荒”陷阱

每经网 2011-12-13 15:49:22

现在“用工荒”的原因是中国长期的城乡分割而非“刘易斯拐点”,企业是否亟需产业升级,需要谨慎对之。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刘雪梅/文

一到年底,“用工荒”的消息就满天飞,估计一直要持续到明年春末。

一说到企业招工难,许多媒体就呼吁企业应积极进行转型、产业升级。然而,要搞清楚的是,我们中国今天的“用工荒”,恐怕不是传统经济学里所讲的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并轨过程中,劳动力逐渐减少导致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教授提醒,要看到,中国是在长期城乡分割的情况下发展城市经济的,在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进城的农民工长期接受的是歧视性待遇,低工资低福利与农民工的贡献是不匹配的,这个被扭曲的价格信号在宏观上体现为工资的上涨速度远远落后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速度,换句话讲,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工,没有充分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于是,农民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随着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加之国家对基础建设的大规模投资,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稀释了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些传统用工大区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短期的“用工荒”。

如果忽略了这个被扭曲的价格信号,而一味强调产业结构调整,最终会导致企业需求与劳动力的实际供给水平错位--产业升级必然对劳动力需求往高端走,即对更为复杂的技术性工人的需求会增大。但是这类劳动者在市场上的供给严重不足,现实的劳动结构是仍然存在着大量低技能的农民工。等到目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一结束,这些被稀释在中西部的劳动者们大批返回沿海地区,那时他们会发现,以前能干的活儿已经干不了了,而高端劳动力的短缺矛盾,现在已经暴露无遗。因此,目前的用工荒,就是企业找不到具有高端劳动技能的人。最终结果是高技能的劳动力愈发短缺,而低技能劳动力完全找不到工作。所以,产业结构调整是必需的,但它不是一剂“万灵药”。

因此,人口老龄化趋势早晚会出现,用工荒也早晚会出现,但是与现在出现的所谓“用工荒”不是一回事,原因就在于此。

同样的原因之下,在中国现在谈“刘易斯拐点”是需要谨慎分析的。如果中国确实到达“刘易斯拐点”,那么企业目前需要做的应该是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但现在用工荒的原因是城乡分割,那么企业是否亟需转型,就需要谨慎对之了。

目前,遭遇“用工荒”的企业通常通过增加工资、加强培训等短期方式,勉强度过这个阶段。对企业来说,这种反应是理性的。但如果要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从户籍和土地制度等制度上调整。我国的工业和服务业的GDP已占到整个GDP的90%,但是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在城市居住了半年以上的没有户籍的人)的占比,即城市化率只有47%。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7%的时候就开始闹“民工荒”,这在全世界都没有过。这两个比例之间巨大的差额,足以说明中国现在的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