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ST梅雁掌门人率众辞职 酝酿重组还是弃船逃生?

2011-09-19 01:03:25

Default-thumb_head

ST梅雁掌门人率众辞职  酝酿重组还是弃船逃生?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ST梅雁大股东梅雁实业投资通过持续减持后,其持股比例仅为2.197%,已经沦为A股上市公司中大股东股权比例倒数第一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与梅雁实业颇有渊源的杨钦欢,突然宣布辞去ST梅雁董事长一职。这也就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未来的广泛猜想,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杨钦欢在大股东连番减持之后突然离去,到底是为资产重组铺路,还是弃船逃生?

董事长辞职引波澜

    大股东连续减持后,ST梅雁迅速成为市场热点,公众也在讨论大股东何时  “弃壳”。9月15日,上市公司掌门人杨钦欢及两位高管突然选择集体辞职,曾经的“民营水电大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此次辞职的三位高管不仅是ST梅雁绝对的高层领导人,也是来自于大股东梅雁实业的高管人员。令人诧异的是,公司给出的辞职理由竟然是,因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工作的需要。然而,这一解释理由显然过于蹊跷。

    投资者不免有疑问,自从2009年起杨钦欢便一直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ST梅雁陷入经营困境也已经多年,为何他偏偏在连续大量减持过后,才以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工作为由辞去董事长职位?

    公告显示,ST梅雁实际控制人杨钦欢请求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梅雁实业董事长、总经理李江平请求辞去上市公司董事等职务;历任广东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的叶新英则请求辞去上市公司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三位高管辞去的都是董事会职务,不过,杨钦欢和叶新英却未完全“撤退”,而是留了其经营性职位。其中杨钦欢仍担任总经理,叶新英还是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只有李江平彻底离开。另外,辞职3人都与ST梅雁第一大股东梅雁实业有着紧密联系。李江平是梅雁实业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持有梅雁实业10.39%的股份,叶新英则持有梅雁实业约1%的股份。

    带着重重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ST梅雁了解情况,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叶选荣表示,公司经营状况正常,此次人事变动是为了做到决策层和经营层分离,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另外对于公司大股东梅雁实业持续减持的行为,叶选荣指出,这是股东意愿,不便发表看法。

乐观派:重组将启

    随着大股东减持与高管辞职,市场也再次引发了对ST梅雁的重组猜想,各方资金又在期盼另一次乌鸦变凤凰的奇迹。

    实际上,高管辞职为重组铺路的案例早有先例,此前市场就在热炒泰达控股进入ST四环(000605,收盘价12.38元)旨在完成重组,以四环为平台实现部分资源上市。今年4月份,该重组事宜又有了新的动向,四环董事长刘惠文以及两位董事张军、刘振宇皆因工作调动原因辞去相应职务。这一人事变动也被市场普遍认为是重组进程加速。另外,国海证券(000750,收盘价17.02元)在“借壳”SST集琦上市过程中也出现过董事长辞职的情况,进一步加快了重组的进程。

    一位私募人士也指出,梅雁实业投资最近动作频繁,大股东“弃壳”意味明显,而公司高管的辞职不排除为重组铺路的可能。实际上,ST梅雁从来就不缺乏重组“绯闻”。早在2009年,市场就流传着核电航母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将重组ST梅雁的传闻。

    受到强烈重组预期的推动,徐道田、孔京梅、王向昕等多个自然人股东便在2010年四季度突击  “杀入”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并豪赌公司重组的可能。回顾2010年四季度至2011年一季度,ST梅雁此前的重组消息也仅仅停留在“绯闻”阶段,并未有实质性内容,该股股价也四平八稳。或许重组事项遥遥无期,在今年一季报中,徐道田和孔京梅等股东已不在公司十大股东之列。

    此路不通,另辟蹊径。投资者仍然对ST梅雁抱有重组预期,而且市场关于ST梅雁将变身矿产股的传闻也是广传四方。就在这不绝于耳的重组和涉矿声之中,ST梅雁也曾风光一时,国泰君安总部、光大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证券营业部、广发证券辽阳民主路营业部等知名游资相续加入爆炒行列。

    在今年上半年电力改制预期推动电力板块集体躁动的背景下,身具多重概念的ST梅雁也于今年4月上演了一幕冲天盛况。4月1日至4月19日期间ST梅雁累计上涨54.90%,成为红极一时的“超级黑马”,借此摆脱了长久以来深陷沪深两市第一低价股的泥潭。

悲观派:或成弃壳

     投资者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此前对于ST梅雁的重组和涉矿预期相继落空,“裸奔”后的股价也被打回原形,由5.22元/股一路下挫至3元/股附近。过山车般的走势,猛烈地撞击着投资者脆弱的心灵。

    与乐观预期重组的人士相比,也有众多投资者抱着悲观看法。有投资者便认为,伴随着大股东梅雁实业的不断减持与高管的集体辞职,这就不得不联想到大股东或会弃船逃生,届时ST梅雁又将何去何从?

    另外,ST梅雁原董事长杨钦欢曾对媒体表示:“还会继续减持,谁当(ST梅雁)大股东都可以,不在乎控股权,谁来管理都行。”而如今,杨钦欢又携两高管突然挂印而去,这更印证了他当初的话。

    如果说掌门人的辞职预示着其存在重组的可能,那么股价在二级市上就常常会出现异动状况。然而,ST梅雁近段时间的表现依旧平淡无奇,重组预期并不强烈。在公司十大股东名单中也难有亮点,梅雁实业仍为ST梅雁第一大股东,二股东竟是银河证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持股比例仅0.21%,其后均是持股比例不超过0.2%的个人投资者。

    实际上,种种迹象显示投资者的担忧不无道理,ST梅雁沦为“弃壳”的预期也早已存在。至此,集各种重负于一身的ST梅雁已被推向了市场和舆论的风口浪尖,是依靠重组一飞冲天还是沦为“弃壳”成为“仙股”,成为了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重组难点/

 逃生路上横着“三座大山”

   在众多投资者眼中,ST梅雁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不过,在A股市场上麻雀变凤凰的故事并不罕见,资产重组也就成为了摆在ST梅雁前面的一条“金光大道”。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ST梅雁想要顺利重组并不轻松,否则屡屡传出重组“绯闻”的公司也不会难以修成正果。

    按照目前ST梅雁近64亿元的总市值来计算,只要有资金愿意拿出1.5亿元收购公司股份,就能够取代梅雁实业成为ST梅雁的“新东家”。但是《每日经济新闻》在对券商、私募、投行等熟悉重组事宜的多位业内人士采访后却发现,横在ST梅雁重组道路上至少有“三座大山”,每一座都足以令公司重组陷入僵局。

难点一:总股本、市值过大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各方关于ST梅雁股本和市值的担忧,更有人直言,“ST梅雁这个壳实力一般的重组方碰都不会碰,因为根本支撑不起”。

    据介绍,ST梅雁如果要资产重组,必定是重组方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而根本无力以现金认购的ST梅雁只能选择对其增发股份。截至目前,已经全流通的ST梅雁总股本为19亿股,如果要进行增发,公司的股本必定再次扩张,这对于注入资产的净资产、盈利能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直接将实力不够的重组方淘汰出局。

    比如在周五(9月16日)披露重组计划并复牌暴涨的高新发展(000628,收盘价11.65元),目前的总股本仅为2.19亿股,对应总市值也不过25.5亿元。而ST梅雁的总股本为19亿股,对应市值超过了60亿元。

    一位投行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不考虑已有资产需要置出的问题,ST梅雁通过增发股份收购和目前总资产规模相近的40亿元,年净利润能够达到4亿元的目标资产,即使按照3元/股的增发价计算,公司总股本也将增至约32亿股。

    在资产重组完成后,不再出卖资产的ST梅雁基本依靠注入资产每年4亿元的净利润支撑业绩,对应增发后32亿股总股本的每股收益也不足0.13元,必须要给予30倍的市盈率才能超过目前3.37元/股的股价,而失去股价暴涨的诱惑,恐怕难以让重组方和投资者感到满意。

    另一种情况,则是ST梅雁选择将目前的资产置出,虽然这样确实可以减少股本的扩张程度,略微增厚每股收益,但是也将对公司每股净资产这一指标造成压力,同样不利于公司股价的估值提升。

    除了总股本问题外,市值也是吓退重组方的一大指标,目前ST梅雁的总市值已经超过64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通过增发还是直接收购股票,对于想要借壳ST梅雁的重组方都将付出很大代价。

难点二:持股过于分散

     在大股东梅雁实业投资大肆减持后,占总股本不足2.2%的持股比例,已经成为A股市场上持股量最少的大股东,不过按照公司原董事长杨钦欢“还会继续减持,谁当(ST梅雁)大股东都可以,不在乎控股权,谁来管理都行”的表态,这一比例可能还会继续下滑。

    从此前公布的半年报来看,包括大股东梅雁实业投资在内的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也仅仅为8448.02万股,占总股本4.45%,而且在梅雁实业投资连番减持之后,这个比例可能已经不足4%。而除了作为二股东的银河证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持股405.3万股外,第三至第十大股东均为个人投资者,其中持股最少的毕金聚,仅持有234.72万股,持股比例仅仅为0.12%。另外从交易软件显示情况,ST梅雁的筹码集中度非常分散,按照37.23万户的股东数计算,户均持有流通股量不足5100股,且没有一家机构对公司未来押宝。

    那么,这种情况有何影响?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资产重组运作过程当中,其实就是各个利益方的博弈,无论重组方案如何,最后都要通过股东大会进行投票决议。因此在不少重组案例当中,上市公司和重组方都会在股东大会之前尝试对持股比例较大的股东进行拉票,以保证重组计划顺利通过。但是,如果持股比例像ST梅雁这样过于分散的话,一旦重组方案不能让绝大部分投资者满意,很可能面临被股东大会拒之门外的局面,从而让之前的一系列努力化为乌有。

难点三:千疮百孔的经营状况

     除上述两大问题外,摆在ST梅雁面前的还有现实的经营难题。

    2011年中报显示,ST梅雁即使在上半年通过转让资产获得了5608.55万元收益,并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046万元,但该净利润依然较去年同期下降89.16%。

    资料显示,2006年的ST梅雁负债总额为57.8亿元,年财务成本超过4亿元,每年都背负着巨大的利息负担。随后,ST梅雁也开始通过变卖资产对公司进行债务重组,陆续出售了旗下的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装修公司、酒店、轮胎企业以及铜箔、TFT液晶显示企业等,截至2010年6月30日,其负债总额降低至15.6亿元。  即便如此,ST梅雁仍担负着财务重负,尚存7000万元逾期借款。

    在公司不断出售资产的同时,其十年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和只有1亿元左右,甚至有投资者戏称公司的主业就是变卖家产。

    业内人士指出,ST梅雁的经营状况自然不容乐观,公司要想通过自身努力摆脱经营困境难以实现。若有重组方介入,这一系列债务负担及经营困境等问题都需要其一一解决。更让人担忧的是,上述问题可能还不是全部,任何一个隐藏在财务报表之后的陷阱,都将对未来重组造成致命的打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责编 祝裕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