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房产

每经网首页 > 房产 > 正文

王石川: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需强化监管

2011-05-05 01:31:03

王石川

    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于情于理都名正言顺。一方面,央企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既然如此,央企就应该多些责任和承担,而且保障房建设是深孚众望的安居工程,是重要而严肃的政治问题,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责无旁贷;另一方面,央企财大气粗,实力雄厚,有财力为国家分忧解难。众所周知,我国今年要兴建1000万套保障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透露,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投资1.3万亿到1.4万亿元。耗资如此之大,保障房建设面临资金、土地等多个因素的挑战。

    据报道,1.3万亿元中的5000多亿元,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但由于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尽管各地加大筹集力度,资金的落实仍是严峻的挑战。国务院督查组近期就发现,一些地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尚未足额筹措到位。很显然,如果富得流油的央企真心投资保障房建设,对资金短缺的保障房建设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但必须看到的是,央企投资保障房建设是把双刃剑。其一,无利不起早,央企未必愿意扮演慈善家。据报道,保障房的净利润率约为4%~6%,由于保障房的售价与商品房相比较低,房地产开发商更倾向于开发后者。但央企毕竟也是企业,它不是傻子,也有追逐利润的利益驱动,而一旦为利所驱,保障房建设的本意或将被颠覆。我们不会忘记,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哪知话音甫落,北京竟然一天产生三大地王,而且全是“央企制造”。有此争当地王、助推房价走高的“杰作”,如今我们怎能一下子奢望央企突然善心大发?

    其二,需警惕央企挂羊头卖狗肉,或者鸠占鹊巢。保障房建设是面向住房困难群体,但怕就怕央企拿到了保障房用地,名义上建起的是保障房,但却不供社会所用,而是自我享用。类似名不副实的事件不少。据报道,不少地方大肆兴建特权房,供少数公务人员或垄断企业人员所享有,但往往顶着限价房、经适房等保障房的名义。如媒体近日所报道的安徽电力公司大肆兴建别墅以供内部人员享用,试问,如果央企大举进攻保障房建设,会不会更容易发生类似事件?

    其三,还需警惕央企崽卖爷田不心痛。不少央企财大气粗,这是事实,而投资保障房建设需要不小的开支,钱大笔投上去,但能否见效、花得其所,并不让人乐观。从天价吊灯到天价酒,从天价补贴到天价别墅,再联系到一些央企只懂烧钱不讲效果的做法,笔者担心,钱花掉了,但保障房建设未必建得令人满意。而且,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会不会上演“一座大楼竖起来、一批官员倒下去”的贪腐事件?

    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是把双刃剑。央企的钱毕竟是国家的钱,是老百姓的钱,是全民的钱,钱要花在刀刃上,要花出效果。为此,就需要强化监管。同时,还应避免央企渔利自肥、像投资商品房一样投资保障房。笔者建议,不妨成立第三方的监督委员会,由人大代表、公众以及国资委人士等多方组成。同时,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应动态跟踪,像监督四万亿投资一样监督保障房建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