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赵勇:还有多少“馒头”在伤国人的心?

2011-04-13 01:15:11

赵勇

    瘦肉精之后,央视再揭食品安全黑幕,这次主角是染色及过期馒头。

    跟瘦肉精扯出双汇一样,这次的染色及过期馒头,同样也扯上了上海的华联和联华等著名超市。央视的报道说,由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炮制出的染色及过期馒头,长期以来都在这几家大超市销售,而这家食品公司的员工说,“这些馒头打死我也不敢吃”。

    狄更斯说:“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借用这句话,类似的食品安全事故,也都是相似的——无非是黑心企业、监管失灵等等。奇怪的是,在一次次貌似严厉的行业整顿与善后之后,食品安全事故仍然屡见不鲜,只不过,媒体的主角都不尽相同而已,“还有什么能放心吃的”,早就已经是中国人无奈的天问。一次次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经开始让人们觉得有点麻木,因为他们知道,“出事-整顿-再出事”几乎已经是一个逃不过的规律,这样的无奈性麻木,从“做馒头的工人可以不吃自己做的馒头,但不能不吃加了瘦肉精的猪肉,我们已经扎扎实实地进入了‘互相投毒’时代”这样的网友调侃跟帖中可见一斑。我们真的失去了拒绝问题食品的能力了吗?

    问题显然不在普通消费者这里,普通消费者不是专家,没有鉴别食品安全与否的能力与义务。提供安全的食品,是企业和商家的责任;监督企业提供安全食品,是管理部门的义务。理论上,在一个健康的市场里,消费者是没有机会碰到问题食品的。但这个“理论上”,与我们的现实离得太远太远。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你会指责企业和商家太黑心,你会愤怒于监管部门的没尽责,这些都是惯常的反应,但这些反应并不能帮我们赢得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过往令人沮丧的经验,早已说明了这一点。一次次食品安全事故之后掀起的一阵阵整顿热潮,除了让我们越来越对问题食品习以为常,潮水退却之后,留不下什么。

    消费者的无奈性麻木,并不是因为我们胃已经是钢铁长城,而是因为我们总不见食品安全制度性的改良。其实大家都很清楚问题出在哪儿,在生产经营层面,是处罚偏软;在监管方面,则是“大家都管变成大家都不管”的分段式多头管理;在事后究责方面,则是习惯性的“大事化小”思维,对一个具体行业,可以为了稳定大事化小,对监管者而言,事后处理也是能宽就宽的——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有几个官员因为渎职被投入大牢的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440位全国人大代表共同提出了  《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法〉,以严刑峻法惩治食品、药品领域严重犯罪的议案》,议案的中心内容为“严刑峻法杀无赦、倾家荡产一场空”。这个议案目前未见下文,有点可惜,但它已经点出了现有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犯罪惩罚偏软的软肋。而在分段式监管方面,现有的弊端是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但到了最后,却成了多头管理无人负责,事后追责,也往往陷入法不责众的怪圈。能不能成立维护食品安全的专门机构,把工商、质监等部门的相关权限全部并入这个新部门?这是染色馒头再次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当然,事后追责也有问题,那就是不能总是以  “行业稳定”和“官员处理能宽则宽”来牺牲消费者。三聚氰胺和瘦肉精事件之后,涉事企业都能比较轻松地过关,这是食品安全管理的耻辱,而不应被看作是维护行业稳定的“成就”。至于对监管人员的处理,刑法上明确规定的“渎职罪”为什么不能多用用呢?

    维护食品安全需要严密的体系保障,需要多方给力,但现在却是处处漏洞。屡见不鲜的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出事的巨头,足以说明我们正在失去拒绝问题食品的能力。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复杂,它就摆在那里,只是一直被忽视甚至无视,这才是更无力的现实。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