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

每经网首页 > 更多 > 正文

“十机”之九: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最快下月出台

2011-03-15 02:15:27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继“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之后,政府方面再次提及要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发展,也意味着文化产业正面临着从“新引擎”到“支柱性”的定位变化。

    就在此前,“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首次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草案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就可以称为支柱产业了。我们期待着在‘十二五’期间,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翼齐飞,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支柱产业。”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他估计,到“十二五”末期,这一比例将能占到中国GDP总值的5%左右,文化产业就能成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对于一个产业是否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一个基本的量化考核指标,这就是看这个产业产值是不是占到同期GDP的5%~6%。目前,除了部分文化产业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已超过5%,我国其他大部分省市的文化产业只占当地同期GDP比重的约2.6%。

    正因如此,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迎来政策面更多的“关怀”。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3月8日接受“两会”媒体采访时透露,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将在今年上半年四五月份前出台,规划设定的产值目标是“5年倍增”,年均增速14.9%。

    据欧阳坚介绍,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另一个是文化产业发展。“未来文化产业增速肯定超过GDP增速。”欧阳坚表示,“今后将完善产业政策,上一些示范性大的项目,搞好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十二五”政策的倾斜,使得文化产业正在变为“金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看好文化产业“钱”景。

    光大证券研究所范敏指出,在调结构的大环境下,消费必然成为衔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桥梁。而占消费比重较大、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带动产业链长的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具备了可能性。

    “文化产业占我国GDP约为2.5%,如按2015年占GDP5%计算,未来5年复合增速将达到37%,超过过去5年大多数工业行业复合增速,较其本身增速也将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这一纲要性政策对现阶段文化产业的要求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范敏表示。

    显然,在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下一个5年有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摆在眼前最重要的问题还是,究竟如何发展才能让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要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还有待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以推进。”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政策规划处副处长赵建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赵建军透露,目前文化部正在抓紧制定《“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5%左右;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

精彩观点

◎陈少峰:

除了新媒体、电影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大之外,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最关键的挑战在于如何打破传统的制造思维,不再拘泥于想造出什么东西,而是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

◎赵建军:

对于支持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文化部门将加强对拟上市文化企业的筛选和储备,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迅速做强做大。对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大型文化企业,将积极推荐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

三人圆桌谈

紧随政策“起舞”文化产业走进“春天里”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还未正式出台,但文化产业已然被认为是未全面挖掘的最后一座“金矿”。怎样才能寻找到产业发展中的机会,需要仔细研读相关的规划,从中把握大趋势,寻找新机遇。

    另一方面,虽然文化产业如动漫、网游、电影等出现快速增长趋势,然而在资本市场上,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仅占整个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的1%,市值仅占全部A股总市值的0.6%;在已有的大约20多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中,依然缺乏国内大型传媒企业。

    “十二五”期间的文化产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又将出台哪些政策来扶持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哪些领域能实现突破?针对上述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了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政策规划处副处长赵建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以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

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NBD:我们注意到,之前有关文化产业的表述是  “经济发展新引擎”,而如今政府将文化产业提升到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政府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赵建军:我认为,文化产业得到高速发展有一个驱动力存在,那就是文化消费的热情高涨,市场消费力很旺盛。而政府将其纳入支柱性产业,我认为有几方面考虑。

    首先文化产业属性较好,基本不消耗物质资源或者消耗很少的物质资源,是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要着力点;第二个方面,文化产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既可以满足经济效益的提高,又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增长点能够广泛地吸纳社会资金的进入;第三,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关联度,能增强文化产品的内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延伸经济行业的产业链,从全球来看,文化竞争很重要的就是文化产业的竞争,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NBD: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目前的现状是怎样的?

    陈少峰:我们现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发展势头比较好,每年增长幅度比较大,消费需求旺盛。不足的地方在于,像印刷、工艺美术品、乐器等文化制造业比重太大,知识产权创造力不够,附加值比较低。

    NBD: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陈少峰:改变现状需要政府扶持内容产业为主,同时要打破传媒垄断,主要是指广电系统的事业和产业的功能需要分离。

    NBD:成为“十二五”期间的支柱性产业,未来文化产业在哪些领域能实现突破?

    王长田:我比较看好新媒体、电影等领域。首先,“三网融合”为新媒体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其应用建设过程将拉动终端制造等众多领域的消费,新型文化业态将催生或促进许多新媒体应用的发展。

    其次,电影比较市场化,制作、影院、发行都不存在垄断,硬件的配套设施发展很快,具有新媒体和电视不可替代的现场体验;随着打击盗版力度的增加,电影版权的销售也会越来越好,收益会越来越多。

    最后,内容制作将迎来新的商机。随着渠道的增加,对内容制作的需求就更加旺盛,同时,渠道的增加也加强了内容制作方的谈判议价权。

    陈少峰:除了新媒体、电影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大之外,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最关键的挑战在于如何打破传统的制造思维,不再拘泥于想造出什么东西,而是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就拿风靡全球的iPhone、iPad来说,制造部分都找代工,而苹果公司则专注于设计营销,打造一个娱乐平台,搭建生态系统。这是关键。

    NBD: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风险在哪里?

    陈少峰:虽然各地政府已经初步具有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意愿和意识,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许多积极举措,但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仍存在不少盲目性。地方政府规划上的先天不足,投资与资源的使用不对应,各地文化产业园、动漫产业同质化很严重,产业的集聚度比较低。

    NBD:上述问题如何解决?

    陈少峰:政府需要对一个产业在了解的基础上规划发展计划,不要被很多靠吃政策没有产出的企业忽悠。

    王长田:需要发展大型的文化民营企业。小企业未来定位于产业链的某个环节,找准自己在产业链的位置,变成大企业的合作伙伴、内容提供商。这样既不影响创意能力的发挥,又可以得到比较稳定的内容销售渠道、融资渠道。

支持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

    NBD:当前,文化类企业仅占整个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的1%,市值仅占全部A股总市值的0.6%。业内认为,投资渠道不畅通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这样吗?

    王长田:对于内容产业来讲,商业模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项目化运作,建立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对投资者来说是风险。只有建立成熟模式的商业化运作的企业才值得投资。

    赵建军:我国文化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下一步,文化部门将加强与人民银行、财政、银监、证监和保监等部门的合作,主动与银行机构、担保公司、投资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进行沟通,结合文化产业特点和各金融行业的实际,制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办法。加强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文化产权评估、抵押质押的具体办法,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优质项目数据库,努力解决文化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信息与资源不对称的问题。

    对于支持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文化部门将加强对拟上市文化企业的筛选和储备,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迅速做强做大。对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大型文化企业,将积极推荐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高科技中小文化企业,支持通过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可通过与上市公司的合作,采用收购、兼并、托管、资产置换等资本运作方式,达到“捆绑上市”或“借壳上市”的目的。支持符合发债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运用集合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债务工具进行融资。

    NBD:未来政府会有哪些新政策的支持?

    赵建军:文化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技术创新、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同时,抓紧起草《文化产业促进法》,加快文化产业立法进程,争取把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