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3·15特别策划:打开行业暗箱

2011-03-15 02:13:51

“消费与民生”成了本年度的新主题,只是“消费与民生”的口号,在那些大佬们的潜规则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汤白露

 

  二十多年的打假运动,二十多年的消费维权,当“3·15”再度来临时,我们似乎已没有了当初的新鲜和兴奋,反而多了一份复杂的情绪。

 

    “消费与民生”成了本年度的新主题,只是“消费与民生”的口号,在那些大佬们的潜规则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3·15”前夕,在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通报的消费“陷阱”或行业“黑榜”中,人们熟悉的通信、汽车、住房依然榜上有名。

    银行业的收费乱象、iPhone的吸费谜团、外资卖场的零供矛盾、联邦快递的“滑落门”……行业大佬光环之下的阴影,渐次显现。

    就在不久前,《每日经济新闻》接连曝光了沃尔玛等大卖场销售未经注册的李宁“新动”产品。在进一步的追踪中,我们发现,沃尔玛销售的服装产品中,部分供应商查无注册信息,或者产品来源渠道不明,这与全球零售业老大的地位相去甚远。

    针对层出不穷的消费陷阱,主管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同时也在寻找维权的新模式。其中,微博投诉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维权方式。

    3月11日,“重庆3·15维权网”开通消费维权的微博。市民遇到消费欺诈、价格陷阱、霸王合同等,可实名注册,然后通过微博投诉,工作人员将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市民维权。

    此外,重庆市消委会正式向全市召集民间消费维权热心人士,将身边的消费陷阱等案例,传上微博进行曝光,共同维护正常的消费秩序。

    另据了解,3月11日上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网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了全国首份网络消费维权分析报告。

    该报告调查指出,以微博、QQ等形式进行网上投诉更加快捷、高效。通过网上消费维权平台,实现了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低成本沟通,一些小额投诉甚至达到了零成本和解。

    “3·15”的口号在变,维权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尽管如此,实际维权的难度仍旧很大。尤其是在某些垄断行业,由于企业力量过大,其潜规则更是加大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我们发现,垄断行业层出不穷的霸王条款,年年成为投诉热点,造成了消费市场上种种偏离公平与正义的现象。归根到底,就在于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掌握着强大的话语权,占领着某种可以实现制度性掠夺的高地。就连施行近20年的《消法》以及作为国家利器的《反垄断法》都无法斩断这些垄断现象,消费者也只能徒叹无奈。

    所有的权利与尊严,终须寄托于不断发育和生长的民主、法治、文明力量。要从根本上铲除既得利益集团身上的陈腐“顽渍”,不能全靠响亮的口号,也不能只是翻新维权的方式,必须构建完备的法制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3·15”特刊在对零售、食品、汽车、金融、网络、电子设备、快递等行业的投诉案例进行全方位剖析的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深度探讨维权法制路径,找出一条最方便、最快捷、最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的模式。我们同样期待,让公平正义的法制阳光普照,让维权者更加有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