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

每经网首页 > 更多 > 正文

“十机”之七:扩内需新策迭出“激活”购买力

2011-03-13 09:17:07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过去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贸易增长最快、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5年。去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比此前一年增长18.4%,是5年前的2.3倍。但是,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量仍存在较大差距。

    3月初,国务院通过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率。此外,多个省市均有年内上调最低工资的计划,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中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服务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发展大趋势。

    为扎实扩大消费,商务部、财政部等几大部委也在紧锣密鼓地出台扶持政策,旨在再次吹响消费拉动经济的冲锋号。

    商务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印发《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推进农超对接,使超市成为城市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之一。农超对接最大的意义是保障食品安全。此外,还将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和降低流通成本、稳定市场价格、保障供应、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化,为农民增加收益。

    商务部贸易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表示,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过渡的阶段,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国家的政策也应适应这种变化进行调整。

    她认为,中国应对现有消费品档次重新划分,一些普通老百姓开始消费的进口商品应降低关税,不应列入奢侈品行列。尤其一些进口日用品,应大幅降低进口税。

精彩观点

◎孙立坚:

若中国金融体系还不走向成熟,而决策部门又放任可能由此产生的越来越严重的通胀或泡沫问题,那么,老百姓正在积累的消费能力可能会化为乌有,也就无法产生我们所期待的“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

◎赵萍:

二三线城市的零售业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比一线城市更大。因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外资巨头还是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它们在一线城市的布点已基本完成。而在二线城市,市场的空白点比较多。

专家访谈

金融体系的“保民富”作用或优于涨工资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我国消费为何一直滞后于投资?“十二五”期间,消费振兴计划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和商务部贸易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两位专家。

严控通胀及泡沫

    NBD:有观点说,扩大消费不能是“无源之水”,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孙立坚:目前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持续低迷给世界经济的复苏蒙上了阴影,它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双重制衡”作用:一是扩大自身消费需求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紧迫,二是克服金融危机后的困扰。

    另外一点就是刺激富人消费,现在中国的有钱人去国外消费手笔很大,但是在国内消费却存在商品和服务跟不上、安全性不足等各种问题。“无源之水”的另一个含义就是想尽办法让富人将他们的钱释放到消费中去,而不是去投机、炒房。

    NBD:众所周知,中国储蓄率偏高,目前是否存在民间财富无法释放,尤其是无法变成消费的情况呢?

    孙立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对于低收入者来说,新增收入的使用方法一般反映出储蓄偏好大于消费偏好,所以,涨工资不一定能看到显著的消费额增长,即资金不一定进入到实体经济部门,但是它自然会更多地进入到金融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从而导致银行存贷量的放大和金融市场资金规模的增加。若中国金融体系还不走向成熟,而决策部门又放任可能由此产生的越来越严重的通胀或泡沫问题,那么,老百姓正在积累的消费能力可能会化为乌有,也就无法产生我们所期待的“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

    所以,政府要重视金融体系在“管好”百姓财富中所发挥的作用,它有时甚至比涨工资来促进民富还要有效。

加大保障  调整产业结构

    NBD:在顶层设计上,扩大消费还有哪些处女地可以开掘?

    孙立坚: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透露的信息看,它是想从“三个层面”发力来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不敢消费”的问题。

    一是通过城市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创造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空间;二是通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区域发展结构失衡的问题,达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效果;三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此外,国家还要通过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等公共服务机制的完善和优化来解决“有钱不敢消费”的问题。比如,“十二五”规划中会涉及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等,只有百姓的“后顾之忧”得到缓解,大家才会乐于将既有财富用于消费。

    NBD:您刚才讲的是对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为扩大消费,在产业层面是不是也要调整?

    孙立坚:确实是这样,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发展高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来充分激活高收入阶层在国内消费的巨大潜力,从而解决“有钱没处安心消费”的问题。

    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备受重视,一方面,它是提升中国社会整体积极向上、齐心协力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它也能很好地满足高收入消费群对“精神粮食”的旺盛需求。

    赵萍:现在CPI涨幅仍高企,物价上涨很大程度是流通领域的原因,这其实说明中国的服务业不够发达,老百姓不能让自己的钱更有效地发挥价值。

    其实,无论是生产性服务还是生活性服务,都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动力。现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消费领域中的服务能并列于商品。国家可以从关税、税收等方面促进服务业发展。

拓展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

    NBD:作为扩内需的重要一环,您觉得零售业的机会在哪里?

    赵萍:我感觉二三线城市的零售业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比一线城市更大。因为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外资巨头还是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它们在一线城市的布点已基本完成。除了这种新的小区或者新的居民区之外,空白点不是很多,而且业态分布也是非常广泛,在一线城市,几乎所有的业态我们都可以找得到。而在二线城市,市场的空白点比较多。

    NBD:“家电下乡”是拉动农村消费的成功尝试,针对振兴农村消费,您有什么建议?

    赵萍:现在家电下乡一年就实现了千亿元规模的销售额,所以从零售业角度来说,农村市场比较空白。很多大型的零售企业不愿意去农村,因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流通基础设施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

    但对于农村市场,初期是需要培养的。当网点相对密集之后,农村零售网络的赚钱空间还是很大的。农村消费者对产品的关心更多在于其核心功能,所以企业重点关注农民的个性化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