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栏

每经网首页 > 专栏 > 正文

苏培科:利率市场化宜早不宜迟

2011-03-11 02:49:30

苏培科

    自今年初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之后,市场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的猜测和讨论。那么,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中国条件成熟了吗?商业银行有没有做好准备?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贷款利率的下限会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走向窘境?利率市场化将会对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已具备尝试条件

    如果按照周小川行长的说法,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条件是需要一个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要敢于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对于风险溢价要作出独立的判断和定价,另外就是要解决过去推进银行改革过程中的成本分摊问题。

    而在笔者看来,这些都不是阻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对商业银行股改的成本就别再斤斤计较了,毕竟以往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充当“二财政”的角色,政府注资买单不良贷款是必须的,况且其持有的股权已经出现了大幅溢价,千万别让这本算不清的“账”成为阻碍利率市场化的绊脚石;而充分公平的市场环境是需要行政放手的,如果利率继续不放开、不改革,继续用存贷利差来圈养商业银行,那么何来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哪里肯主动地尝试风险定价和业务创新?如果利率不市场化,那么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价都是扭曲的,显然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进一步推进。

    利率市场化在中国并不是刚刚才起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如果以1996年银行拆借利率市场化为标志,中国为利率完全市场化做准备的时间已有15年了,现在彻底改革也不算仓促。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外币利率的市场化基本到位,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也已经足够大,2004年10月就已经取消了贷款利率的上限,而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与此同时,存款利率的下限也放开了,下不设底。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就仅需要放开存款的上限和贷款的下限,实际上这也是保护商业银行维系存贷利差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推动中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这一道防线必须要打开,否则商业银行永远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另外,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利差缩小之后,肯定会对目前这种依靠存贷利差过活的商业银行造成影响,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目前国内的各大主要商业银行都基本已经实现了上市融资,已经摆脱了早前盈利不善、坏账过多的局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具备了尝试的条件。

“长贷短存”考验流动性管理

    在目前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不对称加息使得商业银行的利差收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超过20%,以及资本充足率和拨备率等监管指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支配的放贷杠杆已经越来越小,如果再不放开利率让商业银行自行定价,则整个银行业将面临利润率下滑的风险,而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好银行也无法脱颖而出。只有当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的减少将迫使商业银行去主动业务创新,风险溢价的判断和定价也将使得各家银行经营的水平立刻分化,激烈的市场竞争肯定会让中小银行迎来一轮残酷的洗牌,中小银行会更加灵活,好银行会越来越好,而依靠存贷利差圈养的银行将逐渐丧失盈利能力。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会给储户带来风险判断,如果追求高利息收益,选择一些高息揽存但经营陷入困境的银行,存款也面临着风险,商业银行和储户都不能再指望政府为其买单。显然,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对储户的风险教育迫在眉睫。

    在负利率的迫使下,目前商业银行的存贷结构也正在发生着变化,那就是长期存款短期化、短期存款活期化。但是在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的中国经济结构中,我们的贷款项目却呈现出中长期化的趋势,从而“长贷短存”正在考验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如果商业银行再不进行业务创新和开拓新的盈利模式,则依靠存贷利差过日子的格局就难以为继,这也要求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利率来平衡这种不对称。

应取消对存款准备金付息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大力发展新兴战略行业之际,如果不改变目前信贷资源配置的畸形格局,则中小企业和新兴战略行业企业很难配置到信贷资源。恰恰是那些传统行业的大企业可以轻松获得贷款,而且央企、国企等大企业贷款的成本远低于中小企业,他们庞大的资产和稳定的还款保障,使得各大银行拿着“总行优质客户”的牌子追着这些企业放贷,而且贷款利率还较基准下浮5%~10%。

    在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情况下,大银行依靠财政性存款和国有大企业存款就可以获取稳定的息差收入,小银行给这些大企业再高的利息也很难吸引到存款。一旦完全利率市场化之后,放开了存款上限和解除了贷款下限,这些大企业就会与存款银行展开讨价还价,存款的时候要求利率高点,贷款的时候要求利率低点,从而大幅缩小大银行的息差收入。如果谈判或者博弈不成功,则会给中小银行留下介入的机会。当信用等级高的大企业和信用等级低的小企业,通过利率差使两边风险对等后,银行也就愿意主动给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也将会得以改善,信贷资源分配也将会更加科学,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兴战略行业的发展,也将会得到更多信贷资金的支持。

    在整个市场激烈的博弈下,真正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也就会顺其自然地诞生。但是,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严重扭曲了市场利率,导致即使放开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不彻底的,因为银行的每一笔借贷资金的利息中都贴现着存款准备金的利息。当务之急,应该尽快取消对存款准备金付息,减少财政供养商业银行的局面。与此同时,也应该降低或者取消小额活期存款利率,降低中短期存款利率,以弥补商业银行因被取消存款准备金利息之后的收益空间。降低短期存款利率其实也便于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和便于应对“长贷短存”的局面,还可以缩小热钱套利的空间,短期存款利率的减少很有可能会将流入的热钱变成冷钱。

    当然,任何改革和创新都是双刃剑,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央行放开利率管制之后,货币政策中的利率调控工具将会削弱,宏观调控固有的逻辑得改变;利率市场化也将考验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会给广大储户的存款带来风险,也迫使股市对银行股重新估值。(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