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个股聚焦

每经网首页 > 个股聚焦 > 正文

通胀“破4”历史昭示股市调整无可避免

2010-11-13 21:51:49

每经记者  毛晋楠

图一:2004年5月~2004年10月

        4月初,A股在1783点见顶,当月CPI数据为3.8%,离4%仅一步之遥。5月CPI创出阶段新高,让A股的下跌完全确立,到9月13日,A股最低下探至1259.43点,随后才爆发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

        A股提前在4月初就见顶,表明大资金其实已经担忧宏观经济,更有趣的是,9月产生的一轮快速反弹,则是在CPI指数即将重新回到4%的涨幅以前的1个月。当年11月,CPI数据为2.8%。

图二:2007年6月~2008年10月

        2007年6月,CPI涨幅再度突破4%至4.4%,不过直到当年10月,A股才在6124点处见顶,随即开始暴跌,这次下跌最终在2008年10月见底,与CPI指数的涨幅回落时间基本一致。2008年11月,CPI指数回落到4%以内,A股也再度提前了1个月时间对此进行了确认,随即开始上攻至3500点一线才打住。

        2001年以来,CPI指数的月度涨幅很少超过4%的警戒线。仅有的两次突破4%,分别发生在2004年5月和2007年6月,此后CPI就一路上行。2004年那次,CPI指数最高在当年7月和8月达到5.3%的涨幅,至11月才重新跌破4%,也就是说,在4%以上运行的时间为6个月,此后CPI一直在低位运行。到了2007年6月,CPI再度向上突破4%,并在次年2月达到8.7%的峰值后逐渐回落,最终在2008年11月回落到4%以下,时间长达17个月,此后CPI指数已经降到0以下,直到2010年10月,才再度重返4%的警戒线之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前两次通胀来临之时,A股市场都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均双双展开了大跌。当然,前两次大跌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如2004年是股改尚未实施,股权分置导致市场不敢做多;而2007年开始的通胀,导致行情持续慢跌,并在2008年进一步暴跌,这明显是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4年5月~2004年10月:

一路下跌没有反弹

        2004年5月,CPI涨幅突破4%,也使得A股市场进入一轮持续的下跌。

        4月初,A股在1783点见顶,5月的CPI创新高,让A股的下跌完全确立,到9月13日,A股最低下探至1259.43点,随后才爆发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但是通胀的阴影并未彻底消除,10月份开始,A股展开新一轮下跌,最低跌破了1000点大关,直到2005年6月,才因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迎来了新一轮牛市。

        CPI指数的大幅上涨,对于A股市场而言,无疑是致命的,而A股其实提前在4月初就已经见顶,表明大资金已经开始担忧宏观经济,更有趣的是,9月产生的一轮快速反弹,则是在CPI指数即将重新回到4%的涨幅以前的一个月,这两次提前,在目前看来并非偶然。

        这轮大幅下跌中,A股并非是全军覆没,期间也有不少的板块和个股表现出色。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梳理2004年5月~10月的行业和个股表现情况,从行业来看,石油和天然气采选服务业、铁路运输业、化学肥料制造业、采掘服务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煤炭采选业、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纤维原料初步加工业、港口业、食品饮料业、机场及航空运输业、贵金属采矿业等行业实现了正收益,其中,前5位的行业成份区间涨跌幅分别为36.11%、22.94%、15.96%、15.39%和15.08%,均超过了10%。期间跌幅最大的行业分别是文化产业、建筑用金属制品业、保健护理服务业等。

        个股方面,两市有135家公司出现上涨,其中有37家涨幅超过20%,涨幅最大的是中集集团,大涨72.88%,排名之后的分别是苏宁电器、石油济柴、鑫富药业、恒源煤电、东阿阿胶、抚顺特钢、贵州茅台、海油工程和振华重工。

        从个股来看,制造业、医药和食品饮料等行业的个股,表现最为出色。上述个股的共同特点就是盈利能力保持高速增长,属于抗通胀品种。

2007年6月~2008年10月:

冲高后进入大熊市

        2007年6月,CPI涨幅再度突破4%,不过这次,A股的走势与2004年有所差别,虽然在CPI涨幅最终回落到4%以下前,A股最终还是出现了下跌,但是其间也曾出现过大幅度上涨。

        CPI同样制约了行情的发展,在5月末,“5·30”暴跌突袭,让牛市中的A股闪了闪腰,不过经历了一个月左右的调整后,A股从7月开始再度展开上涨,也是最后的疯狂。

        到2007年10月,A股见顶6124点,随即开始了一轮惊心动魄的暴跌,这次下跌最终在2008年10月见底,与CPI指数的涨幅回落时间基本一致。2008年11月,CPI指数回落到4%以内,A股也再度提前了一个月时间,对此进行了确认。此后,随着CPI涨幅一路回落到0以下,A股也甩开胳膊,一路从1664点上涨到3500点一线,才结束了这次大反弹。

        从行业来看,仅有5大行业在这轮大熊市中,实现了正收益,分别是贵金属矿采矿业、综合类证券公司、林业、期货业、自来水生产业,成份区间涨跌幅分别为36.08%、8.26%、6.5%、1.28%和1.27%,其他行业均出现了下跌。期间跌幅最大的几大行业分别是电子测量仪器制造业、汽车业、纤维原料初步加工业等。

        从个股的涨跌来看,这轮熊市中,仅有42家公司出现了上涨,可谓寥寥,虽然也有上涨近10倍的公司,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42家公司主要是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或者因为股改的重组而出现了上涨。比如涨幅前三名的盐湖集团、棱光实业和中福实业,都因为重组而变身。而其中靠主营业务增长而最终出现上涨的公司,主要来自医药类,比如新和成、康缘药业、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此外山东黄金和双汇发展也实现了正收益,这两只个股在2004年的大跌中,也实现了正收益。

        2010年10月的经济数据显示,CPI涨幅再度突破了4%的红线,也使得A股再度面临考验,昨日的暴跌,或许会重复历史上的两次走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