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GDP报“喜”难掩通胀之“忧”

2010-10-22 03:41:53

在上半年一片探底质疑声中,前三季度GDP同比增10.6%,超常规的增速让世界惊讶。

每经记者  汤白露  胡健  周晓芳  宛霞  发自北京

宏观数据解读

GDP

每经记者  汤白露  发自北京

        在上半年一片探底质疑声中,前三季度GDP同比增10.6%,超常规的增速让世界惊讶。

        昨日(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经济数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11.9%,二季度增10.3%,三季度增9.6%。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加息预期下,通胀压力和内需问题将成为第四季度最严峻的考验。

第三季度GDP增速超预期

        之前,无论是高盛、花旗等海外机构,还是社科院等国内机构,纷纷将第三季度GDP增速下调为9%~9.3%。另外,多家机构将前三季度GDP增速下调为10%~10.3%,但是实际发布的数据为10.6%。

        多位经济研究人士认为,这是经济结构转型与内需市场持续扩大的结果。

        “从发布的数据分析,还是消费与出口这两大指标,对于前三季度GDP增速的贡献率比较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两大指标的增幅较大,从而抬高了GDP增速。

        多家机构发布的报告指出,第四季度GDP增速可能继续下滑。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有可能减缓至9%的水平,鲁政委则表示,随着地产调控政策以及加息落地,第四季度可能出现显著的加速回落,甚至回落到8.5%。

专家:通胀压力依然很大

        在这次发布的经济数据中,CPI在9月创下3.6%的峰值,让通胀压力的担忧剧增:对应CPI增速,加息仅上调25个基点,这一措施是否能缓解通胀持续走高的压力?

        “调控通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能逐步实现,不能采取过激措施。”鲁政委表示,CPI将在11月回落到3.2%甚至更低水平,因为加息与地产调控将起到明显效果。调控效应将向其他各方面扩散,最终逐渐缓解通胀压力。

        但孙立坚认为,这次不对称加息带来的管制力度很有限,只是表明政府在试探市场的反应。“第四季度应该是一个观察期,或者说很难看到明显的效果。如果效果不明显,不排除明年第一季度将有更严厉的货币政策出来。”

扩内需面临“三大障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庞大的内需市场正在启动。但市场人士认为,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扩内需仍面临多重障碍。

        孙立坚认为,后市扩内需将面临“三大障碍”。

        一是“无钱消费”。这一问题突出反映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内地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二是“有钱不敢消费”。我国提出要加大保障房建设、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不过,这些工程的效果如何,目前尚需观察。

        三是  “有钱想消费却无法消费”。这一问题更多表现为高收入家庭在国内难以找到合理的消费渠道,于是他们更愿意选择海外消费,从而造成消费能力外流。

        “在目前情况下,老百姓特别是中高收入家庭应该积极配合政府,加大在国内市场的消费,而不应该捂钱。”孙立坚说。

宏观数据解读

CPI

9月CPI创23个月新高  年内“保三”存疑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从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CPI确实如诸多研究机构所判断的一样,以同比3.6%的涨幅创下年内新高,同时站上近23个月来最高峰。

食品居住价格涨幅均超CPI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9月份CPI同比微幅上涨至3.6%,环比上涨0.6%,与上月相比,同比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9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拉动CPI上涨2.6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3%,拉动CPI上涨0.6个百分点。

        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来自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新涨价因素主要来自食品价格上涨和居住价格上涨,这两个因素贡献了90%。

        9月份由于自然条件不利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盛来运介绍,蔬菜价格同比上涨18%,肉禽价格同比上涨13%,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这些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CPI同比上涨。

        此外,9月PPI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0.6%,与8月PPI增幅同比持平。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PPI环比增长不奇怪,购进价格有滞后作用,所以对四季度涨幅有些担心,但不知具体滞后多长时间。

四季度物价上涨因素多

        虽然此前预计CPI将在9、10月达到顶峰,但前三季度CPI达2.9%,已逼近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3%的控制线,年内CPI能否“保三”仍有悬念。

        不过盛来运表示,后3个月既有影响价格上行的因素,也有影响价格下行的压力,完成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仍有希望。

        上行因素主要是国际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生产会产生一定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下行因素主要有:秋粮丰收为粮价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绝大多数工业品供过于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翘尾因素逐渐走低。

宏观数据解读

工业增加值

重工业增速放缓  节能减排是主因

每经记者  周晓芳  发自北京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

        重工业增长速度回落的幅度相对较大,一季度为22.1%,二季度为17.1%,三季度为13.6%。在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为13.4%。

        盛来运表示,重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回落得这么快,一是因为去年的基数不断抬高,二是因为今年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他预计,由于基数影响,再加上以后一个时期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未来几个月重工业的同比增速可能继续回落。

        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前段时间节能减排风暴袭卷全国。然而,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指出,通过行政命令限产可能引发反弹。

        中钢协旬报数据显示,9月下旬,会员企业共产粗钢1417万吨,全国估算值为1678万吨,日均产量分别为141.7万吨和167.8万吨,环比中旬分别增加8.6%和8.5%。分析人士认为,9月下旬产量回升,主要原因是部分省市节能减排力度放松并陆续复产。

宏观数据解读

投资

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遏制

每经记者  宛霞  发自北京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92228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4.5%,增速较前8个月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7%。

        盛来运称,二季度开始国家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新开工项目的增加。尽管项目数量递减,但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仍持续上升,同比增幅达24.5%,与投资增幅基本相当。

        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为33511亿元,增长36.4%。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数据称,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5%。盛来运说,尽管9月份房价出现了环比上涨,但同比涨幅还是比8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房价特别是部分一线城市的房价一季度大幅上涨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他认为,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已得到明显遏制,一些城市的销售量下降,主要就是投资性需求的下降。

        业内普遍预计,随着民间投资逐步恢复,预计投资增速下阶段进一步回落的空间将有限。

宏观数据解读

消费

消费成经济增长“定海神针”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相比于投资、出口的变化曲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平稳,自4月以来一直保持在18%~19%。

        盛来运说,前三季度中国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持续旺销。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5987亿元,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041亿元,增长15.8%。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2632亿元,增长17.6%;商品零售98397亿元,增长18.4%。热点消费方面,汽车类增长34.9%,家具类增长38.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1%。

        今年经济形势时起时伏,为何消费能保持稳定增长?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人的消费以基本消费为主,比较稳定。“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后对消费结构也有升级要求,比如汽车消费增长就很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