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工商联“发招”欲破两巨头石油进口垄断权

2010-03-10 04:43:55

近日,全国工商联在提交给政协的提案中建议,允许部分非国营贸易的进口原油自由流通,允许合规的地方炼油企业进口自用原油。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竭力打破原油进口限制的民营石油企业与力图牢牢控制进口权的国有巨头在今年的“两会”上,围绕着原油进口和使用管制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

        近日,全国工商联在提交给政协的提案中建议,允许部分非国营贸易的进口原油自由流通,允许合规的地方炼油企业进口自用原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大福却在议案中指出,应继续坚持现有的原油贸易管制政策,确保国家石油安全;若放开进口原油管制,难免重蹈我国铁矿石进口的覆辙。

        显然,两者的建议可谓“针锋相对”。专家3月9日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两大利益方正利用“两会”这个平台展开博弈,但现在很难判断到底上述哪种建议更有利于石化产业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下一步会采选择那种措施,只能视双方博弈的最终结果。从目前的现状看,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局面。

工商联:打破原油配额只供两大巨头

        全国工商联为本次“两会”准备了两份提案,要求相关部门取消“原油非国营贸易配额只能用于中石油、中石化炼厂加工,不得供应地方小厂”的规定,准许原油进口后在市场流通,供应地方炼化企业自主炼油、加工和销售。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综合管理部部长林凌认为,虽然民营油企已获得“原油非国营进口资质”和“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但根据我国现行政策也很难进口到原油。

        按规定,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系统外的企业若进口原油,必须持有两大集团出具的  “排产”(安排生产)证明,海关才放行,铁路部门才安排运输计划。此外,进口原油后还需要返销给两大集团,销售由其统一安排。

        林凌称,两大集团基本不可能给系统外的炼油厂“排产”证明。此外,非国营贸易进口的配额并不是都由民营油企分享。

        工商联此前调研发现,目前拥有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的22家企业中,国营背景的占半数以上,其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名下注册的公司等。

        据统计,2010年中国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配额2530万吨,仅占2009年进口总量的1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2009年底,我国地方炼厂总数量共有95家,总炼油能力为9305万吨/年,近期我国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地炼处于亏损,开工率不足30%,设备闲置严重。

中石化:放开管制将重蹈铁矿石覆辙

        “若放开进口原油管制,难免重蹈我国铁矿石进口的覆辙。铁矿石进口问题的今天,就是原油进口的明天。”张大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样表示。

        张大福称,在产油国及跨国石油公司日益强化资源控制的新形势下,若放开进口原油管制,将会影响进口成本和国家形象,将使原油的安全稳定供应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去年,我国进口原油超过2亿吨,其中中石化集团原油进口量约占7成。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达到51.2%,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增至65%左右。

        张大福说,目前,尽管我国原油进口量不断增大,但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尚不具备国际石油定价权,国家和企业层面一直在积极努力,以增加话语权。如果一旦放开管制,带来的多头对外、恶性无序竞争,将使提高话语权的努力化为泡影。

        为此,张大福建议,不再新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单位数量;严格执行现有进口原油非国营贸易有关规定,限制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的流向。

        这一点上,工商联却提出,如果仅依靠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国有集团进口原油,大规模进口原油易受到诸多限制,容易造成市场波动,油价上涨。因此,工商联建议,除几大国企之外,考虑由全国性行业商会组织,根据企业资金规模、原油加工量、节能减排状况等指标,筛选出部分民营企业参与统一对外询价并组织原油进口,以降低成本。

        此外,张大福认为,近几年,许多地方炼厂低水平重复建设,如果再放开资源,将助推这部分炼厂的发展,原油资源的利用效率势必大打折扣。

专家观点

短期内难改原油进口局面

  “两者正站在各自利益集团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利用‘两会’这个平台争取各自的利润诉求,”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说道,“行业协会也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现在很难判断哪种建议更有利于石化产业的发展,也无法定性谁好谁坏。”

        王孝峰称,地方炼厂以前在原油不够时多采用燃料油,但去年成品油税改后,燃料油的加工成本和税费负担也很高了。因此,工商联在两会上提出这个要求,从市场说,放开是有好处的,但是完全放开后没有统一的管理也不行。大企业方面反映,小的炼油厂过多会对原油定价有负责影响,会增加原油和成品油走私,带来油品质量等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能源经济师牛犁说,在国家石油保障上,当地炼出现亏损,没钱可挣就会关门停产,就算是国内出现“油荒”,这也无可厚非,是企业的正常行为;此时,两大集团就必须开足马力生产,不管亏多少,要保障供应。

        另一方面,两大集团过于垄断市场,老百姓就不能受益,这也是矛盾的地方。

        同时,牛犁认为,很多原油进口政策都是以前出台的,一些部委改革后,相关职能已经改变或是撤销,但是政策没变或是没有清理,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不过,王孝峰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下一步会采选择哪种措施,只能视双方博弈的最终结果。不过,从目前的现状看,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局面。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