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09-11-13 08:17:40
近期重组股、题材股挑起了市场热点的大梁。其中固然有些的确是拜重大利好所赐,但也有些则是纯粹的“空穴来风”或者仅仅是和利好“沾边”而已,于是股价一边上涨而公司一边发澄清公告就成了近期市场的常态。
近期重组股、题材股挑起了市场热点的大梁。其中固然有些的确是拜重大利好所赐,但也有些则是纯粹的“空穴来风”或者仅仅是和利好“沾边”而已,于是股价一边上涨而公司一边发澄清公告就成了近期市场的常态。据初步统计,11月至今短短几天时间里,已有10余家公司均发布了澄清公告,其中对重组以及热门题材消息进行澄清的公司占比特别高。
近日*ST皇台、西北化工双双发布澄清公告,前者对公司的债务豁免、资产重组、政府补贴一一做出澄清,从内容上看,公司否认了资产重组、政府补贴等事项,另称债务豁免正在洽谈之中,但尚未签署协议。而西北化工同样也对有关公司“将向立邦定向增发以及金川公司借壳上市”的传闻均予以澄清。作为对比的是,虽然利好消息并不“确实”,两公司近期股价都十分强势。
临近年底,重组股再度受到关注,除上述两公司外, *ST中房、浙江东方等公司此前都发布过澄清公告,均对被市场关注的资产注入、借壳或重组情况予以澄清。而不管如何澄清,趁着这些利好,公司股价都节节攀升。不过从中也可看到,部分澄清公告所称事由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例如*ST中房自从7月8日宣布重组方案不成熟后,3个月内不筹划重组的期限已过,由此关注度升高。而*ST皇台也在年初时期披露过其8760万元债务被豁免一事。
除了每到年底被“惦记”的重组股外,掀起本轮年末行情的题材股中,“甲流概念”也涌起炒作浪潮。本周,春晖股份就忙着撇清与“甲流口罩”的关联,周二公司发布公告披露称公司无生产口罩以及计划,公司无产品无业务与甲流有关。但公司股价已经借着“甲流概念”连续7天走出阳线。同样澄清并不存在重大利好的还有“比亚迪概念”股。周二厦门钨业、法拉电子纷纷澄清与比亚迪的大订单情况,前者称近期没有与比亚迪签订销售贮氢合金粉大订单的意向,而后者表示虽有薄膜电容器配套给比亚迪公司,也并不构成对全年业绩的重大影响。但两公司股价均在近期创下高点。
作为呼应的是,这样借着题材或者重组概念搭上大涨快车的公司,其流通股股东变动往往十分活跃。例如,法拉电子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5家新进机构,而6月末的新进机构数量则为2家,明显机构对公司颇为关注。春晖股份、*ST皇台也是如此,两家公司三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新进股东分别达到了7家和8家,变化程度均大于6月底的新进股东情况。伴随着流通股股东的活跃,这些被传言“击中”的公司,其股票大多会在二级市场中大幅飙升。(中国证券网 赵一蕙 )
1月之内70家公司公告重组
年前重组热卷上市公司
中航工业系和莱钢股份济南钢铁等上市公司近期的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让重组这个永恒的资本市场题材再度被聚焦。从央企到地方国企再到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纷纷借助资本手段来实现资产注入,进而调整产业和内部业务结构,使上市公司重新焕发生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活跃,让资本市场的配置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12日-11月12日,沪深两市共有近70家上市公司公告了重大资产重组。其中,沪市共有23家公司公告了资产重组,深市则有47家左右公告资产重组。从上海交易所的公告情况来看,从2009年初至今,上海交易所共发布了“重大事项停牌”公告258次,有近90%与资产重组有关。
透过活跃的重组不难看出,打造并强化上市公司资本平台已深入上市公司骨髓,游离在外的优质存量资产通过资本之手进场,不仅能解决为人诟病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问题,还能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提高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让资本市场的原始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资产注入做大做强
央企在此轮资产重组中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众多公司停牌,公司正在讨论资产整合,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众多,资产重组后的资本平台得到了巩固。
10月14日起停牌的国电电力也于11月13日公开了资产注入预案,国电电力将通过增发向大股东国电集团购买其旗下江苏公司80%股权,市场期望资产注入后能够提升公司业绩。
前不久停牌的大秦铁路在11月12日发布了增发方案,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0亿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65亿元向控股股东太原铁路局收购运输主业相关资产和股权。近年来铁路资产一直存在上市的预期,铁道部也日益重视资本市场在铁路建设中的功能,提倡“存量换增量”,促进铁路资产上市。
中国远洋董事长魏家福在不同场合均强调,中国远洋将成为中国远洋集团的上市旗舰,将成为公司资产整合的最重要平台。
央企看重资产整合平台,资本市场提供了将公司做强做大的功能,大股东资产注入意愿强烈。将存量资产整合上市,提升央企竞争力,也符合国资委对央企的要求。
资产整合调控产业
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在10月19日联合发布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信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成为调控重点。
在宏观政策指导下,资本市场兼并重组担当起调控产业的“重任”。而钢铁业的整合是典型案例。
除早先的宝钢和武钢等大型钢铁通过资本手段并购钢铁企业外,山东钢铁集团也在主导省内钢铁产业整合,近期莱钢股份和济南钢铁也将进行整合,将整合从集团层面深入到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业务和规模等将重新规划,最终达到调控本省钢铁产业的目的。
不仅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调整如火如荼,而且企业内部产业调整也在加速。近期中航工业旗下的整合更是风生水起,出现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停牌的局面,复牌后的公告更透露了中航工业整合的初步信号。中航工业集团2009年初成立了运输机业务的主体单位——中航飞机有限公司,其下包括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飞集团、西安航空制动科技公司、中航起落架公司、陕西飞机工业集团。西飞国际是中航飞机有限公司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市场猜测近期西飞国际停牌与中航工业整合旗下运输机业务有关。
市场分析,解决产能过剩,调控区域产业结构,理顺企业业务关系,促进国家经济、产业和企业健康发展,资本之手在其间发挥的作用将更加深入、强大和有效。
资产置换挽救“ST”
除了资产注入,资产置换也成为近期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而ST股票更成为其中的不二主力。通过剥离不良资产,置换优质资产,改头换面后的上市公司有望重现生机。
11月9日复牌的ST建机(600984)公布了资产置换方案,ST建机拟以拥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与实际控制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部分出资进行置换。置出资产的预估值为2.8亿元,标的资产建设集团100%股权的预估值为8.6亿元。如按预估值计算,ST建机将以2.8亿元的置出资产与煤化集团持有的2.8亿元的建设集团出资进行等额置换,差额部分ST建机将通过增发形式。重组完成后,ST建机主营业务由机械制造转变为矿山工程施工和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
根据Wind资讯的三季报统计数据,89家*ST公司中共有38家进行了2009年全年业绩预告,有23家预告全年将亏损,由于连续三年亏损,这23家*ST公司将被暂停上市,在年关将至的关键时刻,而资产置换将成为重要的救命稻草。(中证网 欧阳波)
NextPage
ST春兰今日回归 家电板块昨笑脸相迎
从2008年4月底ST春兰(600854)宣布停牌开始,公司的股价就定格在了6.51元/股。而今天,在暂别A股市场18个月之后,ST春兰的K线图将重新恢复跳动。与此同时,昨日家电板块也走势强劲,美菱电器(000521,收盘价10.21元)、四川长虹(600839,收盘价5.93元)涨停,华帝股份(002035,收盘价7.86元)等4只个股涨幅也在5%以上,这一切似乎都在为ST春兰今日的回归造势。业内人士指出,恢复上市个股一般会遭到资金爆炒,但是鉴于暂停上市之前ST春兰股价已经较高,因此今日到底能涨多少,还充满悬念。
第三季度实现净利1.58亿元
因为2005年~2007年连续三年亏损,2008年4月底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停牌,此后就暂停上市。
不过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对ST春兰回归表示乐观,称公司暂停上市仅仅是一个“中场休息”,获得资产注入重新上市并不遥远。果不其然,在暂停上市后,ST春兰使出了 “连环三招”,使得经营状况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改头换面。
首先,公司以1.4亿元的价格出售公司自有的一块土地,同时收回共计5.86亿元的欠款;其次,泰州市财政局给予春兰一次性补贴5000万元 (也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公司2008年实现扭亏);最后,公司于今年9月推出资产置换方案,以价值6.56亿元的应收账款以及苏州春兰等三家子公司股权置换春兰集团拥有的泰州电厂10%股权、泰州星威房地产公司60%股权及15.6万平方米土地等资产,并于一个月后火速完成了产权过户。
上述交易完成后,ST春兰主营业务仍为空调产品。正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ST春兰第三季度净利润达到了1.58亿元,之后顺利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在暂别A股18个月后,今日将以崭新的面貌重回A股市场。
分析师:停牌前股价已较高
市场人士称,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恢复上市的个股在复牌首日遭到资金爆炒的不在少数。如停牌两年半后于10月28日恢复上市的ST天香(600225,收盘价11.41元),复牌当日报收于9.83元,上涨超过100%。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家电板块表现强势,大智慧数据显示,家电板块涨幅达到2.5%,位居板块涨幅榜第二位,似乎在为ST春兰今日的回归造势。
不过一位分析师表示,停牌前ST春兰股价已经较高。即使给予ST春兰家电行业中较高的30倍市盈率,公司股价也最多能够达到8元,如果今日股价遭遇爆炒而涨幅过大,接下来的几天内股价连续下跌的可能性将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股票停牌之前,公司曾经三番五次地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但大量疯狂的资金争先恐后吃进ST春兰,戏剧性地导致股价走出7连阳,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还以涨停板报收。当初这些疯狂游资在苦等18个月后能否得到满意的回报,答案将在今日揭晓。(每经 李智 马超彦 )
NextPage
大盘不动个股“倒腾” 重组股题材股扎堆澄清
近期重组股、题材股挑起了市场热点的大梁。其中固然有些的确是拜重大利好所赐,但也有些则是纯粹的“空穴来风”或者仅仅是和利好“沾边”而已,于是股价一边上涨而公司一边发澄清公告就成了近期市场的常态。据初步统计,11月至今短短几天时间里,已有10余家公司均发布了澄清公告,其中对重组以及热门题材消息进行澄清的公司占比特别高。
近日*ST皇台、西北化工双双发布澄清公告,前者对公司的债务豁免、资产重组、政府补贴一一做出澄清,从内容上看,公司否认了资产重组、政府补贴等事项,另称债务豁免正在洽谈之中,但尚未签署协议。而西北化工同样也对有关公司“将向立邦定向增发以及金川公司借壳上市”的传闻均予以澄清。作为对比的是,虽然利好消息并不“确实”,两公司近期股价都十分强势。
临近年底,重组股再度受到关注,除上述两公司外, *ST中房、浙江东方等公司此前都发布过澄清公告,均对被市场关注的资产注入、借壳或重组情况予以澄清。而不管如何澄清,趁着这些利好,公司股价都节节攀升。不过从中也可看到,部分澄清公告所称事由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例如*ST中房自从7月8日宣布重组方案不成熟后,3个月内不筹划重组的期限已过,由此关注度升高。而*ST皇台也在年初时期披露过其8760万元债务被豁免一事。
除了每到年底被“惦记”的重组股外,掀起本轮年末行情的题材股中,“甲流概念”也涌起炒作浪潮。本周,春晖股份就忙着撇清与“甲流口罩”的关联,周二公司发布公告披露称公司无生产口罩以及计划,公司无产品无业务与甲流有关。但公司股价已经借着“甲流概念”连续7天走出阳线。同样澄清并不存在重大利好的还有“比亚迪概念”股。周二厦门钨业、法拉电子纷纷澄清与比亚迪的大订单情况,前者称近期没有与比亚迪签订销售贮氢合金粉大订单的意向,而后者表示虽有薄膜电容器配套给比亚迪公司,也并不构成对全年业绩的重大影响。但两公司股价均在近期创下高点。
作为呼应的是,这样借着题材或者重组概念搭上大涨快车的公司,其流通股股东变动往往十分活跃。例如,法拉电子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5家新进机构,而6月末的新进机构数量则为2家,明显机构对公司颇为关注。春晖股份、*ST皇台也是如此,两家公司三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新进股东分别达到了7家和8家,变化程度均大于6月底的新进股东情况。伴随着流通股股东的活跃,这些被传言“击中”的公司,其股票大多会在二级市场中大幅飙升。(中国证券网 赵一蕙 )
NextPage
今年以来重大资产重组逾500次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沪深两市从2009年年初至11月12日,共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事件超过500次。
从上交所的公告情况来看,2009年年初至11月12日,上交所共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258次,有近90%与资产重组有关。据深交所公告统计,2009年年初至今的“停牌公告”总计有510次,粗略统计至少有60%与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保守估算,沪深两市从2009年年初至11月12日,共计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事件逾500次。
上市公司发生活跃的资产重组,反映出资本市场配置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用资本之手来促进企业和行业发展。央企在此轮资产重组中的动作格外引人关注,比如,中航工业整合旗下上市公司资产,国电电力获大股东电力资产注入等。 (中证网 欧阳波 )
NextPage
国内钢企重组第一梯队圈定3—5家
工信部11月10日消息,将重点培育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积极推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战略性兼并重组。
工信部称,根据《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和国务院领导指示,该部已组织制定了《钢铁行业准入条件》和《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于上周表示,《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已经形成初稿,正在征求财税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钢铁行业准入条件》主要是为规范现有钢铁行业秩序、明确政策导向而制订的规范性文件,拟通过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标准和指标规范钢铁企业。《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是为了解决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落后产能大等结构性矛盾而制订的指导性文件。
为使文件措施符合实际,11月6日,工信部在京召开了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准入条件座谈会。河北、山西等6地工业主管部门,钢铁协会,宝钢、鞍钢等7家企业和冶金规划院等3家咨询单位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就《钢铁行业准入条件》中的具体标准、指标和《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中的推进措施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知情人士指出,今年初颁布的《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从目前情况看,该条例将以《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的形式下发。(中证网 朱宇 )
NextPage
如何把握年末重组行情?
■主持人:陈琼 ■特约嘉宾:国盛证券 程荣庆 私募研究院 刘振贤
主持人:岁末临近,也到了ST个股活跃时期,近两日在股指微跌的情况下,ST个股却强势依旧,由于存在“麻雀变凤凰”的预期,ST个股备受市场资金青睐,那么普通投资者是否该追涨ST股?
刘振贤:一般到年末,市场重组的预期都会增强,尤其对于ST股,可谓是不进则退,但是重组成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尤其目前ST板块整体股价都较高,重组成本和难度更大,而确切消息又几乎不可能提前得知,重组一旦失败,股价暴跌风险巨大,所以个人建议普通投资者最好拿很小部分资金参与,按照技术分析的方法操作。
程荣庆: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题材。如果对走势强劲的ST股追涨得当,收益是不错的。但真正等到消息明朗后,ST个股的股价常大幅上涨,此时追涨往往会接到最后一棒,所以,追涨还是区分不同的情况,过分追涨不可取。
主持人:除了ST个股的保壳运动,近期央企和民企均积极加入了重组大军,11月10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航工业集团签署协议,重组长安汽车集团,首例央企汽车重组案诞生。此外,钢铁业的重组大幕也将拉开,央企的重组将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刘振贤:近期市场的确出现了央企加速重组的迹象,对相关公司股价也产生了较大刺激,在目前市场热点有限的情况下,加之央企重组也是政策既定安排,个人认为这一热点有望得到市场认可和深度挖掘,军工、医药等行业机会较大。
程荣庆:一般来讲,并购重组都是注入了优良资产,对上市公司提高未来收益是正面的影响。都市股份重组为海通证券(600837),沪东重机重组为中国船舶(600150)都曾经创造过涨数倍的大行情。因此,央企的重组加快将给市场带来个股黑马奔腾的景象。
主持人:除了汽车、钢铁两大行业之外,包括中卫国脉(600640)、西飞国际(000768)、赛迪传媒(000504)、大秦铁路(601006)、国电电力(600795)等多家央企先后进入重组程序,涉及旅游、军工、煤炭、电力、通信、医药等行业,有分析认为,在围绕央企重组投资的行业选择方面,需尽量避免选择估值水平较低、资产定价想象空间不大的行业。和央企相比,民营企业借壳上市或注入资产往往具有较大的动力,嘉宾们的观点呢?
刘振贤:个人认为,首先是选择央企要控股的7大战略性行业,其次“大集团小公司”模式的上市公司被注资的概率最大,弱央企大股东的上市公司最可能被其他央企并购,可以按照这两个标准来选择公司“潜伏”;至于民企借壳好像难度越来越大,资产注入倒可以期待,但这种目前好像更多集中在房地产行业。
程荣庆:目前民企上市之路还是比较艰难,民企若要想跻身证券市场,借壳上市是条捷径。民企借壳上市的操作思路,基本上是通过收购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或国家股,然后再通过资产重组,调整原来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和主营业务,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业绩,再通过配股集资来最终达到借壳上市之目的。能够买壳上市的民企均是国内民企的佼佼者,实力雄厚,其中还有不少是高科技企业,而被买壳的上市公司又多数是业绩一般甚至经营困难的中小型国企。有实力的民企对重组尤其是对ST公司的重组动力相对于央企或会更大一些。
主持人:如何把握年末重组股的机会,如何规避风险?
刘振贤:重组行情一向都非常难以把握,个人更倾向于确定性更强的并购重组,但时点很难把握,适合中长期布局,比如武汉三家商业上市公司的整合、宝光股份(600379)新大股东西电集团的注资、天坛生物(600161)大股东的注资、万东医疗(600055)大股东医药资产的注入、ST鲁置业(600223)新大股东的注资、上海本地股的整合等,仓位控制、中线持有等待可能是最好的规避风险策略。
程荣庆:年末往往都是重组高峰期,今年情况则尤其特别,在长期宏观经济增长趋势不是很明朗、调结构成为国家政策主导方向的背景下,不但上市公司重组易多发,上市公司本身的重组行为也容易得到市场认同。在具体把握上可重点关注那些有业绩支持,有技术面支撑的个股。对那些因重组传闻而暴涨的个股要注意回避风险。 (北京晨报)
NextPage
机构扎堆疯炒重组预期 ST板块九成上涨17股涨停
昨日,ST板块成为市场的明星,整个板块大涨了1.18%,九成个股上涨,其中有17只股票涨停。业内人士表示,随着2009年年底的来临,ST个股重组预期再起,市场预期又有“乌鸡变凤凰”的机遇,加上一些机构早早潜伏其中,导致ST个股成为近期热点。但有业内人士提醒,ST个股风险较大,能够实现重组和扭亏的公司毕竟只是少数。
年底有炒ST股传统
数据统计显示,10月9日至11月11日,全部A股区间涨跌幅为14.71%,而ST类股平均涨幅则为20.25%;*ST类股的平均涨幅更高,为23.78%。ST建机(600984)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对于近期ST板块大幅上涨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以往经验,目前已经接近年尾,市场对ST股重组以及扭亏的预期强烈,这就给了市场炒作ST个股的动力。有分析师表示,在年报披露前的一段时间,通常是那些戴星的ST股重组消息持续出现的密集期,因此年底各路资金疯炒ST股。
机构乘机兴风作浪
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ST个股近期被疯炒,除了游资之外,机构也在兴风作浪。数据显示,众多机构投资者也看好ST个股扭亏或重组预期,因此早就潜伏在一些ST个股。根据三季报数据显示,在120多家ST个股中,共有15只股票的前10股东中有机构,包括华夏和易方达等大盘基金。公开资料显示,*ST海星、*ST伊利、ST东源、ST东航、*ST上航、ST中润等ST个股中都出现了基金的身影。而保险基金业也早早介入ST个股。
*ST中房、ST东碳、*ST三联等个股中三季度数据显示都出现了保险基金身影。
风险与策略
在公布业绩预告的72家ST公司中,预计2009年度扭亏的有20家,但有30家预计2009年持续亏损。根据三季度数据显示,156家各类ST公司中,前三季度有103家公司仍然亏损,占比为66.03%。此外,两市共有47家*ST股前三季度续亏,如果不能在最后两个月扭亏,就得退市。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ST个股频频出现重组消息,但风险仍然不容小视,而最后能成功重组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投资者对公司重组过程需要仔细研究。
有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选择ST个股要注意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目前亏损企业的债务债权情况;二是重组方的背景、实力以及注入资产的质量;三是看是否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介入;四是企业所属行业是否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广州日报 段郴群 )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