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

每经网首页 > 更多 > 正文

中科院教授:不宜过快推进碳交易进入国际市场

2009-11-04 03:34:45

每经记者  肖晓芬  发自上海

        昨日,由普林斯顿大学和上海交大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普林斯顿—中国能源、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王铮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已经能够实现,但他认为,不能对当前的形势盲目乐观,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技术、资金的挑战。他表示,对过快推进碳交易进入国际市场持反对态度。

        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要下降20%,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指标也要分别下降10%;同时,森林覆盖率要上升至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要升至10%。

        王铮说,十一五技术改造的是相对落后的技术改造,而下一步进入到新的产业技术改造阶段,由于边际效应的影响,可能比十一五的目标实现更难,需要更多的投入。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旭教授说,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工业用能基本上占据了70%左右。2006年,工业用能为71%,生活用能占到了10%,交通占到了8%。而在供给方面,煤炭供给达到了70%。

        赵旭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变化和能源的消费变化是一致的,与二氧化碳直接相关的就是能源消费。

        从2006年开始,我国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专家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总量仍将持续上升。对此王铮预计,我国碳排放量一直在上升,预计在2040年将达到峰值。

        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王铮认为,未来应该继续加强节能减排量的指标控制,而不是总量控制,因为总量控制可能会限制经济发展,同时推进节能技术的发展,加强发展节能设备的制造。

        此外,王睁认为,过快推进碳交易进入国际市场是错误的。王铮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据我所知,目前涌现大量企业将中国的减排指标拿到国际上卖,企业是挣钱了,但我们自己也面临着减排的指标,当把指标卖出去之后,我们的减排能力没有了。把中国的碳减排量卖掉是错误的,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需求。目前来说企业是划算,但从长远来看,我们亏大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