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当心再融资猛虎卷土重来
2009-08-29 02:19:08
黄湘源
对于千亿再融资计划血洗股市的噩梦,相信大家都还记忆犹新。时间才过去了不到一年半,再融资猛虎却又有卷土重来之势。这不能不让市场不寒而栗。
据统计,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完成公开增发、定向非公开增发以及配股等再融资规模已达614.4亿元。而根据近期接连披露的拟再融资信息,百亿元以上的再融资大户则数量激增,武钢120亿、招商银行150亿、中冶169亿、中国核建180亿,一个多过一个。如再加上50亿、30亿不等的其他再融资对象,年内再融资的总规模将迅速超过千亿。
也许有人会说,百亿再融资不过相当于当初平安千亿融资计划的1/10,何足道哉?但是,市场衡量再融资可行性的依据主要不是在于其融资规模的大小,而是融资目的所反映的利益倾向。就像叶檀昨天所问的那样:“这些企业不是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也不是没有垄断利润,他们上市为了什么?”答案很简单——贪得无厌。而上市公司不思自食其力,老是想通过恶意圈钱不劳而获,以实现自己的某种商业目的,这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投资者是不公平的,这正是不合理的再融资容易对市场造成杀伤力的原因。如果说2008年春天的股市,在前一年完成了前十年再融资规模的总和而成为强弩之末,再也承受不起千亿再融资计划之重,那么,对于IPO功能在暂停了近10个月后才恢复一个多月的2009年秋天的股市来说,超千亿的再融资简直无异于“莫拉克”台风,给投资者所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灾难。
金融银行和房地产板块屡屡充当猛虎下山的再融资急先锋,显然不是偶然的,这里面有着政策导向的因素。去年中国平安提出千亿融资计划的时候,浦发行也在差不多同时抛出了400亿规模的再融资计划。不同的只是平安的计划不了了之,而浦发行却得以由300亿(150亿增发+150亿债券)取代了400亿。浦发行再融资引起争议的焦点就在于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的银行,为什么总是能够以充实资本净额为目的大比例再融资?如果银行股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总是低于其总资产的增长,那么,银行股扩张的过于轻而易举,给股市所带来的估值风险就将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方面,成群结队而来的房地产股再融资风险,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很容易形成对投资者的伤害。管理层不是没有看到这里面的问题,也不是没有提出过规范再融资行为的意见,但是说归说,做归做,老问题就变成了新问题。没有约束力的规范,对于以圈钱为目的再融资行为等于是变相的鼓励。特别是在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只有定向增发而没有公开增发之后,公开增发的解禁对于争先恐后的再融资来说,不啻让饿虎变猛虎。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