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钢协已为铁矿石谈判破裂做准备

上海证券报 2009-06-22 18:34:19

矿石风波还未有平息的态势,一颗重磅炸弹又将为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添上了一丝悲壮的色彩。北京时间2009年6月4日晚9时,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交易在伦敦被力拓董事会否决,力拓同时宣布与必和必拓就合资经营双方在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业务达成协议。

一时之间,全部的舆论集中在这个令国人企业家痛心疾首的事件上来。这不是中铝一家企业的得失,而关系到中国如何突破资源瓶颈,牵涉到中国如何面对国际资源企业联手垄断的大问题。

并购“兵败力拓”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需求方,却没有议价权,导致中国钢铁企业成本高企,步步维艰,中国资源危机才是中国企业的噩梦。此次金融危机固化了资源卖方市场的格局,两拓合作使资源垄断溢价更加明显,中铝并购案的失败恶化了正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的环境,而铁矿石谈判的不利加重了并购不利的阴影。对于中国这个最大的资源需求国而言,问题迫在眉睫。争取价格谈判优势是解决资源瓶颈的一个重要步骤,却不是关键步骤。在争取定价权的同时,中铝、中钢等企业的参股、并购等行为,摹仿了日本上世纪70年代突破资源瓶颈的方式,通过资源参股运动,以分享上游资源企业收益的办法,降低生产成本。但中铝并购失利却显示,中国面临的约束更多,很难像日本一样,成功地实施参股战略。

在这次并购失败中,中铝为什么无法取得力拓股份,主要原因是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首先,在政治方面,这次本应该是一次纯粹的市场行为,却因为中铝的企业背景而被更多地冠以政治行为,并由于澳大利益议员和民众反对,一起商业并购案逐渐演变为政治事件,澳大利亚人也给出了“让中国政府购买澳大利亚企业是危险的”的言论,这远远超出了商业的限度。由于国企在国内的特殊地位和背景,假如国企走出去,实施并购战略,那么面对更多更强大的就是折价难题和政治压力。所以来自政治层面的压力因素是最为严重的。

其次,从市场角度分析,力拓当时寻求投资者,是因为背负了387亿美元的沉重债务,中铝的出价就当时的市场价格而言已属溢价,力拓集团的总裁阿尔贝尼斯曾经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易,为力拓集团的股东提供了超常的价值。资产定价本身也相当好。”对自己单方面的毁约行为,力拓的说法是,因为近期市场发生变化,与中铝公司的交易已经没有当初那样宝贵。换言之,力拓当时是迫于387亿美元的债务压力,而与中铝达成注资协议的。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回暖,国际大宗交易商品的价格又开始上扬,力拓在这几个月内股价已回升了一半,资金压力明显减少。这显然使得力拓认为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中铝的注资变得不十分紧迫。

就在力拓逐渐摆脱财务困难的时刻,力拓的其他股东认为资产被贱卖,群起反对。同时,鉴于当前铁矿石谈判形势,力拓主张与必和必拓组成铁矿石合资公司,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进退获得价格垄断收益。所以,撕毁与中铝的并购协议将会为力拓带来更大的市场好处。就在力拓宣布推翻合约的当天,力拓股价上涨了13%至75.75澳元,达到7个月最高。

最后,就是和澳大利亚当地的政策和法律有关系,我国对南美矿山的收购曾经出现过一夜之间国有化的现象,当地变更法律,矿山赢利的80%必须收归国有。除了进行外交博弈之外,没有更好地去和当地法律和政策相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铝对力拓的注资行动。但是相对前两方面的原因来说,这点原因总是次要的。

NextPage

谈判“遭受重击”

中铝的失败,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国企走出去战略是否成功,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当前铁矿石谈判的严峻形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家,但是在铁矿石价格上总是无法拿到与需求地位相匹配的定价权。力拓撕毁与中铝的合作,从一定程度来说,使得中国铁矿石谈判进一步恶化,不仅仅是市场环境,还有谈判的条件和地位。

目前,中国钢铁企业手里拥有的海外铁矿石权益资源每年不过7000-8000万吨,仅占我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20%左右,而欧洲、日本的钢厂拥有的海外权益矿石占进口比例达到60%以上。在国际铁矿石价格年年上涨的背景下,中国钢厂就显得比较被动。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占有更多的海外权益资源,分享资源价格上涨的好处,从而回避风险。力拓旗下的澳大利亚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其铁矿石资源总量为124亿吨,此次投资完成后,中铝公司将获得其15%的股权,仅仅这一个矿山,中铝就可以获得22亿吨的铁矿石资源,每年的权益矿达到1500万吨。

中铝正是看到了中国钢铁和铝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才积极和力拓谈判,争取对力拓较多投资入股。可是如今力拓不仅终结了与中铝的合作,而且还准备与必和必拓共同出资组建公司,达成合作。这无疑来说,对中国现阶段的铁矿石谈判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一方面丧失了谈判中最为可靠的筹码,降低了在谈判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两拓合作”的难题,遭受到垄断性压力,非常不利于国家达成大幅降价的目标。

NextPage

关注“两拓联合”

6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长陈燕海就力拓与必和必拓成立合资企业一事发表了六点意见,并表示将积极研究对策维护中国钢铁企业的利益。

第一,“两拓”联合带有明显的垄断色彩。由于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两拓”联合有可能对中国钢铁行业造成冲击,有可能损害中国钢企的利益;我们将密切关注“两拓”联合可能带来的冲击,并积极研究相应对策。

第二,“两拓”联合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第三,“两拓”联合如果违反了公平竞争法则,造成垄断效果,我们将不反对寻求建立新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措施,以提高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第四,我们继续支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唯一代表就铁矿石价格开展谈判。

 第五,国内钢铁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大力开展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六,我们要培育国内矿山的竞争力。结合我国资源赋存特点,对开采条件较好,但选矿难度大的菱铁矿、褐铁矿、微细晶粒赤铁矿,加大勘探开发和科研力度,科学利用起来。同时,对巨量的品位在15%左右的超低品位矿山的科学开采利用提上议事日程,从而避免长期依赖进口。

现状“不容乐观”

铁矿石现货价格已经上涨到近四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天津港(12.34,0.14,1.15%)、日照港(6.43,0.15,2.39%)63.5%的印度粉矿到岸价达到77-78美元/吨,这一价位已经逼近5月末力拓与日本钢企新日铁达成的2009年长协矿首发价格。分析人士认为,铁矿石现货价格的一路上涨,对中方铁矿石谈判明显不利。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曾表示表示,“现在现货矿价格比日本谈成的价格要便宜七八美元/吨,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更贵的长协价?”他明确表示,中方已经为谈判破裂做好准备。“如果出现铁矿石供应问题,中国钢厂宁可减产。”而力拓自5月26日与日本新日铁签订33%的今年第一单协议后,就一直坚持按这个价格与其他国家谈判。对于中国,力拓方面表示,谈判仍在进行,结果仍不确定。

另外,针对今年以来,超量铁矿石进口以及坊间怀疑可能存在贸易商与矿山合谋的“倒矿”行为,单尚华也表示,近期,由商务部、中钢协、五矿商会等部门牵头,将联合成立“铁矿石协调小组”,对进口铁矿石流向进行调查。中钢协还将会同有关部门重新审查贸易商、钢厂的铁矿石进口资质。甚至会进行重新登记,这不仅要看企业规模大小,还要看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对贸易企业不执行代理制的要进行整顿调查,调查期间将停止其进口资质。从自身方面来保证铁矿石市场的合理竞争和公平买卖。

在中国钢企与“两拓”的谈判中,中国鉴于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需求下降的现实,坚守铁矿石降价40%的谈判底线。但“两拓”却要中国钢企向日韩看齐。两拓之所以不愿向中国作过多让利,正是因为它们看到了中国钢企?“复苏”的形势——今年前4个月,国内进口铁矿石几乎不见任何疲软之势。但是,中国钢企的这种“复苏”多半是一种假像,因为钢铁库存是通过收储、调节、退税、各种补贴政策等政府兜底的做法消化的,实际上是将企业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因而是一种“假性”消化,但是这样的举动却向市场提供了误判。但是,就目前的谈判形势来说,我国处于不理地位,不管是长协价格的签订,还是现货市场的零售,都没有更多的中国因素在起作用。

 距离铁矿石谈判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而形势又是在瞬息之间左右不定,正所谓“千变万化皆天机”,且天机不可泄露,这场博弈的胜者到底是谁,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等待。

NextPage

并非“不可抗拒”

 中铝注资力拓并不是铁矿石谈判的唯一筹码,最终的需求量和钢铁产销才是我国最大的谈判基础。如何利用这一市场需求优势,成为解决铁矿石谈判和中国企业打破资源瓶颈的先决条件。

 今年1到4月,全球粗钢大幅减产超过30%,铁矿石过剩达到2亿吨,中国的钢铁产能40%属于过剩产能。受到美国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固定投资大幅增加,加之政府收储因素,导致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资源类上市公司股价大涨。中国钢铁产能不收缩,无法抑制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目前中国拥有1亿吨的天量铁矿石库存,4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5700万吨。只有国内钢铁企业通过市场化、通过并购重组下决心减少产能,培育出能够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大型企业,才能让世界铁矿石巨头无法小看中国需求,从而重视中国的市场地位和谈判地位。

 如果想在这盘棋局中获胜,除了坚决执行钢铁限产令和其他各项产业发展政策,依赖市场的调整去提高产业集中度,使钢企的真实需求得以呈现。还要利用好现在铁矿石进口现货价格持续低位,以及我国铁矿石库存增加等这些有利条件,如此,中铝对力拓注资的终止,也无损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底线。

 

责编 王迎春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