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绿色投资”哪里强?成都,让生态资源成存本取息的“绿色银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12 23:04:41

有了绿色,城市不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由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组成的充满现代田园气息的森林。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三治一增”,成都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成为了“绿色投资”的典范。

每经编辑 吴林静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姚祥云

矿藏丰富的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但长期的过度开发,使得这座被喻为“中国西部天然生态屏障”的祁连山生态破坏严重。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黄润秋说到,“两会”前夕,他再次去祁连山腹地考察。

站在海拔3600米的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位平时不怎么发微信朋友圈的环保部副部长写下一段话:“一路见大小海支、高山草甸、雪地冰川,景观壮美,但也沟壑纵横、山体破碎、伤痕累累,加之风化强烈,环境极为脆弱。所见不尽如人意,修道路、挖坡地、截水流,植被破坏、海支断流、泥石流频现,实乃不该有。”祁连山生态破坏的缩影,折射出了全国各地都亟须直面的难题——如何平衡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今年“两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屡屡被委员代表们提及。绿色发展关乎生产方式,也关乎生活方式,既是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永续发展的长远问题。

在四川代表团的讨论会上,记者关注到,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成都将绿色发展的根与魂深深植入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中。这些“生态投资”也许不能立竿见影,带来一抹亮眼的GDP数据,却能为这座城市留下一片最优质的“绿色”资产。

绿色新名片: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

“失去纽约的美国将不再是美国,失去中央公园的纽约将不再是纽约。”有很多游客说,纽约之所以值得向往,不在于像洛克菲勒大厦那样的摩天大楼,也不在于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而在于拥有一大片能够为城市提供舒适环境的巨大公园绿地,在于盘踞城市中心足以吞吐东海岸气候大格局的中央公园。中央公园的“大”,不仅在于面积,更在于和整个城市的比例,深刻地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城市的关系。

有了绿色,城市不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由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组成的充满现代田园气息的森林。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不是规划,而是真实的生活。

这两天,朋友圈一篇名为《带不走的,成都》刷屏,拍摄者是成都的一位摄影爱好者张影,他说,蹲守成都的各个点位近一年,拍了30000多张照片,“环境好了,才能看得到成都这般的宏伟。”

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得益于成都可圈可点的“绿色投资”:2017年,成都出台“治霾十条”、“治水十条”、“增绿十条”、“治堵十条”;规划建设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规划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其中,天府绿道,是目前全球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三级天府绿道体系将为这座城市留下永久性的巨型绿色空间。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也将改变成都的城市空间格局,当“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公园将成为“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景观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张静表示,“未来提起成都,大家就会想到这是一个拥有丰富绿道的城市,‘天府绿道’将成为成都的城市新名片。”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已然成为成都这座城市发展的“最优解”。

绿色新格局:“三治一增”的组合拳

成都有一整套成体系、有章法的“绿色投资”,不仅仅是修“天府绿道”、建“城市森林公园”,做增量,还有城市环境治理,改存量。

去年伊始,成都定下了城市环境治理的“法”。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的“组合拳”方案,细化成了4个具体的“治理十条”,从河流到土地,从空气到绿地,无一不覆盖。

让监管真正“硬起来”:利用无人机、遥感、暗管探测仪等高科技手段,为执法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关停小散乱污企业,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地全部装上扬尘监控,污水全部进入管网。在成都,每条河流除了“河长”,还有“河警”,辅助“河长”巡查执法。

2017年末,成都交出了“绿色发展”的答卷:空气优良天数235天,是2013年实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达到的最长天数,PM10、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3.7%、10.2%;市花芙蓉花总量翻了一番。

成都人用蓝天、雪山刷屏朋友圈,是对这座城市绿色生态建设的最好反馈。海拔7500多米的贡嘎山、6200多米的四姑娘山、5300多米的大雪塘,成都人站在自家阳台,仰望是蓝天,远眺见雪山。

从天上俯瞰,绿色,正逐渐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新格局——“天府绿道”环绕,湿地水系联通;一东一西依山形成国家森林公园廊带;产业转型升级,排放告别静风区……

绿色新理念:生态投资最优质的资产

“不以污染换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识。眼下,“天府绿道”与“森林公园”雏形初现,成都绿色发展的思路浮出水面。成都正在投资一系列生态项目,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按照这一理念,成都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中,绿色发展成为其一大亮点。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稳增长、调结构、强环保都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说,在新时代下,我们要用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取最大的环境效益,让生态资源成为存本取息的“绿色银行”。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从中西部来讲,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已过去,不能再像过去那样GDP挂帅,人为、盲目地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高增长,着眼点还是要放在质量效率上来。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以自己特定竞争力作为着力点。他还表示,“绿色发展本身可以创造新的消费,也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绿色发展在中西部地区的潜力是很大的。”

从经济效益上来看,“绿色投资”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它一定是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一项事业。

植绿,还将开启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

“通过绿道系统,能打破圈层式结构,实现经济、物流等各要素的流动。”在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小琦看来,绿道系统对城市的空间结构来说,远不只是一条路那么简单。

“按照建设大生态、构筑新格局的思路,天府绿道让城市各区域板块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必将进一步带动产业重构。”汪小琦表示,天府绿道正是破解城市空间结构问题的“牵引绳”。

在全面梳理市域11534平方公里生态基底和2800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情况的基础上,成都以绿道为脉络,将城市的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串联起来,在形成更加合理的城市主体构架的同时,连接各个区(市)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养老设施等,打通城市“毛细血管”,重塑城市格局,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吴林静每经编辑姚祥云 矿藏丰富的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但长期的过度开发,使得这座被喻为“中国西部天然生态屏障”的祁连山生态破坏严重。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黄润秋说到,“两会”前夕,他再次去祁连山腹地考察。 站在海拔3600米的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位平时不怎么发微信朋友圈的环保部副部长写下一段话:“一路见大小海支、高山草甸、雪地冰川,景观壮美,但也沟壑纵横、山体破碎、伤痕累累,加之风化强烈,环境极为脆弱。所见不尽如人意,修道路、挖坡地、截水流,植被破坏、海支断流、泥石流频现,实乃不该有。”祁连山生态破坏的缩影,折射出了全国各地都亟须直面的难题——如何平衡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今年“两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屡屡被委员代表们提及。绿色发展关乎生产方式,也关乎生活方式,既是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永续发展的长远问题。 在四川代表团的讨论会上,记者关注到,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成都将绿色发展的根与魂深深植入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中。这些“生态投资”也许不能立竿见影,带来一抹亮眼的GDP数据,却能为这座城市留下一片最优质的“绿色”资产。 绿色新名片: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 “失去纽约的美国将不再是美国,失去中央公园的纽约将不再是纽约。”有很多游客说,纽约之所以值得向往,不在于像洛克菲勒大厦那样的摩天大楼,也不在于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而在于拥有一大片能够为城市提供舒适环境的巨大公园绿地,在于盘踞城市中心足以吞吐东海岸气候大格局的中央公园。中央公园的“大”,不仅在于面积,更在于和整个城市的比例,深刻地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城市的关系。 有了绿色,城市不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由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组成的充满现代田园气息的森林。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不是规划,而是真实的生活。 这两天,朋友圈一篇名为《带不走的,成都》刷屏,拍摄者是成都的一位摄影爱好者张影,他说,蹲守成都的各个点位近一年,拍了30000多张照片,“环境好了,才能看得到成都这般的宏伟。” 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得益于成都可圈可点的“绿色投资”:2017年,成都出台“治霾十条”、“治水十条”、“增绿十条”、“治堵十条”;规划建设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规划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其中,天府绿道,是目前全球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三级天府绿道体系将为这座城市留下永久性的巨型绿色空间。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也将改变成都的城市空间格局,当“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公园将成为“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景观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张静表示,“未来提起成都,大家就会想到这是一个拥有丰富绿道的城市,‘天府绿道’将成为成都的城市新名片。”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已然成为成都这座城市发展的“最优解”。 绿色新格局:“三治一增”的组合拳 成都有一整套成体系、有章法的“绿色投资”,不仅仅是修“天府绿道”、建“城市森林公园”,做增量,还有城市环境治理,改存量。 去年伊始,成都定下了城市环境治理的“法”。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的“组合拳”方案,细化成了4个具体的“治理十条”,从河流到土地,从空气到绿地,无一不覆盖。 让监管真正“硬起来”:利用无人机、遥感、暗管探测仪等高科技手段,为执法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关停小散乱污企业,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地全部装上扬尘监控,污水全部进入管网。在成都,每条河流除了“河长”,还有“河警”,辅助“河长”巡查执法。 2017年末,成都交出了“绿色发展”的答卷:空气优良天数235天,是2013年实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达到的最长天数,PM10、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3.7%、10.2%;市花芙蓉花总量翻了一番。 成都人用蓝天、雪山刷屏朋友圈,是对这座城市绿色生态建设的最好反馈。海拔7500多米的贡嘎山、6200多米的四姑娘山、5300多米的大雪塘,成都人站在自家阳台,仰望是蓝天,远眺见雪山。 从天上俯瞰,绿色,正逐渐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新格局——“天府绿道”环绕,湿地水系联通;一东一西依山形成国家森林公园廊带;产业转型升级,排放告别静风区…… 绿色新理念:生态投资最优质的资产 “不以污染换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识。眼下,“天府绿道”与“森林公园”雏形初现,成都绿色发展的思路浮出水面。成都正在投资一系列生态项目,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按照这一理念,成都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中,绿色发展成为其一大亮点。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稳增长、调结构、强环保都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说,在新时代下,我们要用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取最大的环境效益,让生态资源成为存本取息的“绿色银行”。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从中西部来讲,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已过去,不能再像过去那样GDP挂帅,人为、盲目地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高增长,着眼点还是要放在质量效率上来。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以自己特定竞争力作为着力点。他还表示,“绿色发展本身可以创造新的消费,也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绿色发展在中西部地区的潜力是很大的。” 从经济效益上来看,“绿色投资”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它一定是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一项事业。 植绿,还将开启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 “通过绿道系统,能打破圈层式结构,实现经济、物流等各要素的流动。”在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小琦看来,绿道系统对城市的空间结构来说,远不只是一条路那么简单。 “按照建设大生态、构筑新格局的思路,天府绿道让城市各区域板块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必将进一步带动产业重构。”汪小琦表示,天府绿道正是破解城市空间结构问题的“牵引绳”。 在全面梳理市域11534平方公里生态基底和2800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情况的基础上,成都以绿道为脉络,将城市的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串联起来,在形成更加合理的城市主体构架的同时,连接各个区(市)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养老设施等,打通城市“毛细血管”,重塑城市格局,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绿色投资 成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