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A股三大一哥均曝涉嫌内幕交易 赌重组遭打击

每日经济新闻 2014-05-16 20:47:18

A股中市值最大的保险公司、管理基金资产净值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资金最多、名气最大的私募基金,几乎一夜间全部被曝涉嫌内幕交易被查。综合近期严打效果来看,涉案公司的规模和人员的名气越来越大。

私募“一哥”陷被查传闻/

据《中国基金报》本周一报道,监管部门对知名阳光私募泽熙投资进行了调查,原因或与其旗下产品泽熙6期在东方锆业(11.39, 0.00, 0.00%)资产重组停牌前精准买入有关。随后多家媒体予以报道,泽熙方面进行了否认。虽然对泽熙投资的调查有可能只是例行公事,但在泽熙强悍的操作手法、跑赢大盘的操作结果下所曝出的“被调查”,无法令市场忽视。

泽熙投资早已被视为私募基金界的“一哥”。据官网显示,泽熙投资目前共有六期产品,有统计显示,早在2012年底,泽熙投资管理的资金规模就突破了100亿元。

曾经的宁波敢死队“总舵主”,泽熙投资的当家人徐翔以做事低调著称。不过,近年来,随着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泽熙投资也开始高调地谋求上市公司话语权。

2014年2月,泽熙投资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成为工大首创(13.50, 0.11, 0.82%)(600857,收盘价13.35元)第二大股东,此后要求罢免已被刑拘的公司前董事长龚东升,同时提名泽熙系三人进入董事会。4月3日,泽熙投资还提请黔源电力(8.49, -0.09, -1.05%)(002039,收盘价12.47元)增加新的利润分配提案——从此前的10股转增5股变为10股转增10股。4月9日,宁波联合(7.55, 0.01, 0.13%)发布公告称,股东大会上将增加《关于2013年度利润分配的临时提案》,即审议“10股转增15股”,该提案的提出方就是泽熙投资。

“管理1个亿和管理10个亿、100个亿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有私募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私募相比公募的最大优势就是仓位灵活。在资金量不大时,私募可以高比例布局一只股票从而获得超额收益。但在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后,碍于单只股票持股比例的限制,此时就需要寻求新的操作方法。比如类似公募基金的组合投资,再比如类似泽熙投资控股工大首创这种长期投资。

严打对象转向“资本大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分析人士认为,近段时间监管层对证券市场的严打体现了三大特征。

首先,内幕交易已经成为监管层重点打击对象。

据证监会网站披露的情况显示,2012年之前,抢帽子交易还是证券市场比较典型的案例。最有名的案例当属北京首放汪建中案,后者经法院认定操纵股价55次,非法获利1.25亿元。此后,有“散户总教头”之称的殷保华因非法证券投资咨询被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金。

2012年之后,随着相关部门对电视、广播荐股节目加大了管理力度,监管部门对“抢帽子”交易的认定和查处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监管层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力度与日俱增。

其次,证券监管和处罚的范围遍布整个资本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国寿养老内幕交易被查处,证监会及公安机关查处的证券违法案件已经遍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管、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券商资管、券商保代、大户游资等各个市场主体。

最后,相较证监会此前披露的处罚对象,近年来,被处罚的资本市场“大鳄”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去年冠军基金中邮基金经理厉建超、前汇丰晋信钟小婧、前华宝兴业原基金经理牟旭东、原华夏原基金经理罗泽萍、前海富通基金原基金经理黄春雨均被曝出涉嫌老鼠仓被查。如今,随着A股第一大保资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养老因老鼠仓被查,公募“一哥”华夏基金、私募“一哥”泽熙投资也陷入被查传闻,一场资本市场的严打正在从“小鱼小虾”到“资本大鳄”转变。

责编 张旭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