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广东移动员工的潜规则:伪造公章、偷开集团业务 领导默许

新华网 2013-09-01 13:54:16

记者暗访发现,这种“刻”出来的业绩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部分员工长期执行的潜规则。“野蛮增长”侵害公众利益背后,也凸显监管部门监督乏力。

这位内部人士表示,公司管理层对此没有提出异议或采取措施,“伪造公章的事公司很多领导都知道,但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011年时,有领导还特意叮嘱,上级部门要来检查,‘把萝卜头都收好’。”

审计署今年5月披露的对中国移动的审计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1年,广东移动江门分公司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给145个号码开通了数据业务功能。

在审计署披露问题几年之后,时至今日,记者暗访了解到,私刻“萝卜头”的行为仍在继续。就下属分公司员工伪造公章的情况,记者向广东移动公司发出采访函,但移动公司一直没有正面回复。

公众常遭劫 企业鲜受罚

截至2013年7月,中国移动公布其用户达到7.45亿,全国手机用户超过11亿。扣费几块钱,看似不多,但有如此庞大用户基数,危害不容忽视。

一些消费者表示,在“被消费”之后,移动等运营商既不发送信息,也不寄送账单,如果消费者自己不查询,根本不知道。苏女士表示,自己就被扣费已经投诉了1年有余,找过移动公司、消协、甚至还在政府问政平台发过投诉,移动公司仅仅停止了收费业务,对多扣的几百元退不退、赔不赔,至今也没给个说法。

专家表示,消费者不爱较真,有维权意识淡薄的因素,更在于维权难度大成本高,经常是“为讨1元钱,要花10元钱”,举证困难不说,还要搭时间费精力,因此虽然抱怨声众多,但往往自认倒霉了事。

正在提请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此进行回应。其中规定,违反消费者的意愿提供服务,涉嫌欺诈。消费者不仅可要求企业退款,赔偿金额也从过去的双倍提升到三倍。这将提升企业违规成本,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一些专家认为,公众经常遭劫,企业却鲜少受罚,需要法规持续健全,更需要监管部门持续“给力”,杜绝违规企业屡被整改屡不改的情况。

法律专家表示,伪造公章行为触犯法律,如果大规模伪造并从事非法行为,性质就十分恶劣。作为国企,移动公司理应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带头垂范,如果调查证明其公司管理人员对下属员工的违法行为持纵容态度,甚至是授意放纵,需要追究其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

原文: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01/c_117177483.htm

责编 刘燕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