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宋亮:治理奶粉业乱象 既需政策又需法制

2013-06-07 01:22:39

造成国内奶粉消费信心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法制不严、安全事故原因及相关标准解释不清,特别是一些较为前沿的安全标准和检测手段。

◎宋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研究员)

针对婴幼儿奶粉问题的争论,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各部门为此也加快相关整治工作。继5月1日,国家质监局出台进口奶粉管理办法之后,5月31日,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在此基础上,6月4日,工信部制定《提高乳粉质量水平 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旨在通过严格行业准入和加快产业调整,全面推动行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从政策实施效果及后期产业发展趋势来看,首先,行业准入门槛及产业集中度提高影响更深,这将迫使国内部分企业退出市场。据笔者估算,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的品牌企业大约在120~150个,其中,传统的、具有规模的企业约30家左右,剩下的品牌企业分三类:第一类是小众水牛、牦牛、羊奶的奶粉企业,以羊奶粉为例,三聚氰胺事件后的这些年如雨后春笋,仅陕西就多达30多个品牌;第二类是代工品牌,仅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代工品牌大概在60个左右;第三类是纯进口品牌,有别于传统的进口品牌,这些品牌是这两年新进入的品牌奶粉。未来政府政策着力点将集中在:鼓励传统主流奶粉企业进行整合,特别是那些经营不善、市场日益萎缩的国产主流奶粉企业进行跨区域整合;加大对地区小众奶奶粉企业整合,加大兼并重组;加强对进口奶粉管理,将不符合进口奶粉管理办法,甚至出现违规、违法企业品牌剔除出去。笔者认为,未来2~3年,经过政策影响以及市场自我淘汰后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将有三分之二要退出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通过食品安全追溯等科学手段,提升监管的效率,同时加快奶源现代化建设,加强企业自检和管理,加快生产工艺水平的提升,近两年,围绕科学监管,政府正积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包括奶粉安全追溯体系、进口奶粉登记备案制度、企业诚信黑名单制度、地方食品安全考核机制等,将有效实现奶粉全程监管、全程跟踪,加强地方政府管理和企业自检管理。在奶源建设方面,加快推进规模化发展,积极推动品种改良,为奶业发展集中地区,提供优惠资金,建立配套服务设施,推动奶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政策密集出台,将有助于改善国内奶粉市场竞争环境,有助于提升国产奶粉的品质,增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化解因消费者信心不足,造成市场向洋品牌“一边倒”的扭曲现象。可见,对行业良性发展影响重大,对国产奶粉来说,也是一次翻身的好机会,或将推动整个行业风向转变。

但笔者认为,造成国内奶粉消费信心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法制不严、安全事故原因及相关标准解释不清,特别是一些较为前沿的安全标准和检测手段,如引起性早熟的外源性激素标准空白、皮革造假难以检测等问题,引起消费者对监管部门,对企业的信任危机。另外,执法不严,也是造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近年一些不法企业借助国内食品安全之风,肆意打击对手,搅浑整个市场,并从中渔利,这种行为,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监管和惩治手段,也是造成今天消费者对国内市场缺乏诚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这种相互恶意的攻击行为,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受害者。

因此,除了加快政策引导外,更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等方面建设。严格的法律、法规是重塑诚信的基础,是扭转消费者对国内市场不信任的根本。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