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

每经网首页 > 更多 > 正文

历年会期上涨概率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12-03-03 09:24:2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17年来A股相关历史行情走势后发现,在“两会”期间和会后以及整个3月,A股行情都是涨多跌少。

2012年的“两会”会期共计11天,这11天中,A股行情可能会如何运行呢?会期结束后行情又将怎样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17年来A股相关历史行情走势后发现,在“两会”期间和会后以及整个3月,A股行情都是涨多跌少。

3月上涨概率77%

记者统计显示,在过去的17年里,沪指在整个3月份录得“13涨4跌”,上涨几率高达76.5%。这其中,涨幅最大的年份是2009年3月份的13.94%,其次是2007年的10.51%;跌幅最大的是2008年3月份,跌幅高达20.14%,其次是2005年的3月份,跌幅为9.55%。

虽然近10年来A股有4次下跌,但2003年和2006年的3月份跌幅分别只有0.09%和0.06%,将此归纳为“横盘”更为妥当。那么,十年中,A股的3月份行情仅有两次下跌。

由此可见,将3月份称之为“维稳月”并不为过。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的3月份之所以大涨13.94%,主要因素还是经历了2008年后的报复性上涨;2007年3月份大涨10.51%则是正处于大牛市的高潮期。2011年、2010年的3月份,沪指分别上涨0.79%和1.87%,上涨的幅度均不大。不过若考虑到这两年沪指均录得下跌,2012年的3月出现报复性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小。

会期12涨5跌

记者统计显示,1995年以来的17年里,“两会”期间A股行情共录得“12涨5跌”。

1995年以来,“两会”期间A股5次下跌,依次是在2000年、2003年、2006年、2008年、2010年。这其中,跌幅最大的是2008年,当年的3月3日~3月18日,沪指跌幅高达15.63%;跌幅第二是在2003年,当年“两会”期间,沪指下跌3.44%;2006年,沪指在“两会”期间下跌2.07%,位列跌幅榜第3名。

“两会”期间涨幅较大的年份是在2002年以前,如1995年、1997年、1999年、2002年,沪指在“两会”期间的涨幅依次是5.83%、9.14%、5.79%、7.88%。2002年之后,涨幅最大的是2007年的3.4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3年来,“两会”期间涨跌均不大:2009年上涨1.69%、2010年下跌1.94%、2011年上涨0.82%。

对于近年来“两会”行情涨跌幅明显缩窄的情况,分析人士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回归理性。“两会”更多是体现政策导向,而不一定对股市产生实际影响;二是2008年后,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处于恢复期,上涨动力并不足。受累于自身情况,比如年报不够理想等,行情自然不太给力。而对于今年“两会”期间的行情,从历史经验看,大致可获得3个方面提示:一是大跌可能性较小,因为2012年不太可能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大熊市;二是上涨概率较大。过去17年“12涨5跌”的数据足以给市场提供信心;三是整体涨幅不会太大。2012年伊始,全球经济环境以及国内经济状况并没有较2011年有多大改观,除非今年“两会”透露出很明显的政策转向信号,否则涨跌都不易。

会后20日平均涨幅3%

如果说“两会”期间,行情更多还是维稳的话,“两会”之后,行情似乎还有更好表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3月上半月行情一般振幅较小,后半个月,则会出现大概率性的上扬。

以A股在“两会”结束后10天的行情来统计,过去17年行情呈现出“13涨4跌”,比“两会”期间“12涨5跌”更好些。这其中,跌幅最大的是2005年和2008年,沪指10个交易日内分别下跌7.22%和9.26%。此外,另两个下跌的年份1996年、2002年跌幅分别只有1.07%和1.5%。

2009年和1995年则是上涨最大两年,沪指“两会”结束后10天内涨幅分别为11.54%和9%。总体看,17年来“两会”结束后10天内平均涨幅达2.81%。

以“两会”结束后20天来统计,过去17年行情呈现出“14涨3跌”。其中,2008年在会后前10天下跌9.26%的情况下,后10天大幅上扬,致使“后20天行情”跌幅缩小至1.13%;2005年,在前10天下跌7.22%的情况下,后10天“惊天逆转”,“后20天行情”累计上涨3.4%。统计显示,在过去17年中,A股在“两会”结束后20天内行情平均涨幅为3.33%。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不是大熊市,“两会”后就不易出现大跌。数据显示,2005年和2008年均是熊市,沪指在2005年全年下跌8.33%,2010年全年下跌65.39%。而目前,在连续两年(2010年、2011年)下跌的情况下,2012年股市继续走熊可能性不大。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