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生态环境部:全国已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重点海湾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1%

2025-06-25 16:33:07

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部署建设了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入海排污口设置的在线备案。逐步建立全国入海排污口动态管理台账,推进入海排污口“一张图”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重点海湾的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93.1%。

每经记者|张怀水    每经编辑|陈星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2024年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24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

此外,《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印发实施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3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已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

记者注意到,《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系统梳理了2024年以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并对未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作出展望。这也是继《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印发之后,生态环境部对外发布的首个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

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指引和方向。

截至2024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同时,还发布了反映国内实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为各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作用下,去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刻不容缓。

2024年,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区域格局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并取得实效。

同时,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并启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旗舰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已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求到2025年底前完成近岸海域范围内所有入海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重点海湾入海排污口整治。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表示,加强入海排污口的治理监管,对于从源头上减轻沿海地区污染物排海压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以来,相关部门加强统筹谋划和系统部署,指导督促沿海各地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

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监测、执法检查、信息管理和信息公开等各环节的监管要求,并配套编制印发了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导则、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方法、入海排污口监测方法等一系列的技术方法标准,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责任主体规范化开展入海排污口的设置、溯源整治、监测监管工作。

生态环境部专门组建了技术支持的专家组,按城市开展重点技术帮扶,指导督促地方推进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同时,组织流域海域局开展现场核查抽测,并将各地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强化监督的专项任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地方做好整改,推动解决了沿海地区一批污水直排、混排、乱排的突出问题。

此外,生态环境部部署建设了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入海排污口设置的在线备案。逐步建立全国入海排污口动态管理台账,推进入海排污口“一张图”管理。

根据地方通过信息平台填报的情况,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重点海湾的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93.1%。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2024年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24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 此外,《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印发实施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3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已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 记者注意到,《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系统梳理了2024年以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并对未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作出展望。这也是继《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印发之后,生态环境部对外发布的首个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 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指引和方向。 截至2024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同时,还发布了反映国内实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为各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作用下,去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刻不容缓。 2024年,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区域格局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并取得实效。 同时,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并启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旗舰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已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求到2025年底前完成近岸海域范围内所有入海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重点海湾入海排污口整治。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表示,加强入海排污口的治理监管,对于从源头上减轻沿海地区污染物排海压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以来,相关部门加强统筹谋划和系统部署,指导督促沿海各地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 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监测、执法检查、信息管理和信息公开等各环节的监管要求,并配套编制印发了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导则、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方法、入海排污口监测方法等一系列的技术方法标准,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责任主体规范化开展入海排污口的设置、溯源整治、监测监管工作。 生态环境部专门组建了技术支持的专家组,按城市开展重点技术帮扶,指导督促地方推进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同时,组织流域海域局开展现场核查抽测,并将各地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强化监督的专项任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地方做好整改,推动解决了沿海地区一批污水直排、混排、乱排的突出问题。 此外,生态环境部部署建设了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入海排污口设置的在线备案。逐步建立全国入海排污口动态管理台账,推进入海排污口“一张图”管理。 根据地方通过信息平台填报的情况,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重点海湾的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93.1%。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