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四川频道

每经网首页 > 四川频道 > 正文

自贡:稻虾共舞+智能养鸡!他们用特色产业铺就和美乡村致富路

自贡市融媒体中心 2025-05-23 20:48:16

5月中旬,正值初夏时节。在自贡市荣县双石镇平坦桥村天宫山脚下的稻虾产业示范基地,连片的稻虾田碧波荡漾。田中央,工人们动作娴熟地将提前放好的地笼网收起,一只只体态丰盈、个头饱满的小龙虾便跃出水面,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334FF492EC7489B4D4D304EE1C66B8D2.jpg

稻虾产业示范基地 记者 宋姿熠 摄

田埂边,养殖大户李华清不停地划动着手机屏幕,不时有新的订单向他“飞”来。“简直是供不应求,每天都有收购商来订货,旺季每天有接近2000元收入。”言语中,李华清藏不住丰收的喜悦,并向记者大方展示最近一段时间的交易记录。

微信图片_20250521152235.jpg

农户正在捕捞小龙虾 记者 宋姿熠 摄

“现在抓紧把这一季的小龙虾卖完,就开始栽秧子了。”李华清是土生土长的平坦桥村人。几年前,他流转了10亩土地,在全村带头发展起稻虾产业,采用“稻虾共生”模式,实现“一田双收”。按照每亩产值7000元计算,年收入有7万元。目前,全村已发展稻虾产业2000亩,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建设和美乡村,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李华清的“丰收喜事”正是平坦桥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切片。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依托发展规划,稻虾、肉鸡、火龙果、柑橘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构建了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年均增收达到1.2万元。

A13DA8830AFCC949099C4D89A2393ED3.jpg

产业蓬勃发展 记者 宋姿熠 摄

村民龚荣芳就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她常年在家门口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务工,日工资120元,一年中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基地,加上土地流转、年终分红等,年收入能达到2.5万元。“现在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龚荣芳言语中满是喜悦。

龚荣芳所说的分红,其实就是村集体经济的硕果。与稻虾产业示范基地相隔不远的地方,是一个占地20亩、科技感与现代化交织的村集体肉鸡代养场。6栋现代化双层环控鸡舍,让所有的肉鸡都住上了豪华“别墅”。

这是平坦桥村盘活闲置资源,与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温氏集团、本村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的项目。鸡棚里,自动喂料、饮水、环控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通过物联网系统管理,可实现高效化、智能化养殖。

61E2FFDF08EAFF2B6F49805C19023821.jpg

村集体肉鸡代养场 记者 宋姿熠 摄

“代养场每年可出栏肉鸡50万只,有天露6号、天露5号、青脚麻鸡、麻黄4号、乌皮鸡等多个品种,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0万余元。”平坦桥村党总支书记李燕说,这种“企业+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的代养模式,带动280余户村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能。

从肉鸡代养场出来,一条长4.5公里、宽4.5米的公路呈现在眼前,宛如银色动脉蜿蜒于广袤田野。李燕感慨道:“这是我们村增收致富的‘高速路’,所有农副产品出村的必经路,也是名副其实的‘产业走廊’。”道路两侧,是平坦桥村精心布局的4000余亩粮经复合种养循环园,“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红色标语格外耀眼。园区内,高粱、玉米等农作物舒展着翠绿的枝叶、长势正旺,呈现出丰收在望的大好景象。

59600699EC5485E6F45672A4EBC2CDA6.jpg

特色产业串珠连片 记者 宋姿熠 摄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双石镇副镇长蒋思勇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抓好规划布局,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做大做强产业链,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努力把平坦桥村建设成省级和美乡村样板村,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更好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如今,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平坦桥村铺陈开来。初夏的微风掠过田野,在这条奔向致富的产业大道上,乡村振兴的“新故事”还将续写……

责编 胡玲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