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17:21:17
消费承压,好医生稀缺,植发的生意还好做吗?“植发第一股”给出了确定的答案。
近日,雍禾医疗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长1.5%,在持续多年扩张门店后,公司在去年按下暂停键,但患者的人均消费仍在提升,公司毛利率增长4.0个百分点,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从2023年的-1.84亿元提升至1.41亿。更重要的是,这些都发生在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的基础上。换句话说,雍禾医疗获取优质客户的能力,更强了。
未来,面对消费市场的观望情绪,公司要怎样走好转型路?当数字化、AI(人工智能)等概念轮番轰炸,如何穿越信息的迷雾找到目标客户?
3月31日,雍禾医疗CGO(首席增长官)任剑表示,雍禾医疗从来就不仅仅是一家“植发”机构,2025年,公司将继续帮助用户消灭信息差。
作为中国植发行业目前唯一的上市公司,雍禾医疗的一举一动向来被视作行业的风向标。去年,公司做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选择:停止向三四线城市扩张,优化9家植发医疗机构和5家史云逊(公司的医疗养固品牌)独立门店。
从年报看,这一决定并未对公司业绩造成困扰,相反,毛利同比增长8.7%,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由负转正,重回正向增长的经营轨道。根据今年一季度的经营情况,任剑预计,2025年公司的业绩有望扭亏为盈,雍禾医疗依赖资产扩张实现收入规模增长的阶段,已经成为历史。
资料显示,在2021年港股上市时,雍禾医疗已经在全国53个城市拥有54家医疗机构,是国内规模领先及覆盖城市极广的连锁植发医疗集团。之后几年,公司的门店扩张基本发生在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在2023年的巅峰时期,公司拥有超80家植发医疗机构,其中三四线城市门店占比近30%。
“但我们发现,消费医疗的客单价比较高,三四线城市的客户总需求相对较小,离散程度还比较高。而且,医疗的标准和质量很难全部向下复制。”
任剑表示,公司关停部分三线城市的植发机构,并非意味着公司放弃下沉市场,而是转用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中心医院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公司的业绩增长依赖“天网”与“地网”各自的效率和二者的有效链接。
其中,“地网”指公司加强中心城市机构的运营效率和对周边城市的覆盖能力,以此代替开店去辐射更广阔地区;“天网”指公司推出互联网医院,三四线城市的业务扩张主要依靠互联网的拓展。“天网”与“地网”的有效链接,是指患者的诊前咨询、了解和诊断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完成,当需求记录明确后,他们可以选择去附近的中心城市就诊,从而确保获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正如公司2024年年报所展现,任剑认为相比传统的资产扩张模式,中心机构的商业模式既可以保证公司经营规模提升,也能够降低公司固定资产的分摊水平,有利于加快公司重新实现盈利。
除了线下门店变少,养固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增加,也是雍禾医疗2024年的变化之一。具体来说,公司2024年的医疗养固服务收入为4.46亿元,占比由2023年的21.8%提升到24.7%,人均消费从4934元提升到5773元,复购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至28.4%。
但任剑表示,公司对医学级养护业务抱有更大期望,目前8家史云逊健发机构均位于上海、广州、深圳3个一线城市,随着该类机构的建设密度提高,未来3年,医学级养护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的收入占比有望提升到50%以上。
任剑表示,过去十年,“医学级养护”主要是依托于植发的辅助性业务,很难独立增长,但随着产业链上游不断成熟,毛发综合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公司正在密切关注创新产品和技术,未来将坚定扩大业务半径,将其从植发向综合性的毛发健康业务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史云逊作为雍禾医疗的医疗级头皮养固品牌,几年前就已经被公司视为第二增长曲线,近年来植发市场的两大变化,推动了雍禾医疗的医疗养固业务加速转型,也推动了公司的植发业务悄然生变。
具体来说,在供给端,公立医院植发科、植发医生工作室等新玩家的加入让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在需求端,消费者的植发需求从功能性植发转向美学需求,对植发医生的要求从原本的医疗素养拓宽到审美水平。
“其实最大的压力期已经过去了。”任剑注意到,市场已经完成一轮“优胜劣汰”的筛选,加上公司过去两三年坚持练内功,打磨服务品质,手术单价、养固复购率等核心数据稳中有升,营销获客成本降低。比起这些,来自消费者的变化让他更为印象深刻。
据任剑回忆,大概5年前,公司接触的女性植发咨询者占比只有10%,且许多咨询者的需求为功能性植发,时至今日,尽管已付费的男性用户占比仍高达70%,但女性植发咨询者的占比已经增长到50%,且其中包括许多本身并不存在脱发问题的客户。这意味着女性增量市场已打开,植发业务与医疗养固业务均有升级空间。
“数字化”,是雍禾医疗2024年的第三大变化。根据年报,集团在去年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以“数据驱动、智能协同”为核心,引入大语言模型(LLM)赋能业务全生命周期,达成了三大主要成果。
一是构建企业智能知识库引擎,形成“数据-知识-决策”的全链路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二是打造集团数据中台服务,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三是全面推广实施自主研发的连锁医疗系统“禾帆”,系统涵盖用户、院务、医务、交易、库存管理五大流程闭环,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任剑表示,“天网”和“地网”的搭建和链接,对公司的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提升业务路径效率、提高诊疗质量、提高植发的效率。
首先,植发作为一个人力密集型行业,所有由人力支持完成的环节都有望借助数字化提高效率,例如,在营销端上,公司已经完成了70%的数字化改造,当用户与线上客服互动时,系统会利用用户自身携带的标签,以及通过问诊环节,快速将这些标签进行数字化处理。
其次,用户的病历已经全部实现电子化,且会实时上传到公司的一体化诊疗系统中。这意味着,除了医生面对面给出的诊断信息之外,患者的电子病历还会被系统拆分成不同的标签,并快速生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诊疗质量。
另外,植发机器人等新兴技术手段有望进一步提高植发过程的效率,给予患者更好的体验。
“过去,植发行业靠流量增长,资源数量可能虚高,这两年我们通过优化会把一些水分挤出去,更加注重有质量的增长。”任剑表示,由于流量型获客的盘子增速放缓,公司在去年对营销获客模型进行了升级,打造了一个系统的全渠道营销系统,品牌、内容和流量三大模板相辅相成,拉高了公司的营销效率和长周期用户的沉淀率,助推公司在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的基础上,精准收获高质量客户。
不过,任剑始终坚信不管技术怎么变革,系统如何优化,营销的本质始终是消灭信息差,“当一家企业能够主动消除信息差的时候,才能获得用户更多的信赖。”
文/李杰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