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读100

每经网首页 > 深读100 > 正文

业内首只摊余成本法债基进入开放期

2024-12-19 16:13:13

最近买货币的朋友可能有关注到,市场都在热议货币基金平均收益走低的事情。这不是某一只或某几只货币基金出现的情况,而是整个品类的收益都在往下走。毕竟,今年以来,定期存款利率也在不断下滑。因此,如何寻找更高收益和良好投资体验的最大公约数,成为稳健型投资者近期热议的话题。

在这一背景下,摊余成本法债基以其独特的优势(净值波动较小、受短期市场影响小、净值增长相对稳定),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优的投资选择。不过,全市场采用摊余成本法的中短债基金仅有9只(数据来源:Choice,不含混合估值类型,基金分类为东财基金三级分类)。其中,业内首只摊余成本法债基是广发理财年年红债券(A类270043;C类020200),该基金成立于2012年7月19日,迄今运作已有12年。

摊余成本法:追求更好的持有体验

最近,银行理财“自建估值模型”的事情,对投资比较关注的朋友可能有所耳闻。据相关消息,金融监管部门要求理财子公司不得违规通过收盘价、平滑估值及自建估值模型等方式去熨平产品净值波动。

依据现行的监管规则,对于银行理财而言,除了现金管理类理财及封闭式理财产品能够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外,开放式理财基本都得采用市值法估值,实现产品的净值化。估值方式重要吗?究竟影响哪些方面?摊余成本法估值又有哪些利弊呢?

从结论上讲,估值方式一定是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净值呈现、投资者的投资体验,甚至间接作用于投资。以摊余成本法为例,摊余成本法就是以资产买入的成本计价,按照票面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价格(溢价或折价),在剩余期限内进行摊销,每日计提收益,摊余成本法最大的特点是资产净值不受市场每天涨跌影响。

因此,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有净值波动较小、受短期市场影响小、净值增长相对稳定的特点,有助于减少投资者因市场波动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提升投资体验,适合那些偏好稳定投资和低波动的投资者。

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体验,但其净值可能并没有完全反映资产的实际市场表现,对于风险管理来说是一个挑战。目前公募基金中,完全应用这一估值方法的主要是一些传统货币基金、少量短期理财债基、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并且很少再新增了。

就短期纯债型基金来看,全市场仅有不到十只产品是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并且,大部分产品(8只)都设有封闭期,封闭期分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不同的期限。其中,成立于2012年的广发理财年年红债券(A类270043;C类020200)是一年封闭期,最近的一个封闭期是2023年12月23日起至2024年12月22日。

低票息高波动:寻找收益增强的小确幸

估值方式除了影响投资者体验,其实还可能作用于投资端。

华源证券廖志明团队认为,新规则之下,理财配置长久期债券的能力受到严重约束,为了控制产品的净值波动,理财将需要适度缩短债券投资久期。在理财存量整改到位后,固收类理财将债基化,他们预计,2025年信用债将进入低票息高波动时代。

如果未来债券市场可能是低票息高波动的,那么对于想要兼顾收益和持有体验的投资者而言,摊余成本法债基是值得关注的品种,并且因为大部分摊余成本法债基都是封闭期的(且封闭期都较长),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对于刚接触这类产品的投资者,一年左右的摊余成本法短债基金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从收益上看,一年左右的短债基金一般能够获得高于货币基金和一年定存的收益。如12月23日进入开放期的广发理财年年红债券(A类270043;C类020200),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该基金今年以来的年化回报为3.09%,相比其业绩比较基准(该封闭期起始日的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有明显的超额。

随着现在一年定期存款调至1.5%下方、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曲线下滑,想要追求收益增强的稳健型投资者开始寻找可替代产品。由于大部分理财和基金都采用市值法,对风险敏感型的投资者而言,难免会因为净值波动出现担忧的情绪,广发理财年年红债券值得关注。

今年债券资产表现不错,那么能够延续到明年吗?对于后市,广发理财年年红债券(A类270043;C类020200)的基金经理古渥认为,当前债市的基本面依然稳固,主要基于两方面逻辑:一是明年货币政策预计将维持宽松,长期来看利率中枢下行趋势尚未改变。二是同业存款利率逐步压降,债券配置需求旺盛,资产荒将会继续延续。

资料显示,古渥具有8年证券从业经历,曾任广发基金固定收益交易部债券交易员、固定收益交易部总经理助理兼任利率交易组组长、特定策略投资部策略研究员,具备较强的策略研究能力和丰富的交易经验。

文/九溪

(声明:以上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评价结果并不是对未来表现的预测,也不应视作投资基金的建议。)

责编 万清澄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投资 基金 债基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