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每经热评|更开放的中国,为外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2-09 08:13:08

每经评论员 胥帅

2024年11月,中国全球化开放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自当年11月1日起,中国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的所有外资准入限制。

此举意味着,在进入中国制造业市场时,外国投资者将不再受到任何限制,与国内投资者享有同等待遇。同时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业的开放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敢于挤入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不仅展示了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也为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而这一切的底气,来自于“中国制造”模式的成熟——作为供应商的中国本土企业以及中国本土品牌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扬帆出海,极大丰富了国际市场供给,推动了中国与全球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二是“电商出海”,中国电商企业利用强大的“中国制造”和先进的物流体系,将产品快速出口到国外市场。这种模式对当地制造业和零售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是品牌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中国品牌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如华为、小米、OPPO、传音等。这些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世界得以看到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多投资机会的中国。这种开放进程只会加快,而不会减慢。中国举办的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主场展会矩阵持续擦亮“惠全球”的金字招牌,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展示产品、交流技术和拓展市场的平台。

更开放的中国将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全球化交互中实现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徐大全和泰科电子中国区总经理张超均提到,中国是外资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关键基地。

由此不难发现,中国的开放政策,有助于中国企业更深层次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反过来,通过取消外资准入限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措施,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进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