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4-10-31 11:54:23
一个个感人至深
充满记忆的援建故事
缔造了一段段跨越千里的深情厚谊
10月29日,在2024绵阳市“文化三推”河北行活动中,多名参加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河北对口援建平武县的援建人员来到现场,亲眼见证平武16年来的变化,感受绵阳发展的脉搏。
当天中午,石家庄文化广场上,一位头戴鸭舌帽的市民手握着一本颇具年代感的笔记本,伫立在《平武“冀”忆 感恩同行》主题摄影展前,饱含深情地向众人讲述着那段千里驰援、众志成城的历史记忆。
他叫李庆民,是首批进入平武县的河北省援建人员。李庆民手中的笔记本,清晰地记录了他们当年前往绵阳的场景:
5月31日下午3点11分,从石(石家庄)乘坐K117次北京西—攀枝花列车至四川绵阳站……铁路两侧到处都有倒塌的建筑和裂痕,心里很不是滋味……
进入平武后,灾区的景象更令他感到悲伤和难过。“原本好端端的家园,一下就没了,那时候心里难过哟,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用我们的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去,为我们的同胞,为平武的群众再造一个新家园。”李庆民告诉记者,为了提升援建效率,参与援建的工作者很多都主动放弃休假,加班加点干,还有很多甚至连春节过年也坚守在工地一线。
如今,平武县城的飞龙桥、东桥、金龙路等主要道路都曾有过李庆民的援建身影。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援建时的激情岁月已然化成了他珍藏心底的珍贵记忆。
时隔16年,当他得知“第二故乡”——平武将在石家庄举办“文化三推”活动后,激动不已。“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我看到平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既感到震撼,又感到惊喜,真心希望平武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平武县发展得越来越好。”李庆民说。
活动现场,同样有着援建情结的还有石家庄十二中学的教师崔锡升,他是当年石家庄市参与平武教育对口支援的12名教师之一。回顾平武灾后重建的日子,崔老师有着讲不完的故事。从刚刚抵达平武,到日常教学安排,再到学生心理辅导,甚至是两地教学理念的交流,一幕幕看似久远的场景,回忆起来却宛如昨日般清晰。
“我虽然只援助了一年,但与平武人民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崔老师一边说,一边拿出自己的手机,向记者展示电话簿中保存的平武“老乡”的联系方式,时至今天他们还时常联系。
在平武主题馆,崔老师体验了白马藏族擀毡帽、织花腰带等非遗技艺,品尝到了非遗美食龙州套枣,详细了解了平武自然教育产业发展前景。“今天当我看到平武的新变化、新发展时,内心非常激动。我也希望石家庄和平武之间能够有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两地都越来越好,两地人民越来越幸福。”崔老师说。
看今朝沧桑巨变,原河北省对口支援平武县地震灾后重建办公室主任王建武同样深有感触。“平武这些年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我们援建初期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在此,我也希望平武能借助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地发展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越。据统计,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中,河北省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给予平武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先后安排28亿元援建资金,确定了108个对口支援项目,援建幼儿园、中小学、职业中学等各类学校12所,新建计生站、保健院、卫生院、医院等医疗服务设施9所,援建各类县级公路、通村公路、市政公路共计109公里,桥梁8座,先后有12000多人、200多个单位直接参加了援建工作。
如今的平武
芳华正劲
新潮涌动
成了九环线上
宜居、宜业、宜游的
璀璨明珠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