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对话九州一轨总裁曹卫东:城轨交通走向“智慧运维时代”,公司力争尽快完成数据服务商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5 14:43:52

◎曹卫东向记者表示,我国城轨交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几乎跨越了西方150年的发展周期,而国内各种技术规范存在一个学习、细化和进化的过程,由此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我们要回头看看”,不仅要在量变的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更要在质变的进程中行稳致远。当务之急就是要全力推进“智慧运维时代”。

每经记者 杨煜    每经编辑 张海妮    

6月13日—6月15日,2024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期间,国内城轨交通减振降噪综合服务商九州一轨(688485.SH,股价7.97元,市值11.98亿元)召开媒体交流会,回应行业环境变化、业绩增长前景等市场关切的问题。

九州一轨总裁曹卫东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坦言,随着城轨新建线路的增速放缓,在稳定城轨噪声污染物理防治业务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公司需要发展新的增长曲线,力争尽快完成从产品供应商到数据服务商的转型。

曹卫东表示,新业务线着眼于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运营市场,努力拓展智慧运维、结构安全和病害治理等声纹诊断开发业务。

九州一轨总裁曹卫东 图片来源:公司提供 

新建线路增速放缓,城轨交通走向“智慧运维时代”

目前,九州一轨的营收主要来自于针对噪声振动污染的各类物理防治产品,其产品需求规模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增量、增速紧密相关。

2023年,受行业周期性变化影响,九州一轨营收同比下降30.32%、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98%,如何开辟新的增长曲线成为九州一轨必须直面的问题。

九州一轨在年报中指出,近年受制于行业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规模稳中略降,新批城轨项目和投资总额处于相对低位,结合2023年以来地方债务管控政策趋严,未来城轨项目审批、建设速度或将放缓。

在这一过程中,城轨交通在前期高速发展中显现的问题逐渐受到业内更多关注。

曹卫东指出,轨道交通行业对运营安全的要求非常高,这就导致对城市轨道交通监测、检测技术与设备的刚性需求同步增加。

同时,曹卫东向记者表示,我国城轨交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几乎跨越了西方150年的发展周期,而国内各种技术规范存在一个学习、细化和进化的过程,由此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我们要回头看看”,不仅要在量变的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更要在质变的进程中行稳致远。当务之急就是要全力推进“智慧运维时代”。

九州一轨援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地铁、市域快轨等城轨交通开通运营城市共42个,其中运营15年以上的城市10个,5~10年后将有更多的城市和线路面临既有线路改造任务。

因此,在城轨交通由规模增长向质量增强转型的趋势下,九州一轨也在从产品提供商向数据服务商转型,即基于防治主体的声纹信息属性,努力拓展智慧运维、结构安全和病害治理等声纹诊断开发业务,并形成“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

曹卫东表示,结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研究报告》的战略引领,九州一轨公司新业务线着眼于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运营市场,力争尽快实现首台套的落地,为公司业绩作出贡献。

“声十条”提出规范城轨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噪声溯源重要性凸显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沿线居民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导致投诉不断增多。近两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相继出台,为城轨交通行业的噪声防治带来新的要求与机遇。

《“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声十条”)提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车辆的维护保养,依据规定开展噪声监测和故障诊断,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保持减振降噪设施正常运行。该行动计划还提出,提升噪声监测能力,开展噪声监测量值溯源。

曹卫东介绍,在新版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声十条”实施后,《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排放标准》等技术规范都会陆续出来,噪声排放单位主体责任的认定就成为关键要点。而“噪声就像吹笛子,同样一个笛子,不同的气息、不同的手法,它产生的音调、音色都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内涵其实是很复杂的”;当多个声源混合在一起时,声波又具有“差拍效应”和“掩蔽效应”,要准确甄别导致超标的主体到底是谁,就需要开展噪声溯源。

“因此噪声溯源在声学研究里非常重要。正是因为这样,对九州一轨这样专业做声学研究的企业来说,这方面的技术需求和市场机遇也会大幅度上升。”曹卫东强调。

在减振降噪的技术研发方面,九州一轨副总裁、副总工程师丁德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还需要在新材料领域发力,比如聚氨酯这样的高分子材料。“因为减振在原理上就是需要阻尼特性和动态弹性都比较好的一些材料,高分子材料恰恰兼具这两种性能。”丁德云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公司提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交通 九州一轨 轨交设备 北京市 噪声防治 专精特新 智能交通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