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双冠之城”背后,成都正形成体育聚合效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07 09:12:29

■ 从去年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到今年的汤尤杯,再到明年的世界运动会,在重大赛事的牵引之下,赛事经济正成为成都城市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 成都2024汤尤杯的完美落幕,既是由巴黎奥运会领衔的“体育大年”——2024年的一大注脚,又是成都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上的又一见证。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时隔12年,双杯在成都“回家”。

5月5日,2024道达尔能源·汤姆斯杯暨尤伯杯决赛(以下简称“成都2024汤尤杯”)的最后一个比赛日,国羽女队和国羽男队在中午和晚上“双杀”印度尼西亚队,分别捧回尤伯杯和汤姆斯杯,圆满达成此次既定目标,而成都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冠之城。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张军直言:“成都确实是中国羽毛球的福地。”

成都2024汤尤杯国羽女队站上领奖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9天赛程,62场比赛,20个国家和地区,32支队伍。比赛期间,赛场内外,来自全世界的顶尖高手和观众齐聚成都,共同感受羽毛球与成都的魅力。成都2024汤尤杯的完美落幕,既是由巴黎奥运会领衔的“体育大年”——2024年的一大注脚,又是成都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上的又一见证。

从去年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到今年的汤尤杯,再到明年的世界运动会,在重大赛事的牵引之下,赛事经济正成为成都城市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而穿插在其间的,还有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各项国际、全国性赛事。

在此期间,从上世纪90年代便享有“金牌球市”美誉的成都,其称号的内涵也从足球出发不断外延,这座双冠之城“金牌”的体育消费热情不仅展现在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以内,也在户外运动等非球类运动上表现突出。 

这背后,成都的体育聚合效应也跃然纸上。2022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都全市体育产业稳步增长,去年,总规模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15.5%。随着接二连三的国际和全国性高等级赛事在成都举行,凤凰山体育公园等场馆里体育消费场景日趋红火,今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力争突破1335亿元。

成都2024汤尤杯国羽男队庆祝胜利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当大赛遇见成都

2024年是公认的“体育大年”,除了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之外,单项世界顶级赛事也将陆续上演。其中,成都榜上有名——4月27日至5月5日,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赛事在此举行。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几乎都举办过重要的赛事活动。而以国际性赛事为代表的大型赛事对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在擦亮了城市招牌的同时,不少城市还借机转型升级,成功实现城市能级的提升。 

对于成都而言,从2022年的世乒赛团体赛,2023年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4年的汤尤杯再到2025年的世界运动会,连续的国际顶级赛事,不仅让成都跨入举办国际和全国性高等级赛事的“快车道”,更让成都实现了一次次体育上的“再造”。

直观来看,是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在谈及成都为何能够成功申办此次汤尤杯时,中国羽毛球协会秘书长王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三个原因,其中一个因素在于,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成都的场馆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而此次汤尤杯举办的所在地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即是成都49个新建、改建大运场馆中之一。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公众号

成都与体育相关的城市形象也在期间不断凸显,“金牌球市”无疑是其中最为闪亮的招牌之一。自从凤凰山体育公园在去年年底迎来中超首秀以来,曾经令人熟悉的“金牌球市”复燃,成为中国球市的现象级事件。今年以来,凤凰山中超联赛成都主场场均观众超过4万人。作为全国最为火爆的球市之一,成都的足球文化也在期间不断生长。

再翻看赛事日历,接下来的成都有点忙:成都2024汤尤杯之后,还有第二届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2024成都马拉松、ATP250成都公开赛等50余项国际和全国性高等级赛事。而在凤凰山体育公园的中超联赛成都主场中,加油呐喊声也还将依旧响起。

“体育+”带来消费溢出

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体育赛事和活动的流量变成消费的“能量”和经济的“增量”,已经成为了每座志在成为体育名城的城市的必答题。

这种经济发展的体现方式往往以“体育+”的形式呈现,一方面是体育赛事或活动本身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更有消费的溢出效应。以成都为例,大运会举办期间,成都实现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300亿元,较赛事举办前环比增长超10%。

刚刚落幕的成都2024汤尤杯,比赛期间恰逢“五一”假期,从组委会统计的售票情况来看,成都以外购票占比近五成。比赛期间前后,本次汤尤杯的特许商品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本地热门讨论话题之一。记者也在场馆观察到,每逢比赛间隔,场馆内的售卖纪念品、羽毛球装备的商店便会迎来一波人流。

与此同时,这座双冠之城的号召力,也体现在“经济账”上。场均4万球迷的上座数量,让门票变得“比五一火车票更难抢”,8350套年票也在发售时很快被一抢而空。每逢比赛日,凤凰山体育公园片区的消费便会有明显增长。

今年以来,一场马拉松带火一座城的现象频繁出圈。据媒体统计,光是在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就有大约40项马拉松比赛在全国各地开跑。

在“奔跑”上,成都同样频繁发力——在已经举办了双遗马拉松、第二届东安湖半程马拉松之后,作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的成都马拉松已于4月15日开启报名,并将于10月27日开跑,规模为3.5万人。可供参考的是,今年参赛规模为33000人的无锡马拉松参赛者在锡马期间创造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经济效益2.82亿元,较去年提升了45.5%。

此外,新的健身风尚也正在成都兴起,为体育消费带来新的增长点。比如,从前年兴起的以龙泉山看日出、环城绿道骑行、公园露营“三件套”为代表的户外运动风潮在成都只增不减。今年以来,徒步又成为热潮,不少人成都人携家带口出行,同时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打卡分享。

市民在公园里露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聚合效应正在形成

一般来讲,体育产业按照活动特点可分为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业三大类。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体育服务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2021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已超过70%。从更长远的规划来看,2019年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体育产业要在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此期间,成都的体育产业也与全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这也意味着,又一千亿集群产业在成都诞生。

步入2023年,成都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稳步增长,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15.5%,体育产业增加值453亿元,同比增长约17.2%。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690亿元,同比增长19.4%,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3100元。

事实上,在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之余,成都在体育产业项目投资、体育产业基地与平台建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也着墨颇多,体育聚合效应正在形成。这对应的,也是产业链条的不断延长与完善,特别是市场主体的不断壮大。

比如,大运会上,成都吸引了大运会赞助企业安恒、滴滴、科大讯飞等落户成都创业发展。而以本次汤尤杯为例,场馆所在的成都高新区,便凭借区域科技企业的聚集优势,为场馆建设、赛事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产品和服务。

成都2024汤尤杯现场,观赛氛围十足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放眼全年,在这座名副其实的双冠之城中,“金牌球市”的含金量还将不断持续提升。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4年全市体育工作暨成都世运会筹备工作推进会议上,成都提出力争2024年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750亿元、体育产业总产值突破1335亿元。根据《成都市“十四五”体育产业建圈强链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2025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1500亿元。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