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2024她力量|赛诺菲中国罕见病业务掌舵人俞蕾:职业生涯是个长跑,“久”比“快”更重要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3-08 12:06:26

◎“没有野心”未必是女性的弱点,因为“可进可退”的状态可能会让女性更有安全感,韧性也会更强。而且无欲则刚,女性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能够做到更加中立、客观。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只要你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追求可持续性的增长,那么“久”比“快”更重要。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梁枭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知未来,但如果你有大致的判断,而且这个判断基本正确,那你的职业选择就是顺势而为了。”

俞蕾是赛诺菲(中国)罕见病及罕见血液病业务负责人。在别人看来,她从临床医生到跨国药企主管的职业生涯,顺利得像是拿了“大女主剧本”。但她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每次选择都踩在了时代和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职业生涯是个长跑,“久”比“快”更重要。

3月6日,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前夕,俞蕾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称“NBD”)线上采访,分享了她对女性职业选择、发展路径的思考和感悟。俞蕾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只要你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追求可持续性的增长,那么“久”比“快”更重要。

俞蕾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从普药到罕见病药物:一次正确的转身

NBD: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您遇到过最难忘的挑战是什么?

俞蕾:1997年,我从原来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做了5年临床医生,在2002年进入医药行业。那时中国刚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不久,外资企业发展非常迅猛,我离开医院开始做产品营销和学术推广。

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很幸运。我进入医药行业的这个阶段,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医药行业也高歌猛进,基本每年都在持续增长,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但其中肯定也有挑战。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发生在2019年。进入赛诺菲之前,我做过创新药,也做过糖尿病等慢病药物,但都是临床使用广泛的普药;2019年加入赛诺菲之后,我从特别常见的病转到特别罕见的病,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当时,我问过业内人士,他们告诉我罕见病(药物)特别难做,不仅诊断难、患者少,而且药价贵、支付得不到保障,业务很难做出成绩。这些都很现实——2019年,赛诺菲面向中国治疗的罕见病患者只有70多个,前任罕见病业务负责人基本每年换一个,当时也没有直线领导带我。对我而言,那是一个特别挑战的时刻。

NBD:既然挑战那么多,是什么打动了您,最终还是投入到罕见病领域了呢?

俞蕾:有两个因素。一是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来了,之前我负责的糖尿病板块里,有很多产品被纳入集采范围,业务规模迅速下降;第二是《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发布,罕见病患者的临床需求开始被看见,并且是明确的未满足需求。

我觉得做业务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未满足的需求,而罕见病就是一条增长赛道,它的市场增长速度一定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目前看,我当时的判断和选择,还是基本正确的。

NBD:在赛诺菲,有没有特别让您自豪的成就或者里程碑事件?

俞蕾:其实赛诺菲一直罕见病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过去几年,公司在中国的罕见病业务板块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从患者数量说,2018年公司面向的罕见病患者只有75位,但到现在已经有600多位患者从公司药物使用中获益,罕见病业务的销售额也从几千万元提升至四到五亿元。

对于赛诺菲中国来说,这个数字在公司业务中的占比可能只有2%,但对于国内罕见病患者来说,就是在“无药可用”的绝境中获得了生的希望。目前,至少600多位罕见病患者已经可以用赛诺菲的药物进行可持续的治疗,这是让我觉得特别特别自豪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多方共赢模式。所谓共赢有四点:一是患者有药可用,有药可选、用得上、用得起;二是医生有治疗罕见病的武器;三是公司的业务持续发展;四是医保基金作为支付方,基金使用安全可控。虽然我们的很多药物都是针对超级罕见病,但已经在很多省份跑通了这种共赢模式,这也很让我自豪。

一家企业的女性高管比例越高,多元、包容力越强

NBD:对于企业高管性别分布成为ESG评分中的重要一环,您是如何理解的?

俞蕾:如果我要去一家公司,看到高管全是男性,可能会有一些顾虑;但如果男女比例比较平衡,我会抱有更高的期待,因为高管中女性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diversity(多元包容),这非常重要。

我对多元包容的理解,是只要我们进入这家公司,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那么无论你的性别、肤色、种族甚至性取向如何,我们都可以很好地合作。在赛诺菲,我们的价值观是首先解决病人的问题,帮助他们获得治疗和生命的提升,同时员工又为公司创造价值。这是我在很多家外企待过后,深入血液和基因的一种理念,即先让患者获益,利润会随之而来,员工的个人价值也会在升迁、奖励中得到体现。

而且我也注意到,女性高管越来越多。可能对于国内外企业来说,这种高管性别分布的变化,也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NBD:您认为在医药行业,女性从业者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俞蕾:从性别的角度看职业发展,我觉得还是有些不同的。比如,在职业发展的关键期,女性面临着比男性高得多的生育成本,被认为是女性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社会对女性的职业期望没有对男性的那么高,这可能会让女性降低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要求。

但换个思路,任何劣势都有可能被转换为优势,“没有野心”未必是女性的弱点,因为“可进可退”的状态可能会让女性更有安全感,韧性也会更强。而且无欲则刚,女性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能够做到更加中立、客观。

NBD:对于渴望在医药行业追求职业发展的女同胞们,您有何建议?

俞蕾:我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要求一直是“慢牛”,也就是不一定要有火箭式的迅速升迁,但要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只要你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追求可持续性的增长,那么“久”比“快”更重要。

我自己经历过从医生到企业管理者、从普药到罕见病药物的两次比较重要的职业转变,也有过几次跳槽,但我在每一家企业工作的时间都是3到5年,因为这个时间段可以保证自己既有足够的积累,又能避免重复性工作带来的倦怠。

另外,要善于把握一些关键的节点和趋势。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知未来,但如果你有一种大致的判断,而且这个判断是基本正确的,那么你的职业选择就是顺势而为了,这样很多事情成功的概率会高一点。

呼吁“量价挂钩”,建立罕见病专项保障机制

NBD:在罕见病业务的开拓方面,您认为可能要面临哪些挑战呢?

俞蕾:我觉得最主要的挑战不是钱,而是观念。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建立罕见病的用药保障机制,罕见病药物的价格、准入、保障并未和常见病区分开,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拿保障来说,罕见病药物最主要的保障渠道是医保基金,但很多药物无法顺利通过国家医保谈判,主要原因还是大家只关注了罕见病药物单价的“天价”,而忽视了总价。

为什么业内呼吁要建立一个罕见病专项保障机制?就是要“量价挂钩”,价格一定要和量联系起来:如果一种罕见病的患者数量很少,单价肯定要高,但总价不见得多高,以浙江为例,其所构建的罕见病专项基金的资金来源是根据上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按每年每人2元标准,一次性从本统筹区大病保险基金中上缴至罕见病用药保障基金。

NBD:对于这一挑战,您和团队打算如何克服?

俞蕾:罕见病产业一定需要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我觉得国家在加快审批、税收减免、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建设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无非是最后的支付环节还有待完善,刚才提到的建立罕见病的用药保障机制就是一种解法,也是我们倡导的一个方向。

从业务的角度,我们就是12个字——保地方、促商保、推全国、降自付。现在很多地方面临一些挑战,我们会和相关利益方一起联动,让患者能够可持续地享受地方保障;虽然各地惠民保也存在一些可持续的问题,但现在还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会积极推进;推全国就是借助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力量,早日把地方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

当然,不管是医保、商保还是地方或全国的保障政策,最终的目标就是“降自付”。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目前国内患者的自付比例还是很高的。因为罕见病需要终身用药,患者的经济负担很重,有些医保目录内的罕见病药物他们可能都用不起。所以无论是二次报销还是免费赠药,我们目前在患者自付问题上面投入了很多,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去解决这个最大的痛点。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