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2023年公募年度“前三甲”基金经理之东吴基金刘元海:2024年围绕AI找投资方向,投资培育周期不要一直拿着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2-30 09:54:56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叶峰    

随着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官,公募基金全年的业绩也浮出水面,虽然今年公募基金整体业绩不佳,但也有部分产品创造了比较好的收益。

如果剔除QDII产品、北交所主题基金,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东方区域发展、东吴移动互联和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其中后两只产品均为刘元海管理。

而在收官之际,记者也第一时间采访了东吴基金刘元海,来听听今年进入“前三甲”的基金经理对于2023年的投资有何感想?展望2024年,他又都有哪些判断?

回顾2023年:6月20日之后的回调超出预期

NBD:回顾2023年,您管理的产品排名靠前,关注您之前在季报中提及,判断2023年科技股可能存在较大机会,您当时是基于哪些信息做出的判断?

刘元海:2023年年初,我在季报中认为2023年科技股可能机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方面,从基本面角度来看,站在2023年年初,我们认为以chatGPT技术为代表的A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望驱动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创新和应用周期,同时叠加科技和数字经济有望成为未来3-5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因此我们判断未来3-5年乃至更长时间A股市场或将进入科技股时代,我们看好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

另一方面,从股价来看,中证TMT指数在2015年年中见顶回落以来,2023年年初中证TMT指数依然处于相对底部的区域,整个TMT板块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水平。

从我十余年的投资经验来看,如果一个行业基本面是上行的趋势,叠加股价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域,双重因素的共振下,往往意味着该行业未来投资机遇可能是值得期待的。

NBD:到了2023年底再回过头看全年的投资,您认为哪个时间点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刘元海:今年上半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科技股表现相对比较亮眼,但是中证TMT指数在6月20日见顶之后出现大幅回调,回调幅度要超出我们预期。此时我们看好科技股观点面临比较大压力,投资决策也面临艰难抉择。

但是经过科技股历史行情复盘,我们还是坚定看好未来3到5年A股科技股行情,认为短期科技股股价回调不是因为产业趋势改变,更多是市场交易行为导致的。从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经验,当科技行业出现杀手级产品或者技术驱动科技进入创新周期,科技股行情持续时间可能是5年甚至是10年,科技股指数可能上涨5倍甚至10倍。

我们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望驱动全球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未来3到5年乃至更长时间A股市场科技股有望有较好表现,因此2023年下半年我们依然坚持看好科技股的观点。

展望2024年:看好AI算力和应用、电子半导体以及汽车智能化

NBD:您如何看待2024年A股市场行情?

刘元海:展望明年,预计经济可能稳中有升,国内政策也有望持续支持,同时全球利率环境或变得更加友好。目前来看,经过2-3年的调整期,市场估值水平也处于历史较底部,同时AI在应用、硬件等方面可能也会加速发展,存储HBM,先进封装,半导体产业链等产业趋势表现相对比较明确,卫星互联网、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从0-1的兑现阶段,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在不断转型,市场或也在寻找下一轮技术创新的产业。如果能源价格能保持相对稳定,后续利率可能会持续回落,而在市场逐步转好的时候,各个板块机会也有望更加多元,行业自身长期成长性或将受到更多关注。市场也经过接近2-3年的调整,目前位置上或也不需要进一步悲观。

未来看,我国高端制造有望逐步加速,AI+、卫星产业链的逐步拓展也是趋势,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也有望处于逐步向好阶段,而AI+对制造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兴产业趋势也有望越来越明确。

NBD:2023年AI行情火热,2024年还能持续吗?

刘元海:站在当前时间点展望明年,我们仍然相对看好以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股投资机会。过去每一轮科技大行情,都源于科技领域出现杀手级技术或者杀手级产品,并推动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wind数据显示,在此过程科技股指数上涨5倍甚至10倍,行情持续时间5年甚至10年。

当前,以ChatGPT技术为代表的AI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具有“杀手级”产品特征——技术通用性和用户覆盖的广泛性(to C和to B),因此AI人工智能技术有望驱动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创新和应用周期,同时叠加数字经济有望成为未来3-5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因此我们判断未来3-5年乃至更长时间A股市场或将进入科技股时代,我们看好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

NBD:科技赛道细分领域较多,如何把握科技投资主线?

刘元海:从投资主线看,我们认为A股科技股投资主线可能仍然要围绕AI主线进行寻找,我们相对看好以下受益AI技术发展的三大方向投资机会:AI算力和应用、电子半导体以及汽车智能化。

首先,AI算力和应用,原因有三个。第一,从历史经验看,6月份以来AI板块股价调整幅度和时间到位概率相对较大;第二,AI算力3季度开始释放业绩,未来两年成长性相对比较确定;第三,3、4季度之后AI多模态大模型以及AI应用有望陆续推出,AI产业发展有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次,电子半导体。从历史经验看,一般电子半导体周期为四年左右,即行业景气上行周期两年左右,下行周期也是两年左右。最近一轮全球电子半导体周期是从2019年6月份见底回升,至今年年中刚好四年,从时间周期看,全球电子半导体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周期。据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数据,2023年10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0.7%,较9月份的-4.5%明显收窄。从行业中观数据看,全球电子半导体行业景气拐点或已现,行业景气已呈现出见底回升趋势。

另外,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龙头IC设计公司基本表明电子半导体库存见底,4季度需求逐步恢复。与此同时生成式AI手机和pc端侧落地,AI手机和AI PC机等有望驱动一波换机潮从而催化电子半导体行业景气复苏强度。并且当前A股电子半导体行业指数处在近几年相对底部区域。站在当前时点展望未来,我们对A股电子半导体行业投资机会逐步乐观。

最后,汽车智能化。我们判断未来汽车智能化水平可能将是整车厂商竞争力的关键,明年国内汽车智能化产业趋势有望从 0-1培育阶段进入1-N成长阶段。从投资经验看,成长阶段或许是行业投资相对较好的时期,因此汽车智能化投资机会或也值得关注。

谈投资:培育周期做主题,快进快出,不要一直拿着

NBD:您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刘元海:我的投资理念是与时代共舞,把握时代的阿尔法,努力找到每个时代主导的行业。我把自己定义为产业趋势投资者,具体来说,就是对该产业所处阶段进行划分。在我的投资框架里,一般会根据行业渗透率分成培育、成长、成熟三个阶段。很多行业都有渗透率这一指标:当行业渗透率在10%特别是5%以内时,行业基本处在一个培育周期。当渗透率超过10%,就进入成长期。

培育阶段,基本上是市场预期某一行业未来可能会很好,产业刚刚处于一个技术培育的周期,预期股价可能会涨上一轮。但涨到一定程度时,市场发现未来一年、多年兑现不了,股价可能全跌回来。所以在培育周期,就按培育周期的投资思路去做,不要买入了一直拿着最后全部跌回,坐过山车。

成长周期是最关键的周期,对成长期的行业我们可以相对积极,因为这一阶段有可能看到业绩的大幅增长,这会带来企业未来利润的上升。

我是产业趋势投资者,在做产业研究投资时,我非常重视每一个产业的成熟度,因为每一阶段的投资逻辑是不一样的。培育周期,就奔着主题去做,快进快出。成长周期,可能有机会分享整体盈利兑现。

NBD:科技股投资波动较大,部分科技股估值较高,如何把握?

刘元海:对科技股定价来说,经过我多年经验总结,不仅要关注动态PE,更应该关注中长期市值空间。在早期做科技股投资时,我关注动态PE,也就是基于卖方或者自己的盈利预测,最后发现错过了一些优质股票。后面我也反思,当景气行业进入景气上行周期或者科技行业进入景气上升周期过程中,最后会发现盈利预测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

相对合理的定价模式就是给一个中长期市值空间。我们可以测一个中期的市场规模,然后给一个公司合理的份额、一个合理的利润率就能算出它的一个中长期利润,再给一个合理的估值水平计算出未来的市值空间,然后与当前市值空间比较,有可能市值空间达两倍甚至三倍,就不要太在意PE。

NBD:成长股尤其是科技行业,向来波动比较大,今年有不少上半年涨得不错的个股,下半年都回到年初起点的位置。想请问您怎么看这种波动?您又是如何去控制波动和风险?

刘元海:科技行业是高beta行业,科技股股价波动要显著高于市场波动率。由于科技行业想象空间比较大,在市场风险偏好高的时候,市场可能通常会在短期内将未来预期反映在股价上。在市场不好的时候,由于业绩跟不上股价表现,所以股价回调幅度可能就会比较大。

在回撤控制方面,我通常采取两种方式来降低回撤。一是,个股选择上,我通常以细分行业龙头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从经验上看,在产业趋势上行背景下,龙头股跑赢行业指数概率是相对比较大的。但是在市场下跌时,龙头股跌幅往往可能小于小盘股。二是,我对科技股会设定中长期目标市值。如果因为市场风险偏好提高,导致科技股股价大涨,达到或者接近我的目标市值时,我会考虑进行一定止盈。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资料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