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乡村振兴切入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2-20 23:03:31

◎会议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会议强调,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指出,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农业机械正在田间作业 图片来源:新华社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提高工作实效

会议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的提法,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提法一脉相承。

这有何深意?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应该是明年一个很重要的中心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意味着我们明年的重点工作是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准确找到一些切入点,找到一些好的办法,进而有力有效地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魏后凯还提到,浙江的“千万工程”包含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的内容,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我们对浙江的研究来看,浙江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都比较小,都走在全国前列。”

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本次会议提出,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事实上,农业农村部今年启动了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统筹整合200多亿元,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重点县整建制推进,从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领域全环节找短板、补弱项,针对性地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效果明显。在局部地方受灾较重的情况下,大面积单产提升有效对冲了灾害影响,实现了以丰补歉、以秋补夏。

问及“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有哪些支撑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殷浩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我国提高单产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从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单产一直呈增长态势,这是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相结合的综合成效。

“面对粮食生产要持续丰收的发展要求和播种面积难以大幅增长的现实约束,只能在土地、种子、科技、农机等方面综合施策,毕竟这些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殷浩栋说,比如把更多耕地变成宜机化的高标准农田、研发推广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强化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推行密植高产技术、开发适用性高的农机装备等,这些都是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的必要举措。

本次会议还提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一些关键技术和重大品种取得突破。如我国自主研发的两把基因编辑“剪刀”正在加快产业化应用,生猪、奶牛等专用育种芯片具备国产化替代能力。初步培育出一批耐盐碱小麦品种和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首批51个玉米大豆转基因品种通过审定。

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

本次会议还提出,要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谈及当前乡村人口变化趋势,魏后凯表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口也在持续减少,村庄数量同样也在减少。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还会继续推进城镇化,这意味着乡村人口总体上还将维持减少的趋势。“如果不考虑这个趋势,按照现有的乡村人口来进行村庄布局、产业布局,来配置公共服务,就有可能带来投资的浪费。”魏后凯强调。

在他看来,要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首先村庄的布局要按照未来的乡村常住人口来进行优化,比如有的村庄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有的村庄人口会不断增加(规模变大),有的村庄则可能因为空心化比较严重甚至会消亡,所以对村庄进行合村并居的规划、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与此同时,要按照乡村常住人口来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防止投资的浪费。“比如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到镇中心或县城上学,那一些村庄就不需要那么多学校了,就可以进行调整优化。”

魏后凯认为,还有必要对农村的公共设施用地进行再利用。一些村庄空心化严重,公共用地闲置,要对这些公共设施用地进行再利用,提高其利用效率,比如可以来发展一些产业用地、文化旅游用地等。

此外,还可以采取经济的办法来推动村庄的联合发展,由此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甚至产业发展,都可以通过联村发展来取得一定的规模效益。

“从浙江的经验来看,他们现在通过搞一些强村公司、搞党建联盟来推动村庄的联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因此,通过这种村庄联合发展来破解村庄的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获得规模效益的做法,是可以为其他地区所借鉴的。”魏后凯说。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