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3-11-15 21:34:19
随着丝博会诞生、壮大、成熟,背后亦深刻反映,全体西安人正追赶超越,加速奔跑在重返世界中心的长路之上。
每经记者 张静 每经实习记者 夏子博 每经编辑 贺娟娟
“依托古丝绸之路,西安成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关中为依托,西安成为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
如今,战略机遇加持下,西安复兴世界城市的集体夙愿热切,从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到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皆是具象凝现。
理想与现实间自有一番较量,在讨论西安何以为世界城市时,经贸、科教、人文……理解维度繁多,不胜枚举,但有一条或许是绕不开的,即——为中国与世界建立何种特别的链接?
正如进博会之于上海,广交会之于广州,博鳌亚洲论坛之于海南,每个城市间定位有异,而城市举办的世界级会展,则是立足其区位、功能,为城市、国家与世界之间打开的开放之窗。
此等站上国际舞台的机会,于西安、陕西而言,便是一年一度的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
随着丝博会诞生、壮大、成熟,背后亦深刻反映,全体西安人正追赶超越,加速奔跑在重返世界中心的长路之上。
国际化视野下的西安
11月16日至20日,正值多彩深秋时节,灞河畔再迎世界级经贸盛会——第七届丝博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主题定为“经贸拓展•互联互通•互利共赢”。
相比往届,此次丝博会来得稍晚,行业人士猜测其中缘由:
一为今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世界目光聚焦,区域间合作共识落地,峰会成果、机遇如今正待赋能。
二为刚刚落幕的上海进博会上,西安新扩充的“朋友圈”亦可“趁热打铁”,进一步邀请其来“家中做客”,转化为实打实的投资落地。
以进博会期间举办的“2023西安—跨国公司上海对话会”为例,会上,CVC集团、特斯拉中国、艾默生电气、拜耳、辉瑞、麦德龙等跨国巨头企业均派代表参会并发言。
与之对应,2023西安市投资机遇与产业发展空间推介暨CAEFI丝路发展分会揭牌仪式亦将于11月16日举行,对于这项活动,西安市投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是为西安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带来新机遇的一次重要活动。”
此外,在丝博会上的交流会议中还包括“‘投资中国年’陕西专场推介活动——全球知名跨国企业走进陕西”活动,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作为中国唯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高层次、开放性国际博览会,丝博会之于陕西、之于西安,不仅是“引进来”,更在于“走出去”。
图片来源:西安发布
实际上,对于丝博会的投资撬动效应,陕西省各市区在往届中想必深有感触。据记者了解,此次各市区上报的项目超过1000多项,丝博会之“含金量”,可见一斑。届时,省级有关部门将从中“优中选优”150个项目翻译成中英文和俄文版,在丝博会上向国内外客商重点推介。同时筛选了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计划在11月17日上午进行集中签约。
“货”走出去,“人”也不能掉队。
记者此前走访西北某省时,当地官员曾坦言:我们地处西北,相对沿海发达区域,本地的企业家在思想观念上仍相对保守,较难利用好国家政策。“因此,我们组织企业去沿海参加博览会,‘带货’好产品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让我们本地企业家能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跟外地的客商有一定的交流。”
此种情况,相信陕西产业圈人士或多或少亦有所感触。
幸运的一点是,丝博会将外商、文化带到“自家门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丝博会上分享信息、技术、资金与项目,让陕西企业家了解他们的经济、人文,这对于陕西经济引进来、走出去,都是难得的机遇。
“丝博会除了帮助陕西招商引资外,重要的是带给陕西国际化的视野,让陕西在‘追赶超越’中有足够的底气。”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此前曾表示。
更多“互相看见”的故事
从更长远的视角观察,丝博会前身即为西洽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亦为主攻招商、引资、合作的平台,吸引外资、沿海企业向西部转移。据悉,借此平台,陕西曾吸引法国施耐德,美国强生、美光,以及中兴、华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来陕投资兴业。
2014年,第18届西洽会多了个全新的名字——丝博会。此后,“虽然只是从‘西洽会’改成了‘丝博会’,但带给陕西的却是国际化的信息、资金、项目,实实在在地让一个区域性商品贸易展会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化的展会。”吴刚曾表示。
图片来源:浐灞生态区官微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3次作出“办好丝博会”重要指示。目前,“升格”后的丝博会已成功举办了6届,无论战略定位、经贸规模均不同以往。
6届期间,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境外政要、前政要,12000多名境外嘉宾,国内60多个中央机关、国家部委、中央企业负责人和31个省区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展参会,展销特色商品3万多种,观众人数超过60万人次……
投资总额是最明显、直观的证明。统计数据显示,前19届西洽会,陕西共吸引国外和省外资金42142.19亿元。占到同期全省国内招商引资总额的70%左右,合同的履约率达到了94.5%。
另据不完全统计,丝博会举办6年来,累计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453.67亿美元,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80377.54多亿元人民币。
此间对比,一目了然。
除是陕西招商引资“主战场”外,丝博会亦是陕西融入国际、发声国际的“主舞台”。
一个小切口是,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上届丝博会,2022中国(陕西)——RCEP区域经贸合作圆桌会应势而生,10个来自RCEP成员国的使领馆和商务代表机构来到陕西,共商国际议题,也为各成员国与陕西的经贸合作带来新机遇。
本届丝博会,正值“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圆桌会、中国—中亚电子商务深化合作圆桌会等亦应运而生,以此让全世界感受到陕西在共建“一带一路”十年间的恢弘巨变。
可以预见,在这些时代命题、国家机遇下,会有越来越多“互相看见”的故事发生在陕西。
世界舞台中的西安
2013年,在一份提交给省委、省政府的名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政府决策咨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如是显示:
世界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各有特色,各具优势。都是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某一方面具有超强实力,并对世界或地区具有重大影响。
那么,西安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实事求是地讲,它既不能与北京、上海、香港那样全方位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比,也与天津、大连、青岛、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经济实力和开放程度存在很大差距。
国家其所以要把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是从全局的战略高度考虑定位的。
具体而言,大西北是支撑我国未来发展的能源资源接续地,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从长远考虑,国家需要能源安全、边境安全、民族团结;需要向西亚、中亚、西欧开放。因此,需要把西安建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目前国家已把欧亚论坛的永久会址设在西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在推动复兴丝绸之路,一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开始落户西安。这些,都必将对加快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起到推动作用。
由此,报告给出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是——欧亚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
图片来源:西安发布
换言之,每一轮产业、政策、资本的转移,都有其时间周期,每一座城市的发展,也随着经济周期有着不可多得的窗口期,西安无疑正处在这种多重机遇叠加窗口期,而丝博会便是联通欧亚与西安乃至中国的窗口!
在此背景下,作为丝博会的东道主,西安每一次承办,也意味着一次追问:办这场“不一般的展会”,究竟能留下什么,又会创造什么?
背靠百里秦川,西望亚欧大陆,丝博会使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西安交汇。立足这一交汇点,西安及陕西借丝博会的平台,对内,挖掘释放自身资源禀赋,引领西部发展,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让更多资源在此聚集交换,支撑城市体量和质量升级。
对外,深度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更为有力地服务全国市场,为全国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通道和平台,这也是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深层使命。
丝博会是西安的故事,是中国的故事,更是世界的故事。
肩负使命下,保有开启未来、面向世界的壮志雄心,“大西安”才真正成其大。在这个意义上,办了六届的丝博会,显然远没有画上句号。
封面图片来源:浐灞生态区官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