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交通运输部: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已经投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0-26 15:33:16

部分试点单位部署了一批智能路侧系统、数据平台等,带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在苏州,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已经投用。

亦庄已经实现了真正的小汽车无人驾驶实验,在武汉机场到武汉城市之间也有这样的实验。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10月26日,交通运输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去年,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开展了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在自动驾驶方向重点围绕公路货运、城市出行服务、物流配送、园区内运输、港区作业等典型应用场景,布局了14项试点任务。亦庄已经实现了真正的小汽车无人驾驶实验,在武汉机场到武汉城市之间也有这样的实验。

“近期在苏州,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已经投用。”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说。

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蕊 摄

亦庄已实现真正的小汽车无人驾驶实验

交通运输部正在征集自动驾驶和智能建造方向的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目前自动驾驶试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孙文剑表示,自动驾驶应该是人工智能在目前应用里面最大的领域之一。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方面,相关部门秉持立足真实业务、依托真实场景、解决真实需求、形成真实模式的理念开展工作。

“秉持这样的理念,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在自动驾驶方向重点围绕公路货运、城市出行服务、物流配送、园区内运输、港区作业等典型应用场景,布局了14项试点任务。亦庄已经实现了真正的小汽车无人驾驶实验,在武汉机场到武汉城市之间也有这样的实验。孙文剑表示。

一年来,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规模效应开始显现。百余家创新主体投入自动驾驶车辆1000余台,自动驾驶应用的规模效应渐显。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实现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准商业化运行,天津港、上海港、厦门远海码头等试点单位部署了200余台自动驾驶集卡或自动驾驶水平运输设备,实现了常态化运行。

二是技术得到提升。试点单位积极开展技术验证,促进多源感知数据融合、自动驾驶车辆管理和调度等技术提升。

三是促进了交通新基建发展。部分试点单位部署了一批智能路侧系统、数据平台等,带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在苏州,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已经投用。

四是标准化取得进展。起草或发布了9项技术标准,支撑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比如:车路协同系统路侧基础设施总体技术要求、港口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运行技术要求、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车技术要求等,围绕个性化出行服务、集装箱水平运输等场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在第一批基础上,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扩大试点规模,打造常态化运输服务和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模式,促进自动驾驶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孙文剑说。

建立公交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近日,针对城市公交运营困境,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提出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高博表示,人享其行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愿景目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交引领城市发展、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压实属地政府责任等基本原则,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支持措施:

首先是加大公交运营支持力度。科学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建立公交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对定制公交等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加强新能源公交车充电保障。

第二是加大服务质量提升力度。优化完善城市公交线网,促进城市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衔接融合,鼓励发展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公交+旅游”等服务模式,提升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增强公交服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三是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压紧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并实施公交企业运营成本核算和补贴补偿制度,对政策性亏损及时给予补贴补偿。用好财政奖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为公交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第四是加大用地保障支持力度。在符合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不改变用地性质、优先保障场站交通服务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动实施新增用地、既有用地综合开发,建立用地综合开发收益的反哺机制。

第五是加大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力度。进一步推动落实城市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公交发展绩效评价制度,督促公交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缴纳社会保险,关心关爱公交司机和一线从业人员。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蕊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