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毛涛:大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可带动中小企业一起“变绿”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0-20 19:00:22

大量的中小企业处在供应链上端,配套型企业居多,所以如果大企业提出供应链上的碳减排要求,是可以带动中小企业一起参与进来的。

在国外,企业的零碳供应链目标是一种趋势,中国企业应当学习,但是对供应链碳中和目标要理性设计,既要结合国内外政策发展趋势,也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减少供应链的碳排放。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石雨昕    每经编辑 陈星    

10月19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2023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上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环境信息公开的引导下,十年来在华绿色供应链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中国环境治理和全球气候行动提供积极助力。

展望下一个十年,IPE分析国家相关文件,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望成为中国工业领域协同落实双碳目标、协同降碳减污的重要抓手。

围绕我国绿色供应链建设这一主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毛涛。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毛涛在论坛现场发言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石雨昕 摄

绿色供应链建设中采购是关键环节

NBD:在绿色供应链建设过程中会涉及采购、生产、物流、设计等环节,您认为哪个环节是最重要的?有哪些难点?

毛涛:绿色供应链建设过程中,采购是最重要的,采购的力量可以推动上游供应商实现绿色环保。难点在于,只有采购量足够大,才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否则很难影响供应商。企业绿色采购也会增加一些成本,如何在终端市场通过税收或者其他鼓励政策平抑成本就显得非常关键。

NBD:目前我们有哪些政策措施可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促进绿色供应链的建设?

毛涛:对于成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示范的企业,部分省市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NBD:不同的地方对于绿色供应链建设有不同的奖励、激励措施,这会不会导致各地减排步调不一致?

毛涛:这是正常的,东部比较发达的地区,环保标准会高一些,企业对绿色发展理念也较为重视,地方奖励也多。当前中西部地区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环保执法也非常严格,同样会督促企业绿色化转型。

绿色供应链建设对企业而言既是一种现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方面,有些企业在出口产品时可能会遇到“绿色壁垒”,要求提供产品碳足迹认证;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品牌美誉度建设有一定关系。

注重大中小企业绿色协同发展

NBD: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供应链建设有何意义?

毛涛:意义是非常大的。现在进入碳市场的企业其实都是碳排放量达到一定门槛的企业,也可以理解为大企业。中小企业对碳中和或者碳排放的关注度没那么高,很多都是成长型企业,可能更关注的是经济效益。

但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处在供应链上端,配套型企业居多,所以如果大企业提出供应链上的碳减排要求,是可以带动中小企业一起参与进来的。

中小企业数量很大,虽然每个企业的减排空间有限,但是这么多中小企业加在一起碳减排总量也不小。有些大企业这方面做得很好,会给上游的供应商做培训,帮助它们一起做能力建设,也会到现场指导。这些上游供应商改进后产生的溢出效应是非常大的。比如某一个大型企业指导它的上游供应商做好碳减排,那别的企业再采购这家供应商的产品,就也是绿色产品了。大企业不只是带动一条供应链“变绿”,还带动其他供应链也“变绿”了。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都开始关注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这种管理让整个供应链环境绩效持续改善和提升。

在国外,企业的零碳供应链目标是一种趋势,中国企业应当学习,但是对供应链碳中和目标要理性设计,既要结合国内外政策发展趋势,也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减少供应链的碳排放。

NBD: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应该怎样应对?

毛涛:一方面,我们应该关注国际上一些政策、法令的变化,这些政策、法令对终端产品的影响较大。企业也要关注外国同行,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动态,以获取不同国家对绿色产品的要求、标准。

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比如现在环境管理已经从单个企业逐渐转变到整个产品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注重大中小企业的绿色协同发展,最终激励生产出真正的绿色产品。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400233878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