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讯推荐

每经网首页 > 商讯推荐 > 正文

智造精耕者 | 深度对话: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新华三 2023-06-21 14:59:51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转型关键期。数智化技术的持续向纵深推进,也对于百行百业数字化变革的认知与能力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百行百业不仅需要新认知和新能力的加持,才能在数字化变革的“深水区”中择高处立,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效协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加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智能制造》杂志联合新华三集团共同举办的2023 NAVIGATE 领航者峰会-智能制造高端沙龙圆桌对话环节,围绕“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的主题,嘉宾们激荡思想、启迪观点、深度探讨。

对话嘉宾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首席信息官 谌平

沈鼓集团信息数据中心主任 郝玉明

浙江恒逸集团智能制造专家、生产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 彭先涛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陈晶

主持人

《智能制造》杂志智库负责人 吴泳江

【智能化】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新思考与新路径

吴泳江:如果用今天的主题“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来谈谈今天参观新华三未来工厂的感受如何?它的亮点在哪里?

陈晶:第一感受是非常震撼,有几组数据一直在脑海当中,包括两条生产线、年产50万台、产值300亿、只有76位人员,这是一个全自动化的产线;第二点是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之前我在外企工作,无论是运营商还是高端客户,卖的都是国外的服务器、存储以及成套的解决方案。今天能够看到新华三未来工厂有这样的产能,且能够在各行各业支持基础设施,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第三点感受是压力与责任,在智能制造场景里,我们只是服务于产业链的一部分,这对我们后期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彭先涛:作为一个一直身处在制造行业的人来说,今天的参观我有几点比较直观的感受。第一个,两条产线生产井然有序,包括机器人、多台人机协作、相应的机器人前端摄像头进行精准定位、质检以及后端的大屏显示系统。不管是软件、硬件,还是软硬集成方面,整套系统在整个制造行业里面具有一定示范作用,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第二点比较直观感受是产值。在这样的一个车间,两条产线年产值能够达到300亿,可能后面也会扩展到四条线,相当于一个车间的产能能到600亿,这样的人均产值在整个制造行业应该是名列前茅,对于制造行业提升效率角度看,确实是值得关注的点。

郝玉明:今天是我来到工厂的第三次,也是参观车间的第三次。对于沈鼓来讲,高端离散型制造业需要考虑园区和产品加工制造的耗能,这点和新华三未来工厂对照学习;二是沈鼓生产的产品本身就是耗能产品,我们也在思考节能降耗和绿色制造的问题。

谌平:感谢各位对新华三未来工厂的高度评价。新华三以前一直是一个注重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新华三为什么要建这个工厂呢?从建成开始就有几个目标,第一是希望成为新华三全部产品、解决方案的一个标杆,希望能够让客户满意,让行业看到我们具体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实践;第二是想探索一条路,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重资产管理是否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边际收益。同时,我们希望这个工厂建成的时候就是行业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数字化程度最高、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

从建设过程到最后落地的效果来看,我们基本上达到了设计目标,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得到很多肯定。智能工厂建设其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有着比较长的规划,从工厂建设到现在一直在不断的优化,包括产业链协同、工业互联网的升级、数字大脑的完善等,我相信工厂能持续迭代优化下去,也希望以后各位嘉宾再来参观的时候,仍是这个行业最先进的工厂和标杆。

吴泳江:对制造企业来说,我们对OT端理解非常深入,但IT端对制造企业面临比较多的挑战,在人才、技术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IT技术发展那么快,能不能跟上它的脚步,在这么多新兴IT技术上发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把IT技术最新的成果应用到项目中,同时减低潜在的风险,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分享?

郝玉明:对于沈鼓高端装备制造型企业来讲,新IT技术的需求和探索很强烈,也很有必要,希望新的IT技术应用能够为传统制造业赋能和创新。作为IT人员来讲,我有几点想法。

首先考虑新的IT技术安全层面要做的事。在云桌面方面我们做了半年度的测试,要考虑云桌面在沈鼓体系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一系列安全性如何;

其次,不能因为新的IT技术可能存在风险就不去用。我有两个小想法:第一是从问题导向,要求先去应用技术。比如沈鼓在整个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哪些环节存在生产性的安全问题,或对员工健康不好的因素问题,要用新的IT技术探索和发现,是不是可以建一个完全封闭的喷漆车间、自动化的检验等,都要优先技术;

最后,以需求导向。在满足前两个前提条件下,如何用新的安全技术指导和引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比如现在智能化、数字化的设计和交付,在应用了新的IT技术后,能够把单元技术、应用流程技术融合,提升新的生产力。原来一个产品设计需要一个月时间完成,现在通过典型技术应用,设计周期缩短1/3,交付周期也从原来的10-12个月,缩短至6-7个月。从需求方向展开,如今传统生产制造业都已运用了新的IT技术。

吴泳江:数字化转型中,运营端有专门的数字化团队负责和业务人员主导数字化转型,这两种模式优缺点该怎么选择?

陈晶:我们有一种是项目型驱动,另外一种是混合型。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其实两种模式都可以进行不同的尝试。混合型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积淀内容,甚至在公司层面可以凝聚很多资源。项目型目标更明确,效率也更高,它可以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或组织内部的需求。我觉得不管选择哪一种模式,只要适合就都可以。

【高端化】

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给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哪些挑战?

吴泳江:谈到高端化,绕不开国家重大装备的生产和建设,这方面沈鼓是典型的代表、龙头企业。从最早的CAD到十四五规划,沈鼓一直把高端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请分享高端化这个话题下数字化起到什么作用?

郝玉明:从最开始的信息化到现在,沈鼓集团都是走在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前列的。但不得不承认,沈鼓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挑战一点都不少。沈鼓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单台订单式生产模式,与用户签定合同,收到预付货贷后企业才开始准备原材料,安排生产,最终在用户现场完成交付。这种离散型产品的特点使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品本身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企业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绕不开标准化,标准化是任何事情的依据和手段,没有标准会直接影响生产进度和完成情况;

第二,沈鼓离散型制造的产品没有现成的样板。正如刚才一直思考沈鼓产品在与新华三不太一样、流程不一样的情况下,怎么做好数字化转型,并形成数字工厂和智能工厂。同时,也希望通过不断摸索,得到大家对高端离散型制造业产品在数字化转型的帮助和支持;

第三,沈鼓作为老国企,虽然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数字化转型的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大家可能会觉得数字化后会减少现有的人员、岗位。我们也在思索研究,如何改变大家的数字化意识。比如在员工相对不太安全的工作环境下进行数字化转型,像喷漆、检验等高危场所。同时,也在思索在企业设计研发、工业链、产业链打造等有需求的层面进行数字化转型。

吴泳江:与沈鼓的离散型制造业不同,对于联合工程,能否分析一下面临的高端化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

陈晶:联合工程服务于高端智能制造,主营业务是设计和工程总承包,聚焦工业能源行业,包括民用这一块。不论是数字化转型也好,信息化也好,挑战很多,我讲四点:第一是人;第二是技术;第三是资金;第四是体制、机制。

第一,在数字化转型当中人其实是最根本的一个因素,作为身处在杭州互联网之都的企业,要找到相应能够配位的人,挑战很大;

第二,从技术上讲,联合工程技术的迭代和更新很快。从最早的设计行业转向现在数字化交付,我们有很多包括电厂等在内的智能建筑、工厂的交付,这些都需要技术做赋能和叠加。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我认为要解决管理问题、如何服务前方生产这两方面问题;

第三,我们在资金上的投入不像新华三未来工厂,整体还是有很多局限性,这也限制了很多服务于前方的生产;

第四,体制、机制也是关键的一点。尤其是国有企业,怎样激发整个团队、激发人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也在做双百、混改,相信前途肯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会服务好高端的智能制造行业。

【绿色化】

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制造业节能降碳?

吴泳江:数字化转型除了高端化还有绿色化方面,像恒逸所在的化纤石化行业,对于绿色化的需求非常高,而且国家层面在石化行业的绿色转型也有明确的指示和政策,涉及到的不光是生产关节,在产品、供应链甚至整个园区都有绿色化需求。可否分析一下绿色化过程中,数字化发挥哪些作用?

彭先涛:恒逸集团从2016年开始大量的投入资金进行了前期的数字化建设。自动化和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后面的东西没法做。到现在,数字化建设不但为绿色化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也企业的整体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感受最深的有几点:

第一个就是构建企业安全、高效和绿色的供应链和物流保障体系。石化行业,一套装置正式运行之后,三到五年内一般不会停。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前期的原辅料和工艺准备非常重要,也包括物流、产品生产完能否及时配送等,在保证绿色化的前题下安全生产,非常重要,如果这些环节出现问题,造成设备停机或者重启,损失非常巨大;

第二是能够对生产过程和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数字化建设,不管是实时的数据还是历史积累的数据,能够对生产过程中哪些环节会制约生产效率的提升、哪些环节会影响质量,进行及时的反馈,并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同时,基于以往的历史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能够在生产中某一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发生异常波动时,及时对上游和下游的工艺进行相应的调整,让设备和工艺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适应这种变化的生产,从而避免因为原料、质量波动或者某一两个环节的工艺参数波动对整个生产造成影响;

第三个是节能降耗。石化行业流程很长,中间用能的环节很多,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数据或者是一些模型能够反馈出哪些环节能耗异常、哪些环节有节能空间甚至说根据现在积累的数据进行调整,达到最优的状态;

第四个是对产品研发和市场有一定的提升。恒逸集团负责人提出,我们的产品研发理念是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数字化根据市场上变化的需求以及以往的生产情况,对产品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同时当市场出现比较大波动的时候,能够让生产工艺及时使用新产品的工艺。

吴泳江:高科技电子行业可能环保的压力或者绿色的压力没那么强,但看到新华三未来工厂从整体规划到生产环节,把节能、减排等方面考虑的非常详细全面,能否分析一下现在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或者是绿色低碳的压力对企业来讲来自哪些?数字化做了哪些工作实现了这些目标?

谌平:我们所做的产品服务于客户,同时也包括我们自己都在努力想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实现对能耗、设备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以此实现绿色低碳化的目标。随着现在社会对算力要求的上涨,设备本身对于资源的消耗量也在上涨。大家知道一块顶配的CPU功率大概在400瓦,一个服务器上面8块,现在大模型的训练就是几千上万块,对于能源的消费压力非常大。所以我们第一可能在能源行业进行大量的清洁能源使用,其次是如何降低设备、产品的功耗,包括各种节能的技术、电源管理技术等。新华三也成立了自己的数字能源研究所,希望推出相应的产品来减少产品本身对资源消耗的需求,也符合整个行业的要求。

新华三更关注的还是对整个行业的赋能。我对于新华三未来工厂特别有信心,这种信心更多是来自我们自身产品解决方案的信心。我们希望让我们的客户,每一位用新华三产品方案的公司,包括沈鼓、恒逸、鞍钢这样的龙头企业也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智能化、最绿色的工厂,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机会。

写在最后

新华三未来工厂是新华三在智能制造领域一个标志性的实践样板。通过运用自主IT平台、5G、高度自动化等技术,全面部署智能生产、精益生产、柔性制造等八大解决方案,在智能制造的应用和实践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在技术应用方面,新华三积极推动人工智能、5G等前沿科技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依托“产业大脑”促进生产流程提质增效,致力打造“精益、智能、柔性、物联、绿色”的智能工厂,带动产业技术革新与模式变革。

本次对话,深入转型一线场景,走进新华三未来工厂深度沟通交流,一方面希望与会嘉宾实地调研感受智能工厂的规划建设及生产运行情况,同时也希望探讨的话题贴近“智改数转”一线,剖析转型实际问题及痛点,共同探讨碰撞新路径与新方案,从而启发产业技术革新与模式变革。

责编 方奕奕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数字化 新华三 高端化 制造业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