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每经品牌观|采用现代市场经济思维 复兴中国品牌工匠精神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5-28 23:38:25

每经特约评论员 李光斗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更加有赖于品牌升位,才能实现中国品牌与国力的增长真正同步。

2023年“中国品牌日”前夕,每日经济新闻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3全球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排行榜”。从中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企业整体的品牌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这种进展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相对落后,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不匹配。

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许多国货的担当是平替,也就是进口替代。在不少领域,与一些国际大品牌相比,中国品牌依旧有很大差距。我们需要进一步向国际大品牌深度学习品牌竞争力的塑造,一手提质保量巩固中国制造的硬实力,另一手更要修炼中国品牌的软实力。

古代中国曾是工匠精神的全球老师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和价值观,体现的是品质的百年传承,文化的一以贯之。在几千年中华文明积淀结晶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是世界奢侈品的发祥地,精工制造、工匠精神,本身就源自中国。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中国古人在《诗经》中对“锤炼”的表述。7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曾为当时天朝的富甲天下所震惊。面对琳琅满目的物产,他一边发出由衷的赞叹,一边又对中国人花费十几年时间制作一件瓷器感到不可理解。

可见,中国制造在古代历史上意味着精工品质,如瓷器、丝绸等物件,除了百姓日用品,也有官窑艺术品。古代中国制造业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很多日用品都具有很强的艺术品化表现。

现实中,精工制造的诀窍被西方人学了去,比如,劳斯莱斯就号称其座驾是纯手工打造。

论及当今世界的奢侈品品牌,就不得不提法国。

法国的奢侈品历史虽然不及古代中国的年代久远,却发轫于300多年前,并跨越工业文明与市场经济的洗礼与升华,保持住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赋予品牌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精神内涵,成就了众多百年品牌。例如,法国奢侈品的代表品牌“LV”,凭借一款平顶的旅行箱包,掀起了一场时尚革命。

中国企业要有复兴品牌的战略思维

我们需要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思维,复兴中国品牌的工匠精神。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人眼里,再多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一门手艺可保证衣食无忧,工匠盛行一时。但是被古人所崇尚的“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的品质追求,以及“技近乎道”的工匠精神,尚未得到全面复兴。

追求工匠精神,就要让工匠享受充分的物质保障。

德国制造之所以享誉全球,原因在于它所具备的工匠精神,而这种精神的背后就是基于工匠们充分的物质保证。对于德国的蓝领工人来说,只要他努力工作,他的收入可能比那些坐办公室的白领的工资还高。美国一线生产线上技师的收入,甚至比大学教授的年薪还高。

制造业有一个通律,只有当工人的月薪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以造飞机。因为飞机对安全性要求很高,也对工人的敬业程度要求很高,稍有闪失,即会埋下日后空难的隐患。对于工人来说,飞机制造绝对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飞机上的每个部件都要求认真打磨,保证终生耐用。如果缺乏基本的物质保障,没有追求极致的心态,工匠精神就是空谈。

曾几何时,市场上单纯的买卖心态带来了许多“一锤子买卖”,买的没有卖的精,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就难以建立;当买卖变成生意的时候,就变成了讨价还价,不能让一人赚尽所有的钱,而是大家一起都有钱赚;而成长为商人,虽然万事好商量,仍旧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只有到了最高的阶段才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做品牌的,企业家精神就是要让品牌的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正如上世纪80年代,有海尔砸冰箱的故事,才能有海尔的品牌元年,才能砸掉“一锤子买卖”的宿命,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也推动中国家电业成为全球的引领者。

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3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重新定义品牌,品牌是产品力加上价值观,不光要有好产品,还要有好品牌。摒弃“差不多”的思维习惯,品牌的百年承诺才能实现卖得贵、卖得快、卖得多、卖得久的品牌价值。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复兴中国品牌的关键在于从打工心态回归工匠精神,从做产品到做作品,真正实现从买卖人、生意人、商人到企业家的成长蜕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品牌 中国 每经品牌观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