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服务民生功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06 21:20:58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纾困小微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话题,对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进行了专访。

每经记者 潘婷    每经编辑 马子卿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金融治理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金融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步入新时代,金融业也站在转型发展路口,以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 冀光恒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就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纾困小微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话题,对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进行了专访。

金融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具有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创新创业活动和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功能。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刺激生产和消费,进而提升经济循环效率,金融机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量。

NBD: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持续深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您觉得金融机构扮演了什么角色?

冀光恒:金融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平安集团积极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建设中。我们坚持积极创新、主动作为,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服务民生功能,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保值增值的专业水平,进一步助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并接力乡村振兴,促进金融服务的普惠化、大众化、便捷化。截至2022年末,平安集团累计投入逾7.89万亿人民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累计投入超650亿资金帮扶乡村产业发展。

NBD:产业结构调整既是宏观经济和客户市场的变革,其本身也包括金融行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金融机构恰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在日益扩大,您觉得未来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冀光恒:首先,服务国家战略前景广阔。国家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平安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碳中和战略,坚持以绿色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2021年末,平安银行绿色信贷余额691.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4.6%。

其次,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大有可为。近年来,居民金融资产规模保持高增,金融机构如何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提供相对低波动的财富管理产品,并最终把实实在在的收益率转化成投资者的财富效应,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平安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最后,数字化创新为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近年来金融科技迅猛发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大,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和未来全国一体化的金融基础设施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业发展的边际成本。相信中国金融业的数字化创新将成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NBD: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冀光恒: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小微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复苏之时如何为小微企业发展稳信心、纾困难、推动其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各行业都关注的问题。

平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金融普惠创新,综合运用科技赋能小微融资、保险创新稳定经营、减费让利助企纾困等手段,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粤港澳大湾区迎来最好的建设和发展期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在横琴、前海两地各部署了30条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有利于推动粤港澳金融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市场融合,进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更多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前瞻性产业布局。

政策春风照拂下,随着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两地人员往来、货物流转日渐繁盛之间,粤港澳大湾区迎来最好的建设和发展时期,大湾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期,金融市场也迎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机遇。

NBD:在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的背景下,您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有什么看法?金融机构应如何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浪潮?

冀光恒:从宏观环境层面看,香港与内地有序恢复人员正常往来,将有效拉动大湾区产业发展和复苏,进一步提振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和发展信心。金融机构迎来利好趋势和发展机遇。

从中观层面看,《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将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作为重要目标,多措并举深化大湾区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丰富多样的特色金融产业发展,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主动作为,迎接更高水准的金融创新和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

从金融行业层面看,通关后,旅游和商业服务业首先受益的同时,银行、保险、资产管理等细分领域也将迎来利好。长期来看,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内地与香港将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合作与创新,包括金融、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都有非常多的发展机遇。

NBD: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展金融科技可能遇到哪些挑战,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冀光恒:发展金融科技对大湾区建设意义重大,经过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与沉淀,金融科技在对金融业的重塑与再造中充分印证了其价值。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技术创新场景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金融科技正在成为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对于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展金融科技可能有三大挑战需要关注:第一,传统金融服务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强化。大多数金融机构已清晰认识到科技赋能、上云赋智的必要性,但仍未形成开放协同的合作机制和内部生态。第二,数字化转型的深度亟待进一步挖掘。金融机构需积极在底层数据治理、前沿技术探索、核心系统再造等领域寻求突破。第三,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能效仍需提升。借助数字技术助力“数实融合”的跨越发展,以数字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渗透率和触达面,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大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的必答题。

建议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金融科技载体建设,加强推动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生态主体发挥优势、良性互动、共融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与普惠金融。二是强化数据驱动的金融服务赋能,促进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发展,比如平安壹账通银行PAOB。三是强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深港跨境融通。四是强化金融科技人才认证,促进专业人才便捷有序流动。

“融通”是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则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平安具备与大湾区同频共振的天然发展基因和基础优势,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未来,平安集团将积极发挥自身金融沉淀和技术优势,助力大湾区企业融资环境的不断优化、打造数字普惠金融的新范式,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与能力,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新时代金融产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需求

NBD:近年来,我国愈发注重金融人才培养和建设,多地都出台了关于金融科技人才建设的相关政策,金融业是人才高度聚集的领域,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您觉得金融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如何培养?

冀光恒: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新时代金融产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需求。

一是行业领军人才,引入和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领军人才,努力打造全球金融人才集聚高地,持续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平安自上世纪90年代起率先在金融业引入“外脑”,也不断吸引科技、互联网、医疗、快消等各行各业高管,他们为平安带来了国际化视野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很好地助力了平安的战略转型和稳健发展。

二是专业技术人才,我国金融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离不开一大批财富管理、风险控制、投资交易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平安坚持“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行业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同时聚焦建设财务、投资、风控、精算等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数字化科技人才,当前我国金融业处于加速数字化过程,需要大量具有数字化相关背景并了解金融运作的人才。平安近年在前台、中台和底层科技等方面进行系列数字化转型改革,全面赋能金融主业升级,这得益于我们打造了一支近十万科技业务从业人员、数千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

在人才培养上,平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系统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根据各层级人员、个人专业领域、能力短板等因素,以配导师、轮岗、项目实战、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人才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金融科技要守正创新,守住风险底线

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数字科技正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对金融业的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及客户服务等产生巨大影响。数字化浪潮来袭,将进一步在各行各业引发创新革命,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金融科技发展并非十全十美,金融机构需进一步牢铸“以人为本”的创新本质,响应金融科技审慎监管原则,强化数据安全建设。

NBD:如今,创新已经成为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冀光恒: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科技创新投入,依法合规开展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金融业可积极运用数字科技实现“先知、先觉、先行”的经营决策、提升内部管理与运转效率、“预测、预警、预防”风险防控、优化客户服务的体验、降低运营成本。

如优化客户服务方面,金融科技可有效打破金融服务的时空、数量和成本制约,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效率和精确度。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有效解决金融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甄别能力和量化风险的精确度,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科技要守正创新,守住风险底线。一要坚持金融科技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负责任金融理念,严禁运用技术和信息优势进行不正当竞争,坚持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积极响应金融科技审慎监管,坚持金融持牌经营、特许经营的基本准则。三是高度重视数据安全,构建更加有效的保护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金融稳定。

平安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秉持科技赋能主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宗旨,围绕主业做底层创新与应用创新。公司严守金融创新的原则与边界,坚持以服务国计民生为目标导向,对内深挖业务场景,强化科技赋能,助力实现降本增效、风险管控目标,打造优质产品,提升获客能力;对外输出领先的创新产品及服务,发挥科技驱动能力,促进行业生态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NBD: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衍生出各类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极大冲击,平安是如何应对的?

冀光恒:目前平安的数字化经营已经融入公司业务和经营的全流程,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科技驱动、促进公司发展。平安始终秉持“在竞争者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聚焦人工智能及数字化底层技术自主创新,并深度赋能于平安的服务场景、业务流程和运营管理。

平安是业内较早探索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应用实践的企业之一。一方面核心技术能力持续深化,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6544项,累计达44964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另一方面深化应用研究,AI赋能于服务场景、业务流程和运营管理。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46%,AI坐席服务量在客服总量中占比达82%。目前我们也仍在持续投入和深化相关的探索及应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金融科技 粤港澳大湾区 民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