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冲击“千万人口城市”,长三角“退一进四”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01 21:12:28

在人口增速相对放缓的当下,冲击“千万人口城市”难度越来越大,谁能率先跨过这“一步之遥”?

每经记者 淡忠奎    每经编辑 杨欢

Fomhrfwlpn1677673372357.thumb_head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全国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各地常住人口变动情况引人关注。近段时间,多个省份公布了全省及省内各城市2022年末常住人口规模和人口出生率数据。

作为衡量城市能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常住人口破千万是一个重要门槛。目前全国共有17座千万人口城市,而在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只有上海、苏州、杭州三座城市达标,谁能成为下一个破局者备受关注。

2021年,温州、宁波、合肥、南京、徐州常住人口均超过900万人,成为千万级人口城市“后备军”。经过一年时间,最新数据显示,除徐州外,其余四城均增长明显——温州宁波合肥同时站上960万人档口,南京也接近950万人。

在冲刺千万级人口城市的过程中,五座城市队形未变,但是竞争形势已经悄然反转——温州本有望率先突破,但近年来被宁波越咬越紧,南京、合肥两个省会凭借强劲的人口吸引力加速追赶,苏北“中心”徐州则出现了“倒退”。

此前这些城市几乎都喊出过“冲击千万人口”的目标,并且出台针对性举措。在人口增速相对放缓的当下,冲击“千万人口城市”难度越来越大,谁能率先跨过这“一步之遥”?

瓯甬之争

温州和宁波角逐分外激烈。

在杭州、宁波、温州的“铁三角”组合中,温州逐渐成为“塌陷”的一角。在经济体量上被杭甬双城越甩越远后,冲击千万级人口城市,守住全省“人口第二城”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宁波市政府官网

然而,形势并不乐观。2021年,杭州、温州、宁波常住人口分别为1220.4万人、964.5万人和954.4万人,较“七普”数据分别增长26.8万人、7.2万人和14万人。在杭州率先突破后,宁波与温州也成为长三角距离千万级人口最近的城市。

不过,人口领域的“瓯甬”之争也越发激烈。凭借几乎2倍于温州的人口增量,宁波不断逼近温州。2021年,两市相差10万人;2022年,温州常住人口达967.9万人,宁波达961.8万人,差距进一步收窄至6万人。

在杭甬“双城记”的背景下,杭州数字经济独树一帜,宁波制造业和外贸高潮迭起,产业的快速发展亦带来稳定的人口流入。与之相比,温州却陷入“失意”困局,人口优势也不断缩小。

2020年,温州率先在冲击千万人口城市上发动反击,提出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战略,多次强调“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千万级常住人口的目标。去年9月,温州还专门印发了《温州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目标是——

“到2025年,我市常住人口将力争达到100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引入高校毕业生6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

对于人口规模和结构,温州都提出具体目标,并且从生育、养育,到教育、就业、养老等一体谋划。比如,2月,温州卫健委就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公开征求意见,计划补贴一至三孩家庭1000至3000元。

与之相比,同样瞄准千万级人口的宁波更加聚焦外来人口。去年,宁波发布《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如取消原先缴纳社保的要求,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并扩大了人才家属落户范围。这也被外界称作“买房送户口”。

不过,在冲击千万人口城市之前,“浙江人口第二城”瓯甬两城必将一战。

省会“回流”

在瓯甬双城的“相爱相杀”外,南京、合肥这对“省会”组合尤为亮眼。从人口增长结构来看,它们共同的关键词是“回流”。

2022年,南京、合肥常住人口分别为949.11万人、963.4万人,分别较2021年末增长16.9万人、6.77万人。在长三角千万级人口城市后备阵营中,增量分别位居第一位和第三位。

其中,合肥2022年常住人口一举超越宁波,紧咬温州,成为下一个千万级人口城市的有力竞争者。在宁波、温州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趋近于“0”、徐州出现负增长的同时,合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却高达3.58%。

图片来源:安徽图片网

合肥市统计局分析,全市常住人口仍以迁移增长为主,2022年迁移增长人口达13.5万人。同时,自然增长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出生人口8.6万人,自然增长人口3.4万人。

作为以制造业著称的省会城市,南京、合肥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强劲发展承载了大量人才“回流”。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显示,人才向南京流入的前十大城市占比合计达31.7%,其中有6个是长三角地区,主要原因是其高端产业发展迅速、落户政策宽松。

与此同时,安徽人口大量外流的窘况也正在缓解。“七普”数据显示,安徽6102万人中有大约五分之一,外流到江浙沪等。与此同时,出生人口连年下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

近年来合肥强势崛起,对周边地区人口的吸引能力不断增强,将一些原本在江浙沪等地就业的年轻人引导回合肥发展。从“六普”到“七普”,十年之间合肥常住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从12.5%提高到15.4%,十年新增人口191万人,增量甚至超过上海(185万人)。

作为安徽人口回流的主要承载地,合肥对安徽人口回流的吸引力不断攀升。比如,2022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增加14万人,合肥增加16.9万人。若是剔除合肥,安徽整体将是负增长,这也直观地显示出其强大的支撑作用。

整体来看,南京、合肥的人口增长态势均十分稳健。不过,考虑到城市新兴产业发展势头以及人口腹地等因素,合肥相比南京更为凶猛,有望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反超温州,率先撞线千万人口城市。

增长潜力

长三角千万人口城市后备阵营中,徐州成为唯一一个掉队者。2022年,徐州常住人口为901.85万人,较2021年末少1万人。此外,徐州也是五座城市中唯一一个人口自然增长率(-0.68‰)为负的城市。

这也使得徐州陷入人口增长“焦虑”,“十四五”时期完成千万级人口城市的突破或已无望,而保级900万成为当务之急。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嘉兴、无锡等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也不断提升。不过,距离千万级台阶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未来几年,长三角区域新的千万级人口城市仍然将在温州、合肥、宁波、南京四城中产生。

从增长潜力来看,谁将率先晋级?

城市进化论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万亿俱乐部”劳动人口可持续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决定人口集聚的关键是该区域经济规模及与本国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即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

通过“经济-人口比”(GDP占全国比重/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指标,考量城市未来人口增长潜力。2022年长三角千万人口城市后备阵营的排序是南京、宁波、合肥、徐州、温州,其中南京、宁波和合肥均明显高于1,人口增长潜力较为强劲。此外,徐州、温州经济-人口比在1附近,人口迁入潜力相对较小。

事实上,经济-人口比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城市产业承载能力的饱和度。产业是实体经济之基,亦是解决就业之本。尤其是发展效益好、需求量大的新兴产业,是城市提升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基础。

纵观人口迁入潜力最大的三城,无一不是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明星城市。宁波号称单项冠军之城,南京、合肥也分别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赛道上表现十分亮眼。这些新兴产业不仅能够助推经济体量进一步做大,也使得其人口吸纳能力迅速提升。

以合肥为例,今年开年以来合肥密集举办招聘活动,并且邀请知名电商达人直播带岗,率先拉开“抢人大战”的帷幕。据合肥市人社局称,截至2月15日,全市已累计帮助227家重点用工企业解决用工2.44万人,其中合肥比亚迪占据相当份额。

这也是省会城市人才“回流”的产业逻辑。作为长三角产业动能强劲的核心城市,南京、宁波、合肥等地有望进一步聚集人口,但随着人口负增长的到来,如何更好地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依然是十分严峻的考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宁波市 安徽省 浙江省 江苏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