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榆林的“谋”与“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1-12 17:45:17

有人看到的是其“九边重镇,塞上明珠”的历史底蕴;有人在波浪谷看尽丹霞地貌;有人为不再拥堵的交通叫好,亦有人在不断改善的民生设施中为榆林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投上一票。

归根到底,城市实力的凸显已然不唯GDP论,而是以更综合、更多维度的指标去衡量城市吸引力。

作为本土财经观察者,粉巷财经注意到,在丰富的能源加持下,榆林诸多社会发展亮点被长期忽略。

不过,近年来,在资源与科技、旅游与文化、社会与民生的多面交织中,这座“中国的科威特”正在打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周期规律和固有印象,不断谋变。

每经记者 张文瑜    西安    每经编辑 贺娟娟

榆林这座城市,一千个人能看到一千种面貌。

有人看到的是其“九边重镇,上明珠”的历史底蕴;有人在波浪谷看尽丹霞地貌;有人为不再拥堵的交通叫好,亦有人在不断改善的民生设施中为榆林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投上一票。

归根到底,城市实力的凸显已然不唯GDP论,而是以更综合、更多维度的指标去衡量城市吸引力。

作为本土财经观察者,粉巷财经注意到,在丰富的能源加持下,榆林诸多社会发展亮点被长期忽略。

不过,近年来,在资源与科技、旅游与文化、社会与民生的多面交织中,这座“中国的科威特”正在打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周期规律和固有印象,不断谋变。

手握文旅牌,新晋热门旅游地

不谈能源,粉巷发现了榆林诸多更加立体、多面的形象,譬如文旅。虽然并非常规热门旅游目的地,但在某社交平台上,波罗古堡、红石峡、红碱淖、波浪谷等景点一度占领了本地头条榜单。

红碱淖遗鸥

素有“上郡”“驼城”之称的榆林,拥有榆林古城、镇北台、统万城、石峁遗址等诸多历史悠久的景点,曾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邪西毒》《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等热门影视剧都曾在榆林取景拍摄,亦是许多游客争相游览打卡之地。

虽然当下影视剧的影响力已过,但红石峡、波浪谷仍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自身推向城市文化地标建筑的传播。尤其是近几年,本地游、周边游、微度假、乡村游等渐成趋势,榆林在文旅资源丰富的背景下,率先吃到了红利,成为陕西乃至周边城市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榆林红石峡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文瑜 摄

一座城市想要在国人心中脱颖而出,旅游打卡般的地位和内生动力的支撑缺一不可。

历史底色和特色风貌之外,榆林更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这里是中红军长征入陕的第一站,也是党中央离陕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图片来源:榆林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使得榆林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在新时期下依然展示出其独特魅力。2022年12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伏天——两进小河村》在榆林市靖边县小河会议旧址开机,亦是榆林红色魅力的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9月,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使榆林有了深具影响力的人文景区。在此前较为严峻的大环境下,依然有不少游客前来目睹这座“匈奴留下的唯一可考都城”。

统万城遗址公园 图片来源:VCG211410014413

可以说,榆林在带动文旅产业、保留城市原有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为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一个样本,即如何系统地打好文旅这张牌。

榆林二郎山 图片来源:VCG211123639660

由最初的文旅影视融合,迭代至目前的文旅“打卡”化和产业化,一座底蕴深厚的“全国性旅游目的地”雏形已现。

反哺民生,让城市更新更“有机”

不过,建设“全国性旅游目的地”,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于绝大部分游客来讲,前往一座城市,不仅期待欣赏历史文化,更期待体验一种独属于所去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而榆林,正是这样一座具备“生活幸福感”的城市。

作为陕西省十七运的主办地,自落地以来,榆林第一时间启动各类体育场馆改造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涉赛场馆30个,同时建设全国首个省运村,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

十七运场馆

无论是体育场馆还是省运村,均是非常具有“能量”的建筑,不仅可以成为榆林的城市标志,提升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和全民体育的发展,令城市保持长久的发展活力。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申办除了刺激了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之外,也促进了当地商业化开发的需求。

据粉巷财经了解,目前榆林已形成以万达为核心的高新区商圈、以榆星广场为核心的西沙商圈以及以国贸荟为核心的老城商圈三大商业综合体,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旅游功能配套。

图片来源:VCG211300548924

同时,依托商业综合体,榆林不断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当地开设首店、概念店、旗舰店,提升城市品位,增加了城市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但纵观城市发展,地理、枢纽优势框定了城市可能的发展空间,即想要进一步释放城市活力,毋庸置疑的便是争夺交通枢纽的核心位置。不过,交通层面,榆林既有先天优势,也有后天布局。

榆林站

顶层设计上,榆林定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多个重大交通项目纷纷启动建设,建成“三横四纵”干线铁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榆阳机场也成为西北地区吞吐量最大的支线机场。

榆林机场二期扩建项目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米”字形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延榆鄂高铁开工,将在未来带动各种高端资源要素高速流动,加速人流、物流、经济文化等快速交流,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科创本土化,践行“投行思维”

从产业经济角度分析,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经济的布局,左右着城市发展的进度与质量。而优势产业的网络效应和聚集效应,也将为城市发展持续“造血”,可以说城市实力的体现与当地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但绝大部分人对榆林产业的固有印象仍停留在能源产业,对榆林地方与当地各类投资主体纷纷投身科创产业的布局知之甚少。却不知昔日的“煤城”榆林,如今正转型发展成新兴领域和产业投资并驾齐驱的科创新城。

榆林开发区夜景 图片来源:VCG211275133965

在主动对接融入国家、省、市区域战略布局层面,榆林确立“一主三副两轴多点”城镇发展格局,城镇化率从56.3%提高到62.1%。同时亦能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形成以先进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

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图片来源:VCG211357237262

具体来看,2022年8月,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成投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此外,榆林积极融入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成立国内首个撮合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同时以高新区为载体,不断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创新人才,让科研院所在榆林聚集。

上述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榆林聚力积极推动产业和城市相互促进的转型以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榆林也在发挥“投行思维”,不断引导科创企业本土化。

譬如,设立榆林市成果转化引导基金1亿元,将新设立“秦创原”种子天使创投基金2亿元;与省属投资运作平台成立陕西省首支上市后备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10亿元,聚焦能源、半导体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投资。

图片来源:VCG211300548444

早期诸多城市走的都是地方主导产业投资,从而推动型经济发展之路,从发展阶段来看,这种模式具备其合理性。

当下,榆林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同样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创新机会。可以预见的是,榆林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助于城市成长与长期发展韧性塑造,一个更具备“长期主义”的榆林正在崛起。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