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2-12-24 14:13:39
◎由于机器设备都是通过机床对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坯料进行加工制造出来的,所以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
◎结合机床行业的供需情况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东北证券认为,当前国产机床行业可能正处于近10年下行周期的转折点。
作者:每经投研院研究员 章光日 编辑:梁枭
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如何?长江证券从进出口的角度做了一个不错的总结。
从出口角度看,在过去20年中,中国已经在向生产中高端的资本品和中间品过渡,但从绝对数量来讲,中国仍然以生产低端商品为主;从进口角度看,生产设备进口逐渐减少,消费品进口在增加,中高端零部件进口快速抬升。
未来中国制造业将如何发展?长江证券认为,我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在产业政策扶持下,或许未来20年,在半导体制造、医药、机械等领域,中国能够实现高端产品国产替代。
一言以蔽之,高端制造业将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主要看点。高端制造业的构成较为复杂,既有依托于技术升级的传统制造业,也有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智能制造等产业。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下,中国高端制造业中也必将诞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超级公司。
国信证券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从盈利能力、盈利的可持续性、资产质量和估值这四个维度,在高端制造产业中选出公司,然后建立组合。通过回测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这一组合的复合年化收益率达到34.18%,表现非常不错。
结合当下及未来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当前A股高端制造产业的重点投资赛道涉及新材料、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业母机等领域。接下来,每经投资研究院会重点为大家介绍工业母机这个行业的情况。
什么是工业母机呢?工业母机就是机床,是用于制造机器的机器。由于机器设备都是通过机床对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坯料进行加工制造出来的,所以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
当前,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机床作为最基础的加工机器,也必须要向中高端发展。东北证券认为,中国机床行业规模全球第一,但面临“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目前我国中低端机床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但产品性能与海外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端机床则基本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不到10%,国产机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床行业上游主要包括铸件、钣焊件、精密件、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电气元件等;中游是机床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及特种加工机床;下游客户包括汽车行业、传统机械工业、模具行业、工程机械、电力设备、轨道交通、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
从成本结构来看,在机床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为73.9%,其次是人工、折旧与其他制造费用,占比分别为11.9%、7.9%和6.4%。
2001年~2011年,我国机床行业高速增长,我国也在2009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床生产国。2012年以来,受下游行业需求萎缩影响,我国机床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目前,国内数控机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龙头企业营收规模也仅在30亿元~50亿元之间,与国际一线机床厂商相比差距较大。
自202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项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走出下行通道,复苏趋势明显。未来机床行业能否持续复苏?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供需两端来看。
先来看需求端。券商总结了不少关注点,其中有两点比较重要。
第一是机床的更新替换周期来临。通常机床的设计使用寿命约为8~10年,目前正值新一轮机床更新替换需求释放的高峰,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传统机床处于超期服役状态,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更新替换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第二是机床数控化率提升。目前,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仅为45%左右,远低于日本、欧美地区制造业发达国家水平。随着自动化、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下游行业的发展,对于机床的性能要求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加快了存量机床迭代升级。
东北证券预计,后续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及相关经济刺激政策生效,下游客户对机床等专用和通用设备的需求也将增加。
再来看供给端,券商同样总结了不少关注点,其中也有两点比较重要。
第一是民营机床接力国企成为国产替代生力军。国内民营机床企业由于没有历史包袱,设立之初期便定位中高端产品,在近十年行业下行周期中营收逆势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近年也是民营机床企业上市高峰期,通过上市募资投建新产能以及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也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地位。
第二是国产替代相关的政策支持。当前,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智能装备、数控机床等产业高度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的法规及产业政策。在政策支持下,国产机床企业有望不断占据中高端机床的市场份额。
结合机床行业的供需情况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东北证券认为,当前国产机床行业可能正处于近10年下行周期的转折点。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19458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