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2-12-14 17:33:43
每经编辑 张锦河
1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生产供应有关情况。
会上指出,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各级医疗机构正在优化流程、扩容资源、增加力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新冠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光明回应了相关问题。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之后,多数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这是否意味着从检测到治疗,全程都由民众自己来完成?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光明介绍,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防控措施的要求,也就是大家常称的“新十条”。同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主要是要求按照分级分类救治策略,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一般可以采取居家隔离、居家治疗的办法,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症状加重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自驾车或者呼叫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进行及时就诊。在《指南》当中也明确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回复广大居民有关询问和咨询。同时,所在社区(村)要安排好核酸检测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总体看,我国新冠治疗药物产能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随着近期患者人数增加,用药需求激增,部分地方、部分品种出现了紧缺。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抗原检测试剂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暂时性短缺,主要是因为前期市场需求比较小,终端药店库存比较低,随着产能不断释放,产量会迅速提升,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06634
周健介绍,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措施出台后,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加强对抗原检测试剂、疫苗和防护用品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调度。
一是抗原检测试剂。我国是检测试剂生产大国。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4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工信部已将所有抗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纳入白名单,给予重点保障,每日调度生产供应情况,会同各地工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这些企业解决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同时,工信部指导生产企业做好关键原辅料的采购和储备,建立原材料多渠道供应机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二是新冠病毒疫苗。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新冠病毒疫苗生产线。新冠病毒疫苗年产能超过70亿剂、已经提供了55亿剂疫苗,完全能够满足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当前,工信部将重点做好生产调度,强化质量管理,做好疫苗供应保障。
三是口罩等防护用品。我国防护用品产业发展基础坚实,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口罩等防护用品产能迅速扩大,能够满足疫情防控需求。近期,针对N95口罩需求上升,工信部重点对N95口罩加强了生产调度,保障防控需求。
近日有舆论反映,部分地方存在医疗资源紧张、群众就医困难等情况。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回应。
焦雅辉介绍,近一段时期以来,发热门诊的诊疗需求增加比较快,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但普通门诊和住院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速比较缓慢,现在相应医疗资源使用率在一个安全可控的区间。针对发热门诊的诊疗需求比较突出、增长比较迅速的情况,国家卫健委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进一步扩大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供给。我们要求所有的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并且最近一段时间也在大力推进这件事情。据统计,截至12月14日12点,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发热门诊超过了1.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超过了3.3万个。在增加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数量的同时,我们也进一步简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绝大多数患者到发热门诊主要是为了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药品,很多地方也开设了发热门诊的简易门诊,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据有些地方统计,发热门诊平均就诊时间从最开始的超过4小时已经缩短到40分钟以内。另外,各个地方的医疗机构也在增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以及二级以上医院重症资源的扩容和改造和三级医院重症床位的增加、设备的配备、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及可转换ICU的扩容和改造,以上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全国31个省(区、市)都制定了相应方案,并且也安排了资金。这些工作也在推进和落实的过程中。
第二条措施就是推动分级诊疗。一方面,在城市以医联体为载体,在农村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推动实施新冠肺炎以及其他的医疗服务工作的分级诊疗工作。让城乡三级网以及医疗机构落实各自的功能定位。基层主要是实施健康监测,特别是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二级医院提供技术、人力各方面的技术支持保障,满足一般诊疗的需求;三级医院重点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需求。通过分级诊疗,我们构建一个合理有序的就医秩序。
第三方面的措施是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医疗,根据诊疗方案以及居家治疗指南,为出现新冠症状的问诊患者开具相应处方,通过线下第三方配送提供相应的药品。同时,我们也要求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用药指导,以及分时段预约诊疗的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削减医疗机构瞬时的就诊高峰,减少人员聚集,降低广大人民群众到医院线下就诊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四方面,不断优化发热门诊、普通门诊,以及住院就医的流程。通过优化就医流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到医疗机构看病就医提供更大便利。
焦雅辉表示,下一步,我们也会进一步指导各地各级医疗机构不断落实相关举措,利用多种方式,多措并举,扩大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据“京东黑板报”微信公众号消息,12月14日下午,京东从全国调集的首批1000余名快递小哥已陆续抵达北京,定向增援北京市内的快递配送等工作。这1000余名快递小哥来自上海、广东、陕西、湖南、福建、四川、云南、黑龙江、海南等全国16个省市,通过自愿报名方式,在24小时内集合并陆续抵达北京。他们将于15日起陆续投入到北京全市的快递配送工作中,后续还将有数百名小哥在本周内抵京。
据国家邮政局官方微信消息,12月13日,国家邮政局就保障首都邮政快递业末端畅通工作对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和各快递企业总部进行调度,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首都行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保障首都邮政快递微循环畅通。
在调度中,国家邮政局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当前做好首都邮政快递业保通保畅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准确掌握不通不畅的节点堵点,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解决邮件快件积压、企业人力不足等问题。要推动企业营业网点应开尽开,人员应返岗尽返岗,尽快畅通末端最后一百米。要鼓励企业调动全网资源,加强物资和人力调配,补齐末端服务能力短板,优先做好药品和生活必需品的投递。要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广大用户对快递员冒疫奔忙的理解支持。要加强监督执法,督促企业按照约定提供服务,切实保障行业安全畅通平稳运行,着力满足首都人民群众寄递服务需求。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进入12月以来,邮政快递业加快复苏,迎来新一轮业务高峰,目前全国单日揽收量保持在3.6亿件以上。快递业迎来新一轮业务高峰,末端投递压力较大。为保障寄递渠道的畅通,国家邮政局持续推进保通保畅工作,动态疏解积压的邮件快件。各快递企业正在加快统筹全网资源,保障平稳渡过业务高峰。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堵点卡点已有效疏通,行业正在快速恢复有序运行。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积极协调加强力量支撑保障,确保现有6万余名快递小哥在岗力量,协调调派药品、接种新型疫苗等措施,并督促各企业加紧调派京外力量驰援北京,要求企业优化力量组织和末端投递方式,化解现存积压问题,优先保障药品和防疫物资等快件投递。各邮政快递企业均制定并启动了应急方案。
13日,针对业务旺季期间,广大快递员冒疫奔忙,工作负荷重、投递压力大,加之天气寒冷,室外作业十分辛苦,可能出现寄递服务时限延迟的情况,国家邮政局呼吁广大用户给予更多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消费者纷纷留言表示,快递小哥不容易,会理解和支持他们。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京东黑板报”微信公众号、国家邮政局官方微信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401673686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