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大变局中,谁站上了“风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1-04 23:14:38

回顾过去,倚靠对外开放这扇大门,地方实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化;展望未来,地方积蓄多年的开放实力,将成为我国未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动能所在。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淡忠奎  程晓玲    每经编辑 杨欢

Nyakoivbob1667573585011.thumb_head

图片来源:进博会官网

今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启幕,来自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企业来到中国市场,展示他们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城叔也来到黄浦江畔,观察与见证我国的对外开放如何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纵深推进。

“引进来”与“走出去”,从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我国开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货贸与服贸的总额从4.4万亿美元增至6.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从1133亿美元增至173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境外投资存量从0.5万亿美元增至2.7万亿美元,同样稳居世界前列。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随着我国参与国际进出口贸易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宽,贸易强国的建设将加快建设、并向纵深推进。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这辆“马车”交出了最新答卷:31.1万亿元人民币、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已经接近疫情发生前2019年全年进出口的整体表现。

回顾过去,倚靠对外开放这扇大门,地方实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化;展望未来,地方积蓄多年的开放实力,将成为我国未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动能所在。

看区域:浙江晋位,中部“崛起”

在经济增长遇到复杂形势、疫情对经济冲击较大、投资和消费不及预期、国际经贸形势动荡的情况下,外贸进出口的高增长尤其难能可贵。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698073

回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9.9%,其中出口增长13.8%,进口增长5.2%。

全国31个省份中,27个省份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19个省份跑赢全国大盘。其中,宁夏、新疆、青海、江西等四个内陆省份进出口总额增速均超过40%,在全国领跑。

广东逐渐走出上半年“外贸失速”的困境,凭借6.1万亿元的进出口总额,继续位列全国第一位,与排在第二位的江苏一起,包揽全国三成的外贸份额。事实上,稳坐外贸第一大省第36年,广东仍是中国外贸开放的桥头堡,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感知也更加敏锐。

“靠低廉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获得发展红利的模式,在广东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只有通过技术、管理、服务创新,做到不仅把东西销出去,还要能够在当地落地,才能成为有话语权的品牌。”置身新的外贸形势,广东外贸企业也在思考如何转型升级,更好地“走出去”。

倘若将视角拉宽,不难发现十年间外贸大省风起云涌。浙江是搅动区域格局的最大“黑马”,2012年至2021年增长2.17万亿元,首次超越上海跻身全国第三位,提升幅度居各省(区、市)首位。

从外贸结构来看,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的一般贸易占整体进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2.3%、56.2%、57.4%、78.5%,较2012年分别提升18.9个、19.9个、10个和1.1个百分点,外贸结构迎来进一步优化。

在“一带一路”、RCEP等时代机遇下,一些制造业大省站上风口,聚焦于内陆,许多省份的外贸成绩在近10年来迎来爆发式增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陕西在中欧班列的加持下外贸总量增幅高达409%,处于全国第一位。

这主要是源于美光、三星等半导体巨头在过去十五年相继重仓西安,两家企业合计进出口额一度贡献全省六成份额。与此同时,隆基绿能以及陕汽、西安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迅速崛起,也使得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陕西形成了新的外贸增长点。2021年,陕西省太阳能电池和汽车(含底盘)出口分别同比增长65%、88.1%。

陕西在西北“一枝独秀”,吉林则在东北“领跑”。从10年增幅来看,吉林的增幅接近300%。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汽车命名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汽开区凭借汽车及相关产业出口的强劲增长,贡献全省70.2%的外贸份额。

比如,今年1-7月吉林奔腾、解放和红旗等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达18015辆。

不过,要论区域整体活跃度,中部外贸“崛起”的势头最为明显。湖南、安徽、湖北、河南、江西和山西均在10年增幅前十之列,增速均超过100%。其中湖南凭借332.39%的增幅从全国第20位跃升至14位,领跑中部。

如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中部区域持续释放外贸潜力的引领性力量。比如,去年安徽汽车出口36万辆,占全国的18%。

看城市:万亿扩容,四城冲刺

具体到城市层面,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国仅上海、深圳、北京、苏州4城进出口规模超过1万亿元。

十年时间,东莞、宁波、广州三座城市相继迈上万亿台阶,到2021年“万亿外贸俱乐部”成员增至7城。其中,仅上海和深圳两地,就撑起了全国20%的进出口总额。

从增量上看,上海是唯一一座十年进出口增量超过万亿元的城市;东莞、苏州以超过6000亿元的增量紧随其后;第三梯队的深圳、宁波进出口增量在5000亿元+;北京增量超过4000亿元。

这七座城市之间,十年来你追我赶,演绎着一出出精彩的故事。

2012年,深圳的进出口总额还领先上海1909亿元,到2015年就被上海反超,直到2021年都位居第二。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又被北京超过,后者以400亿元的优势领先上位,而且拿下了18.6%的增速,比深圳的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

与深圳优势在于出口不同,上海、北京的进口都更胜一筹。通观过去十年,上海和北京的进口额占整体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在六成到八成之间。

广州与宁波也上演了类似的故事。2020年,广州进出口总额被宁波反超,排名滑落至全国第7位。今年前三季度,广州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2%,与宁波的差距扩大到2000亿元左右,在去年全年1100亿元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大。

外贸持续承压、出口持续低迷,被认为是广州近期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过去十年,广州的进出口总额增量刚刚超过3000亿元,不及成都、重庆、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在全国7座万亿外贸城市中也表现垫底。

除北京外,“万亿外贸俱乐部”成员均位于沿海省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率先融入到全球产业链,迅速崛起的制造业为我国最初的外贸格局打下江山。

在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征程中,“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所以,当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外转移,给更多的中西部城市带来了崛起的机遇。

变局之下,谁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外贸之城?

从近几年的增长势头来看,有四座城市站在“8000亿元”的体量上,向着“万亿外贸俱乐部”冲刺。他们是:天津(2021年进出口总额8567亿元,下同)、青岛(8498亿元)、成都(8222亿元)、重庆(8001亿元)。

这四个“后备军”都拿出了势在必得的气势。青岛提出,到2026年货物进出口超1.3万亿元;成都提出,未来五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2万亿元;重庆则将突破1万亿元的时限目标定在了2024年。

在最新公布的三季报中,青岛进出口总额以领先第二名重庆近400亿元的优势跃居4城之首;重庆则以10亿元的微弱优势超过天津,相比去年全年排位上升一名,距离“万亿”目标更进一步。

2022年三季度,数据显示,在全国贸易顺差大幅扩大53.7%的背景下,有14个“GDP万亿城市”出口额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注:合肥未公布),其中,长沙、济南、武汉、无锡、西安等城市出口增速更是超过20%。

共有10座万亿城市进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速跑赢了全国平均线(9.9%)(注:东莞未公布),其中长沙、济南、北京增速位居前列。

谋全域:“多元”的对外开放

吉林乘上了汽车出口的东风,郑州踏准了中欧班列连接“一带一路”的节奏,粤苏浙的外贸地位暂时难以挑战,中西部的出口增势同样不可阻挡。

从省份和重点城市的十年进出口演进来看,开放之力不同程度地推动着各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通过各地数据的梳理,“多元”的发展趋势浮出水面。

2021年江苏、浙江的一般贸易占外贸总值的56.3%、78.6%,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16.2、1.1个百分点。无论多少,这种增势确与中国外贸结构的变化趋势一致——2021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24.08亿元,占比61.6%,较2012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

不同于“世界工厂”性质的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占比提升,意味着地方外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正在进一步起效,产业的竞争力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增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

除了贸易方式与结构的“多元”,关系密切的贸易伙伴也更加“多元”。

从全国来看,2021年,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同期,相比主要贸易伙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6%,比整体增速高2.2个百分点。

前五大贸易伙伴中,排名第一的东盟,是近几年外贸形势中的最大亮点。

受益RCEP生效实施的政策红利,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口岸对东盟国家进出口的贸易值占总额的10.4%,厦门这一比例则达到了19.3%;江苏对东盟国家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13.8%,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则直接占总额的39.7%。

2019年,东盟超过美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随后2020年,东盟再超越欧盟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各地对东盟的贸易增势,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第一年开了个好头。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上述“多元”的对外开放局面,将带来更加“稳定”的经济格局。

眼光向前,过去十年各地积蓄下来的外贸实力与进出口结构,正描绘出全国未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除了“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了“制度性开放”。无论是贸易规则、投资规则,还是对于外资外贸、市场的管理,需要从制度上为开放所服务。

这意味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仅仅要在数据上挖掘增量,还会在制度上看到质量。

一千多年前,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繁荣的经济体,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但那时的繁荣与国际往来不甚相关。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以超百万亿元的经济体量,站在了世界第二的舞台上,开放之门越开越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进博会 进博会 贸易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