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讯推荐

每经网首页 > 商讯推荐 > 正文

扭亏为盈 长盈精密发布2022年三季报: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6亿元 同比增长296.2%

2022-10-25 18:52:53

10月24日晚间,长盈精密披露2022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10.13亿元,同比增长49.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2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9.34亿元,同比增长38.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296.2%,扭亏为盈。

对于业绩好转的原因,长盈精密在公告中披露:“主要原因是销售规模扩大;汇兑收益使财务费用率降低;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少等所致。”另外,公司存货37.8亿元,较2021年末的42.55亿元降幅明显,库存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

公开资料显示,长盈精密是国内先进的结构件供应商,主营业务为开发、生产、销售电子连接器及智能电子产品精密零组件、新能源连接器、结构件及模组、消费类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机器人及工业互联网等。

近年来,由于手机市场进入存量市场,长盈精密2018-2020年收入增长放缓,但公司在战略上进入产品结构调整期,旨在消费电子端打开非手机市场,同时发展汽车零部件业务。如今,公司的消费类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零组件双支柱战略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围绕龙头客户和高增长行业开发新品

自2020年跻身“果链”后,长盈精密成为苹果MacBook金属机壳、iPad外置键盘、Apple watch结构组件等产品的供应商,份额不断提升。今年9月,苹果发布新款iPad、Apple watch等产品,叠加消费电子产品下半年的销售旺季,在一定程度上带涨了长盈精密业绩。

长盈精密曾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消费电子业务的主要增量来自国际大客户笔电项目放量顺利。“自 2021年第四季度量产以来,保持较高增速,同时,该客户的智能穿戴零组件于今年上半年进入量产。”未来,随着与海外大客户合作的不断深入,供应份额也将逐步提升,成长空间将更加广阔。

手机之外,近年来苹果进军AR/VR等领域在科技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苹果CEO蒂姆·库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苹果更看好AR的发展。“现在的AR还需要一些时间去发展,当中还有很多技术上难以攻克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这些困难都跨越的时候,我们的智能生活和体验将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种不再需要用手机的生活。”据悉,苹果已在AR领域投入了近千人的研发团队。

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也曾发布推文称,苹果已开始规划第二代AR/MR头戴装置,预计出货时间为2024年下半年。与预计在2022年第四季度量产的第一代相较,第二代的改善之处包括重量更轻、外观设计、电池系统与处理器等。

作为一家业内领先的结构件供应商,长盈精密很早便意识到AR与VR赛道所蕴藏的机遇,并不断在这个方向上加码。近期,长盈精密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公司在元宇宙(AR/VR)领域,已与核心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公司还取得了元宇宙行业重要客户的供应商资格。

中航证券表示,看好长盈精密紧跟时代发展,围绕龙头客户和高增长行业开发新品的战略布局。并且,公司单季度成功扭亏,看好公司快速达到盈利拐点,利润持续释放的能力。

新能源产能正持续释放

从2016年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步入成长期。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5.5万辆和70.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和93.9%,市场渗透率达到27.1%;今年1-9月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渗透率达到23.5%。

另据乘联会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有望达到千万辆级别,国内销量则有望达500万辆级别。

而长盈精密在新能源领域早有前瞻性布局。2016 年成立昆山惠禾新能源,布局充电桩相关配件;同年以增资及股权收购方式,取得苏州科伦特 30%股权,布局新能源汽车 busbar 及软连接产品;2017 年,完成了对科伦特的控股。

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动力电池高低压电连接件、动力电池结构件、汽车智能门锁模组、充电枪等产品线。此外,公司对氢燃料电池金属极板也有布局。

客户方面,长盈精密 2017 年开始与新能源汽车北美大客户首次开展合作,并逐步成为该客户新能源汽车零组件的重要供应商,在部分高精度产品占据核心供应份额。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公司还获得了新能源动力电池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成为该客户的核心供应商。同时,公司在现有新能源汽车北美大客户的业务继续高速发展。

当前,长盈精密深度布局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已步入快速增长通道,成为公司最重要的增长点。今年以来,长盈精密位于四川宜宾、江苏常州、福建宁德的三个电池结构件生产基地均已投产。

展望下半年,长盈精密在半年报中曾表示,将继续集中力量推动新能源汽车精密零组件业务发展,同时深耕消费电子可穿戴及元宇宙产品市场,保障国际大客户重点项目量产,持续推动公司规模自动化和数字化改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外界看来,随着消费电子旺季的来临、多产线投产以及新订单导入,公司双支柱业务均有望高增。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编 方奕奕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