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我们还需要多久?国家卫健委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0-13 18:16:34

每经编辑 李泽东    

10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米锋表示,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关心关爱受到疫情影响的群众,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需求。

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遵守防疫要求,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梁万年:下一步应该把加强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有的地方散发疫情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多省面临着同时段多地市发生奥密克戎疫情防控的局面,特别是社区防控目前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繁琐的工作,请问在当前的疫情情况下,社区防控的重点和方式是否有变化?基层如何更好提高科学防疫的水平?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答复称,有些地方出现疫情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况,是由各方面原因导致的,既有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个毒株特点造成的客观原因,也不排除少数地方可能对疫情防控的认识不到位,出现思想麻痹、松劲心态有关。

“为此,当前进一步统一思想,严格落实国家防控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梁万年强调。

梁万年指出,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多项防控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任务。可以说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已经形成了诸如基层的网格化管理、基层协同抗疫等机制这些成功的经验。

梁万年同时表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短板和不足,仍然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个薄弱环节,下一步应该把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基层老百姓的宣传教育、政策解读,做好相关的物资储备,切实把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基层的能力提升,把这道防线筑的更加牢固。

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我们还需要多久?

发布会上,记者提问,大家都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尽快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我们还需要多久,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工作?谢谢。

梁万年:谢谢您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都期盼疫情能够早日结束,能回归到像2019年以前那样正常的生活。现在总体来看,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还并没有达到胜利的彼岸。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来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最终疫情彻底结束或者我们彻底战胜疫情,需要综合考虑这种病毒的变异、疾病的感染谱、严重度的变化,以及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能力,包括我们的防控能力、救治能力,以及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这几个方面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窗口期,有几项工作是需要进一步做的。

一是当前要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坚持我们的总策略、总方针是非常重要的,抓住这个“窗口期”,我们再坚持,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信心可能比黄金更为重要。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是我们要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防止重症、防止死亡。

三是加强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设和相应准备。比如防止医院资源被挤兑,怎么在规模性疫情下能够快速进行管控和一些防护用具的供给。

四是发挥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在更有效、更可及、更简便使用的药物研发、生产、供应方面还要加大力度,现在在药物上已经看到了一些曙光。

五是做好相应物资储备和保障,包括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也包括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的物资储备。

六是强调快速、精准,强调防止“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的现象。

如果这些综合起来做,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最终战胜疫情。

有些地方即使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但是还会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发布会上,记者提问,今年很多城市在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目的是早发现早防控,尽可能减少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请问目前看效果如何?我们注意到有些地方即使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但是还会采取全域静态管理,请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谢谢。

梁万年:谢谢您的提问。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关键是要做到“四早”,一个核心就是早发现。核酸检测是早发现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判定感染者方面,它是一个金标准。国际的经验和实践都表明,核酸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是高的,都是把它作为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近三年的防控实践的锻炼和我们能力的加强,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它表现在我们现在每天可以有1亿多管的单管检测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是1:10混检,一天可以检测十几亿人,这是了不起的一个能力。第二从布局看,一些大城市15分钟的检测圈,可及性大大提高。同时实践已经证明,在国内的一些疫情的早发现上起到重要作用,不少疫情都是通过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发现的。

关于提出的静态管理的问题,我们疫情防控目标之一是尽可能用小的代价来获取比较好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防控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地避免全域静态管理,而不是把全域静态管理当做我们必须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首先要做到“四早”,要压实“四方责任”,真正使疫情防控做到早、小、实、准,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当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一些特性决定了我们很难完全做到一发生感染就快速发现。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晚,特别是感染者的传播链条不清楚,涉及的区域比较广泛的情况下,这时候应该综合判断疫情特点、防控能力以及条件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来采取相应措施。有些地区采取一定范围的静态管理也是尽快控制疫情的一个手段,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全域静态管理,但是必要时实行一定范围的静态管理也是一个手段,但是要做到精准的判定,“快封、快灭、快检”这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为什么付出相当多力量来坚持“动态清零”?

发布会上,记者提问,从各地公布情况看,病毒普遍存在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但是感染者主要是轻症和无症状,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大家普遍认为病毒都这么轻了,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付出相当多力量来坚持“动态清零”?谢谢。

梁万年:谢谢您的问题。首先,我还是介绍一下“动态清零”的概念和它最关键的要素。中国政府所施行的“动态清零”是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决定的。一是国家的抗疫方针、抗疫策略是基于抗疫理念提出来的。这是特别说明的一点。二是基于目前对病毒特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它变异的方向、变异后的危害性变化的认识,包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我们现在并没有能力完全把病毒消灭掉,也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或者散发病例,所以“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抗疫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断,而不是消灭病毒,也不是不容许出现一例病例。阻断疫情的核心就是要快速发现、快速扑灭,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简单来说“动态清零”的核心是阻断疫情的持续性社区传播,防止疫情形成规模性流行或者规模性疫情反弹。如果做到“动态清零”,有两个关键词最重要,一是快速,快速发现、快速处置;二是精准,精准识别疫情、精准划定疫区范围、精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精准进行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精准进行临床救治,最终精准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首先解释一下“动态清零”的一些概念和核心内涵。

第二,衡量一个疫情危害性大小有两个不同的视角。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的视角是站在群体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额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个体的视角来衡量。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来说,它的病死率和以往的变异株和原始株相比确实是在下降,但是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在逐渐增强,所以总发病率是高的,这意味着在人群当中会有大量感染。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较多,群体死亡率就会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可见其对人类的危害性总体上并未见明显下降,这一点恰恰是世界卫生组织、各个国家在判断它危害性的重要指标。

另外,超额死亡率,也就是说这种疾病出现以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感染了这种疾病的这些患者的重症和死亡,它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医疗资源一旦被挤兑,就会影响其他正常医疗服务的需求,就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在正常状况下的一些死亡的出现。在科学上来说,衡量这种由于疫情的冲击所带来的额外死亡,可以称之为“超额死亡”。计算方法,把今年死亡总数和去年或者前三年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的死亡总数相比,多死了多少人,如果没有其他可解释的因素外,就归致于是疫情引起的超额死亡。目前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原始株、还是以往的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超额死亡还是比较高的,经研究在10万分之100以上。

第三,我们国家人口的总数是大的,老年人口的比例是高的,老年人口2.67亿,这是非常大的基数,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再加上前一段时间防控的效果,我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总体较低,获得的自然免疫不强,尽管我们通过免疫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所以如果我们放松,不“动态清零”,势必会造成大量感染,导致老年人群、导致有基础病的人群,有可能造成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这种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是不能够容忍的,所以必须要尽力防护。

第四,现在科学上对新冠病毒的变异,今后向什么方向变,变异以后它的毒力、致病力、危害性的大小仍然没有完全办法掌握。但是有一点科学界是肯定的,这个病毒始终会变,变是它的常态。另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肯定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个变异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现有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我们近三年防控证明是有效的、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就应该用确定性的策略、确定性的方针来对抗这种不确定性。

第五,要考虑这个疾病的长期危害。现在国际上,各国科学家非常关注和担忧感染新冠后的后遗症问题,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诸如疲劳、呼吸困难、神经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对这种情况的致病机理、最终持续时间,科学上也不完全了解,不像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科学上对它的后遗症、对它的有关情况是清楚的,新冠还有很大未知。

基于以上考虑中国当前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必须的。谢谢。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国外那样“躺平”?

发布会上,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国外有的国家虽然每天新增病例很多,但是仍然取消了相关的防疫政策,民众的生活似乎也没有怎么受影响,甚至有的宣布新冠疫情已经结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国外那样“躺平”?

梁万年:谢谢您的问题。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分析了一下,当前绝大多数国家的防控策略确实已经由以往的防感染,转向重点防重症、防死亡和防止医疗资源的挤兑方面来。大概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个国家普遍放松或者取消了入境限制;

二是部分国家在国内的社交上的限制进行了放松甚至取消;

三是一些国家不再实施强制性的集中隔离措施,也有一些国家不主动的通过核酸检测来发现感染者,相关密切接触者。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全球绝大部分国家仍然是强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同时加强疫苗接种。

这些选择是有多种原因,一些策略的调整,措施的优化和调整,一个方面是基于各个国家的防控理念,一个方面是基于防控的能力和条件,一个方面是基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有没有相关的机制、组织的保障和动员能力的保障等。所以我个人感觉,有些可能是被动地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说从美国、日本的一些国家进行放松和调整的情况来看,带来的可能是疫情的几波冲击,甚至会出现超额死亡。我们国家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还是要强调是由我们的防控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决定的,也是秉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现在具备“动态清零”的条件和“动态清零”的能力。总体上看,我们国家本土是“干净”的,我们的疫情主要还和输入有关系,我们外防输入把住,即使有输入,只要快速发现,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近三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些,为什么能做到?因为我们国家有强大组织动员能力,有制度优势,中国老百姓的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以及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相应的防控和救治能力,同时我们的物资保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这些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锤炼,有强大的基础,这些是中国的优势。具备了这些条件和能力,应该坚持“动态清零”,最终战胜疾病,用最少的生命损失和代价来换取最终胜利。

如果说我们完全学习国外所谓的“躺平”,那么结果肯定是中国人群将会有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势必会造成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这和中国的文化,和我们的抗疫理念是不相容的。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中国网直播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卫健委 疫情防控 核酸检测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