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2-10-11 09:22:35
先进制造业领域已是当下世界制造大国的竞合焦点,在国内,深圳、广州、天津、武汉、合肥等地纷纷提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制造业。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西安则于2019年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战略目标。据相关规划,西安筛选出1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链长”负责制,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等特色产业集群。
每经记者 贺娟娟 实习生 龙星亮 西安 每经编辑 张静
先进制造业领域已是当下世界制造大国的竞合焦点,在国内,深圳、广州、天津、武汉、合肥等地纷纷提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制造业。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西安则于2019年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战略目标。据相关规划,西安筛选出1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链长”负责制,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等特色产业集群。
成绩是显见的,今年上半年,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涨幅11%,创5年来同期最高,排副省级城市第1。同时,西安已形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不乏比亚迪、隆基等全球竞争力头部企业。
“链式+集群”赋能下,西安竞速中国“制造之城”已颇有底气,中国西部制造业发展研究所所长曾昭宁通过对标城市,从产业结构、工业化率、创新驱动等方面分析经验借鉴。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则直接给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六个路径选择。
“西安制造”正被频频聚焦。
9月,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重复飞行试验验证通过,液体火箭动力实现重复使用;西安光机所研制的全铝自由曲面相机在轨测试成功,新型光学成像体制的在轨演示验证得以突破。两项成果均为“国内首次”,填补了各自领域的制造空白。
这只是西安制造强市版图中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北斗、嫦娥、天问、神舟等大国重器、大国工程,乃至尖端技术,均不乏西安制造的身影。
从各大榜单亦能看出西安竞速制造之城的实力与底气。据赛迪顾问城市榜,西安在先进制造领域势头强劲,2021年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强市第12位,较2020年前进8位。西安也是国家创新型城市,位列西部第一。
将视野放大至全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科技集群排名显示,西安从2020年的全球第40位,2021年的全球第33位,跃升至2022年的全球第22位。三年名次递进18位,始终位居中国上榜城市前列。
众所周知,西安曾是国家“一五”“二五”“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的工业基地,作为老牌工业强市,工业门类齐全、家底颇丰。在纺织服务、航天航天、医药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西安都曾创造过辉煌,并形成了军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黄河”彩电、“蝴蝶”手表、“太阳”食品,都曾是“西安制造”驰名品牌。
中间因为诸多原因,低位徘徊较长时间。不过,随着先进制造业强市成为战略共识,西安工业又开始重振。
今年上半年,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创5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在所有副省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中继续排第1。
十年数据或更能佐证。2021年,西安工业增加值突破两千亿,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是2012年的2.0倍,年均增长8.2%。
产业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对工业支撑作用愈发突出。2021年,规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规上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98.0%、74.0%,分别高出2012年16.9个百分点、19.4个百分点。
在此期间,秦川机床、陕鼓、陕汽等一众老牌制造企业发展回春,在各自行业再次领跑;以隆基绿能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势头强劲,隆基坐稳全球光伏龙头座椅;企业上市跑出加速度,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10家,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
纵观全国先进发达地区,都把打造完善产业链作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
“西安现已连续两年站上GDP万亿元台阶,狠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是兼顾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必然选择之一。”区域政经观察人士称。
目前,西安筛选出1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链长”负责制,并明确提出,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
观察发现,19条重点产业链既涵盖了西安的支柱产业,如汽车产业(重卡、乘用车)、高端装备(输变电装备)等,也包括近年来比重快速提升、势头强劲的新兴产业,如太阳能光伏、增材制造等。
今年,西安制定印发《西安市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行动方案》,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上半年,六大支柱产业同比增长23.3%,其中,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增速分别达到30.6%、29.1%和32.1%。
进一步分析西安产业底色,六大支柱产业除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外,其他领域均已实现千亿级以上规模,产业发展与先进制造强市目标高度契合,且有着不少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
汽车制造领域,西安首个产值突破千亿的产业集群,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后发优势凸显,“链”上既有比亚迪、吉利等巨头落子,亦有陕汽、法士特等本土优质企业发力,还有三星环新、海格电气、英飞凌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效应正持续显现。
以万亿巨擘比亚迪来看,西安是其除总部深圳以外,布局最全、业务合作最广的城市,已相继落子乘用车、商用车、电子、汽车金融、轨道交通和动力电池等全产业链业务,布局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链核心技术。9月15日,比亚迪西安三期工厂启动总装仪式,标志着比亚迪西安工厂将实现年产100万辆的目标。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同样引人注目。单是半导体方面,现拥有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2020年销售额1250亿元,十年间增长超过十倍之多,且近几年产值稳定在全国前五。
此外,新材料新能源作为抢占风口的新兴产业,已涌现隆基绿能等全球行业龙头;航天航空汇聚一众“国家队”与“民间队”,在诸多大国重器中贡献西安制造力量。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西安制造业已有相当的成果,但在全国范围横向对比发现,工业短板依然制约着西安经济总量水平。
在中国西部制造业发展研究所所长曾昭宁看来,二产弱撬动三产虚高,西安工业化率低且下降明显,创新驱动不足,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等均是重要体现。参照深圳、杭州等工业强市,以及合肥等工业后起之秀,其实有颇多经验可借鉴。
“深圳的投资/GDP之比低于50%,意味着它们已摆脱投资路径依赖,走上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投入产出效率特别高,深圳的固投比西安还低,但它创造的GDP超过了陕西全省。”曾昭宁进一步指出,“2018年深圳GDP超过广州,主要原因就是深圳大量资源投到工了先进制造业,广州则大量投到了三产服务业。”
实现创新驱动增长,需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与西安科研院所承担主要创新不同,对标城市科创主体主要是民营企业,且既有“森林”,也有“参天大树”。“科技金融也很重要,有利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
科研成果本地转化问题,合肥或更具参考性。“其近年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此前的‘科教强、工业弱’调整为‘工业强、科教强’发展格局,由此工业需求提升,进而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提升,同时,科教优势又进一步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和科教二者形成了良性互动,且以工业为启动点。”曾昭宁补充道。
眼下,西安已经明确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目标,但发展重点尚在摸索。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则给出了六个路径选择。
“西安拥有雄厚的科教资源禀赋,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顶级院校实际上组合成了非常厉害的科技群体,因此首先可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单元庄表示,“其二,西安作为老牌工业基地,最突出便是尖端工业布局,要延续这一优势,继续深耕尖端科技工业和军事科技工业。第三是依托陕西能源大省的先天优势,以西安为代表进行能源转化和能源深加工。”
同时,单元庄强调,西安、及更大范围的西北区域,地广人稀,能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地缘经济需求,“基于此,建议西安的先进制造还应该着力发展通用航空,主要是民间中小型航线,以及通用汽车制造,特别是载重车运输车辆。”
此外,将视野放大,欧亚版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路版块,预计2050年,整个经济总量占比世界范围将超过70%,“这意味着,未来世界的中心就在这里,但目前这一板块的铁路、航空比较落后,再综合考虑西安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大力发展高铁物流产业正逢其时。”
封面图片来源:西安发布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