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地震多发区,怎样才能住得更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9-08 00:11:18

眼下,抢险救援还在争分夺秒。一方面,我们只能在后方祈祷平安。另一方面,我们希望知道,那些生活在地震多发区的人能不能搬离?如果不能,又该怎么继续住下去?如何提高居住安全性?

每经记者 余蕊均  程晓玲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新华社

“又震了一晚上,起码五六次,两点过那次最凶(严重)。”仍心有余悸的蒲海全,7日中午驱车离开石棉,投奔在眉山的女儿家。

7日凌晨2点42分,雅安石棉发生4.5级地震。这是三天来石棉第二次发生4级以上地震,也是泸定地震发生后最大的余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截至9月7日7时0分,四川泸定地震共记录到3.0级及以上余震13次,其中6.0-6.9级地震0次,5.0-5.9级地震0次,4.0-4.9级地震2次,3.0-3.9级地震11次,目前最大余震4.5级。

图片来源:四川省地震局

地处雅安、凉山、甘孜三市(州)交会地带的石棉,“是全国唯一以矿命名的县”。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4.13亿元,按七普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0万元。在众多西部县城中,发展水平还算不错。

从地理意义上看,石棉的位置更有些特殊。它既是“我国南方隆起最早、地壳活动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境内有贡嘎山、栗子坪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先后放归9只大熊猫。

这一次,石棉“很受伤”,尤其是下辖王岗坪彝族藏族乡、草科藏族乡、新民藏族彝族乡等地灾情较为严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一位新民乡村民遗憾地说,“土房子普遍都倒了”,邻组有一对老年夫妇没能跑出来,遇难了……

眼下,抢险救援还在争分夺秒。一方面,我们只能在后方祈祷平安。另一方面,我们希望知道,那些生活在地震多发区的人能不能搬离?如果不能,又该怎么继续住下去?如何提高居住安全性?

01

从泸定县磨西镇沿大渡河南下,步行约43公里即可到达石棉县新民乡。

石棉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不过,这段路程需要耗费10个多小时,远不比驾车绕道泸定县城、经二郎山隧道再穿过泥巴山隧道来得快。后者可以足足节省5个小时。

崇山峻岭间,联通历来不容易。这一次,地震波把大家拉到了同一个时间点上。

9月5日这天中午,新民乡村民李桂英割完“猪草”往家走,地震突然袭来。她赶紧扔掉背篓,直接趴倒在路上。

“不趴下会被甩到田里去。”她解释说,当地农田大多种植柑橘,路面与农田之间有3米左右的差距,摔下去就危险了。

刚做完声带手术不久,李桂英说话有点费劲,但仍不忘竭力向城叔描述她看到的惊险一幕——路边一处房屋“到处都在垮”,一名男子第一时间跑了出来,而直到震完,另一名女子才跑出来。

“差点就跑不出来了。”她有些后怕。当地农村房屋大多是两层结构,在土坯房的基础上再“搭”一层砖房,如此强度的地震很难扛得住。

石棉县王岗坪乡房屋受损情况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李桂英的邻居则告诉我们,她家房屋之前因地震成了危房,所以重修了一次,经工作人员鉴定评估,这次地震并未影响房屋的主体结构。

“但我们今晚还是住帐篷,安全第一。”邻居说,地震第一天晚上,一顶帐篷差不多要睡11~12人,“昨天(6日)物资进来了,可以七八个人一顶。”

事实上,国内外震例表明,建筑物倒塌是地震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城叔了解到,目前,石棉多个乡镇或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危房排查。

在更靠近凉山州方向的栗子坪乡,全国人大代表、元根村党支部副书记毛珍芳表示,地震导致部分房屋出现较大裂缝,昨天已进行了全面排查和鉴定。

“我们前两天都组织了集中避险。”她表示,房屋鉴定结果出来后,昨天晚上住帐篷的人已经少了一半。

而在安顺场先锋小学,一名刘姓教师告诉城叔,这次地震虽然震感非常强,但6个年级12个班的孩子并没有慌乱,并且能在第一时间抱头蹲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训练有素”。

原来,“5·12地震”后,当地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地震应急演练。

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应对是其一,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2008年之后,有关部门对学校房屋进行了“重建”,教室、宿舍的抗震强度够了。

“所以这次只是有开裂的情况,并没有垮塌。”他说。

与之对应的是,据官方最新通报,石棉县2万余名学生及1000余名教职工在震后1分钟内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

02

眼下,余震频发、次生灾害风险增大等因素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网友们纷纷感叹“四川太难了”,同时又忍不住发问,“为什么不搬走?”

石棉县王岗坪乡与泸定县之间的公路,部分路段出现塌方 图片来源:新华社

石棉人当然知道这是一片地震多发区,但生于此、长于斯,离开并不容易。

城叔的一位朋友,今年56岁,和妻子一起到成都帮忙带孙子已有两年多,按道理应算作“成都常住人口”。但夫妻俩只要得空,就想回石棉,好像只有那儿,才是属于他们的。

撇开情感因素,有没有可能把人“搬走”?

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未来中国应该“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猜你想看:《杨伟民:未来中国,从空间上看就是这三大格局》)

顾名思义,生态功能区的发展重点要放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考虑到生态功能区普遍存在人口承载能力弱的情况,规划纲要明确“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向城镇转移并定居落户”。

石棉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似乎具备了“转移”基础。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表示,“生态移民政策”早在西部大开发前就已开始执行,但这并不是说要把生态功能区的所有居民都“搬出来”。

他提到,这项工作是“有序”推进的,换句话说,就是有优先等级——首先是那些极度贫困、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的地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同时,在他看来,地震带并非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

来源:四川省地震局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世界两大地震带之一,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90%的火山、80%的大型地震带。而据《地理中国》2012年披露的数据,这一地区集聚着全球近1/3的人口。

其中,仅日本就集中了全球20%以上的里氏6级以上地震。在这个国土面积占全球的0.25%的岛国上,常年居住着超过1亿人。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的中国,有大约58%以上的国土、55%的人口处于7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

“心理成本是一方面,年轻一代可能还容易接受一点。而且全部搬出来的话数量太大,城市化地区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陈耀说。

03

如果无法搬离地震多发区,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从而提升居住的安全性?

泸定县城 图片来源:新华社

办法是有的。

比如银川,通过探明隐伏活动断层,在城市规划中专门空出一条宽200米的“断层避让带”,规定在避让带内不得新建、改建原有地面建筑物,以此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猜你想看:《关于地震,你可能关心的三个问题》)

抗震建筑也有很大空间。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仕兴表示,相比日本等抗震技术先进国家,我国建筑抗震水平目前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建筑抗震事业任重道远。

“我国历次大地震中,房屋倒塌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大多都在农村,其原因正是由于农村建筑大多都未进行正规的抗震设计,不符合抗震设防标准,抗震性能差。”

对此,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进。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21年9月1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正式施行。这是1949年以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领域明确具体抗震技术的首个专门行政法规。

赵仕兴介绍,《条例》对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提出明确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其中,四川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这也意味着,较传统抗震技术更先进的减隔震技术将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在此过程中,赵仕兴建议,政府可以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加大对新技术的支持力度。比如,“同样为地震高发省份的云南,是全国最早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的省份,效果很好,相关经验是可供其他省份学习借鉴的。”

“眼下最急迫的,还是要提高全社会对建筑抗震能力的重视程度。”赵仕兴和城叔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几年前去日本调研时,我曾经问过当时带队的日本建筑师一个问题:当美观和安全发生矛盾时怎么办?他回答: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任何事情都没有人的生命重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