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罗伊案”被推翻后:“两个美国”正在加速形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7-19 13:04:45

◎美国堕胎权争议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

每经记者 李孟林    每经实习记者 郑雨航    每经编辑 兰素英    

490417086693784576.jpeg

当地时间6月27日,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的妇产科医生凯特琳·伯纳德(Caitlin Bernard)接到了一通焦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来自300多公里外的俄亥俄州,他告诉伯纳德,自己接诊了一名遭强奸怀孕的十岁女孩,可是按照俄亥俄州刚刚生效的法律,他不能给女孩堕胎,询问伯纳德能否帮忙。 [1]

三天前,美国最高法院以5比4的意见推翻了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 (以下简称“罗伊案”)判例中确立的宪法对堕胎权的保护,认为堕胎立法应交由各州自行决定。这一裁决公布后仅几个小时,俄亥俄州的法律便禁止孕期超过6周后堕胎,即使因强奸或者乱伦导致的怀孕也不能例外。唯一能网开一面的情况是孕妇本人面临死亡或重伤的风险。 

而伯纳德接到电话的那天,女孩的孕期是6周零3天,意味着罗伊案被推翻的那天她刚好怀孕6周。6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很多女性还没来得及发觉自己怀孕了,就已经被剥夺了堕胎的选择。 

女孩的遭遇被报道后,围绕罗伊案判例的争议愈加白热化。 

 “十岁,才十岁!遭强奸,怀孕六周,本来就已经受到了创伤,却还要到另一个州去(堕胎)。想一想那个女孩的处境。”民主党籍的美国总统拜登在一次白宫讲话中难以掩盖自己的愤怒。 

而在反堕胎人士看来,胚胎的生命权利具有至高的重要性。“尽管令人心痛,但我们认为,不应该因为父亲的罪恶而贬低胎儿生命的价值。”曾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的詹姆斯·博普表示。他是美国成立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反堕胎组织“全国生命权利委员会“的总法律顾问。[2] 

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两项法案,旨在从联邦层面保护女性堕胎权。但在表决中,仅有两名共和党议员对其中一项法案投出了赞成票。接下来,这两项法案将在参议院进行商议并表决。但在两党平分参议院席位的情况下,媒体分析,这两项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可能性甚微。 

而在联邦层面的立法僵局下,各州的堕胎法律正在快速成型。13个州早在多年前便通过了禁止堕胎的“触发法律”,罗伊案一遭推翻便会迅速生效。据新闻网站Axios最新统计数据,5个州的堕胎禁令已经生效,另有4个州的1个月等待期如今也进入了倒计时,还有4个州的法律暂时遭地方法院阻拦。[3]

4707925982298560512.png

各州堕胎政策评估 图片来源:古特马赫研究所(数据截至2022年7月15日

而据长期追踪美国生育政策的古特马赫研究所(Guttmacher Institute)预测,最终,美国超过一半的州将禁止或严格限制堕胎,3600万美国育龄女性将受到影响。 

近半个世纪来,罗伊案判例给予了美国女性孕期前24周相对自由的堕胎权利,而眼下,“后罗伊时代”的美国新现实已经初显轮廓。 

打开美国地图就会发现,反对堕胎的州集中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支持堕胎的州则分布在东西海岸,和美国两党的票仓高度重合。堕胎已经和移民、枪支管控、气候变化等议题一样,沿着党派和地域形成了“两个深刻分裂的美国

3756380234111279104.png

半个世纪的轮回

3756380234111279104.png

“12月中旬的一天,夜幕刚刚落下,一辆车停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主干道K街旁,一名年轻女性上了车。随后,车子又先后两个十字路口停下,又有两名女性上了车。在开出城区的路上,司机让三名女性用围巾蒙上了眼睛,不让她们知道走过的路线。大约一个小时后,她们到达了此行的终点:弗吉尼亚州乡下一栋孤零零的房子。” 

这个略显悬疑、让人神经不自觉紧绷的场景来自《华盛顿邮报》1966年的堕胎系列报道。就在那一夜,这三名女性通过这种曲折的方式才最终进行了堕胎手术。

在当时的美国,除了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等少数地方以外,堕胎是违法的。对于无法获得医生许可的人,只能偷偷摸摸前往堕胎合法的州。要想安全合法地堕胎,女性必须先给两名心理咨询师各支付50美元,证明自己因怀孕而抑郁,出现了自杀倾向,然后才能找医生做“治疗性堕胎”。在当时的华盛顿特区,一次堕胎花费高达600美元,相当于如今的近5000美元。[4] 

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拿得出这笔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跨州堕胎的时间和借口。不少女性选择把衣架的铁丝拉直,套上医用橡胶导管自行堕胎。这种操作极易造成感染和出血,最终导致死亡。因此,时至今日衣架仍是抗议堕胎禁令游行中常见的象征符号。 

尽管在那个年代,寻求堕胎的过程充满了屈辱和痛苦,并且生命风险很高,可是据历史学家估算,当时美国仍然有20%到25%的怀孕以堕胎结束,规模庞大、无法保证安全的灰色堕胎产业链也因此得以滋生蔓延。

4131402478694203392.jpe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136810371

直到罗伊案判决通过,这一切才有所改变。

1968年,21岁的白人女性诺玛·麦考维(Norma McCorvey)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她已经生过两个孩子,又离了婚,且没有稳定工作,实在无力再抚养一个孩子。她想堕胎,但在当时的得克萨斯州,这是违法行为。两位妇女权益律师找到麦考维,鼓励她以“简·罗伊”(Jane Roe)的化名起诉地方检察官亨利·韦德(Henry Wade)因执行堕胎法而违宪。官司一路打到最高法院。 

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以7比2的压倒性投票结果判定,是否堕胎属于隐私权的范围,而按照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隐私权的法律顺位先于州立法律,从而从宪法层面迂回地保护了堕胎权。罗伊案判例规定,孕期前六个月,州层面不得以保护孕妇生命健康以外的理由干预堕胎。 

1992年,最高法院对“计划生育诉凯西案”的裁决进一步巩固了罗伊案的成果,但将合法堕胎的时间点确定为胎儿可以脱离母体独立存活(fetal viability,孕期的第22到24周)之前。

凯西案后,虽然堕胎权仍不断受到冲击,但最高法院此后很少再审理相关案件。 

今年5月初,情况开始出现转折。当时,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爆出最高法院欲推翻罗伊案的意见书草案,举世哗然。6月24日,正式判决终于出炉,与泄露的意见书相去无几。主笔判决意见的大法官阿利托直白地指出,罗伊案判例对宪法的解释“从一开始就错得离谱”,因为“宪法从未提及堕胎权,任何宪法条款都不曾哪怕暗示性地承诺要保障这一权利”。 

反堕胎人士为此欢欣雀跃。对他们而言,最高法院这次的判决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几十年努力的结果。 

“推翻罗伊案判决对未出生的孩子和他们的母亲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这意味着,近五十年以后,各州终于可以肯定生命是一种人权,可以给最脆弱的人群提供保护,”美国保守派法律倡议组织“捍卫自由联盟”(Alliance Defending Freedom)的高级律师丹尼斯·哈勒(Denise Harle)通过邮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而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宪法学家弗兰克·拉维奇(Frank Ravitch)看来,民调数据显示,超过75%的美国人支持女性选择堕胎的权利,最高法院的判决违背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意愿。“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判决。多数派法官强加他们的道德观点,推翻了长达五十年的先例,这在现代宪法实践中是很罕见的。”拉维奇通过邮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他认为,多数派大法官判决的思路是宣称回归美国宪法制定者的“原初意图”,严格遵循宪法的文本含义,但实际上却对1868年制定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原初意图视而不见。这条重视公民权利和平等法律保护的修正案被视为美国的“第二次制宪”,大范围扩大了美国民众享有的权利,并对从联邦到地方层面的政府产生了约束力。 

拉维奇对记者解释称,即使抛开正当程序条款,第十四条修正案下的“平等法律保护”条款和“特权或豁免”条款同样能推出支持罗伊案判例的论证。“未来(支持堕胎权的人)可能会以这两大条款为出发点,向最高法院发出挑战,不过除非大法官换人,否则很难成功。接下来双方斗争的焦点将集中在州立法层面。”拉维奇表示。

3178713562608174080.png

告别“粉红屋”

3178713562608174080.png

在密西西比州的州府杰克逊市中心,有一座单层粉红色建筑,这是该州唯一的一家堕胎诊所。在习惯用白色粉刷外墙的美国南部,泡泡糖般的粉色显得有些突兀,甚至透露出一丝挑衅的意味。当地人都习惯叫它“粉红屋”,而不是其正式名字“杰克逊妇女健康组织”。 

此次最高法院6月24日的裁决正是针对“多布斯诉杰克逊妇女健康组织案”所做出的,而“粉红屋作为该案的被告方,更是成为了本次堕胎权争议的“风暴眼”。 

自5月份意见书泄露以来,“粉红屋”门前的反堕胎人群变得更加兴奋了。他们挥舞着被堕胎儿的海报,拿着大功率扩音器宣讲着反堕胎的宗教故事,音量震耳欲聋,有时候还会阻挠女性进入诊所。 

护送女性就医的志愿者用音响大声播放摇滚乐作为回击,拨开抗议人群将女性护送进诊所,有人甚至在裤兜里揣着枪,提防过激行为的发生。 

“不要把上天赐给你的最美好的礼物送到杀人犯的手上!”抗议者对前来堕胎的女性喊道。 

“假如你真认为这里有谋杀发生,你怎么不打911叫警察过来?”穿着彩色马甲的志愿者反驳道。[5]

9048347422763312128.png

“粉红屋”前的护送孕妇志愿者 图片来源:Pink House Defender官网

罗伊案判例被正式推翻前的十几天,“粉红屋”一直在加班加点地接待堕胎女性。7月7日,“粉红屋”在密西西比州的新法律生效后关门大吉,密西西比州从此再无堕胎诊所。这项法律基本限制了怀孕6周后的所有堕胎。

娜塔莉很庆幸她赶上了“粉红屋”的最后时光。她本可以在新奥尔良预约堕胎,可是由于得州去年九月生效的严苛堕胎法律,许多女性蜂拥入临近州的诊所,她需要排队几周才能轮到自己,而她已经等不了那么久了。 

今年三十出头的娜塔莉是洪都拉斯裔二代移民,她已经有了四个孩子,可最近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尽管从小在天主教的环境中长大,堕胎是禁忌,但生活现状让她实在无力再养育一个孩子。[6] 

2020年,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因为丈夫家暴,娜塔莉带着孩子离开了,随后因为疫情,她又失去了工作。但有时人生就像是被绊住了一样,总是一个坎儿接着另一个坎儿。2021年8月,飓风艾达又横扫娜塔莉居住的小镇,她几乎失去了所有财产,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四个孩子挤在姑姑家的小房子里,而她的所有家当只能放在卡车上。目前,她在一家家庭诊所当助手,在拿到薪水凑够油费和堕胎费后,立即请假去了“粉红屋” 

“这是一个伤感的决定,但是想到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我只能尽力做出当前情况下最好的决定。”娜塔莉说。

“粉红屋”外二十多年的喧嚣如今已经落下帷幕。诊所老板戴安·戴尔齐斯(Diane Derzis)宣布,她将在1700公里外的新墨西哥州开办一家新的堕胎诊所,并发起众筹,资助密西西比州的女性前往新诊所。“我们正在建诊所。”被反对者称为“堕胎皇后”的戴尔齐斯表示,“我们从事堕胎已经46年了,我们绝对还要继续下去。” [7] 

戴尔齐斯在罗伊案判例后第二年接受了合法堕胎,从此便一头扎进了堕胎事业。给予妇女自由选择的权利,把身体的控制权还给妇女,正是戴尔齐斯这样的 “亲选择派”(pro-choice)最核心的论证。正如娜塔莉的经历所揭示的那样,堕胎的选择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牵连着女性生命的一系列重大抉择,对于本已经为生活苦苦挣扎的女性而言尤为如此。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促进生殖健康新标准”(ANSIRH)通过对1000多名女性长达十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美国主动寻求堕胎的女性中,近一半生活在联邦贫困标准线以下;与成功堕胎的女性相比,堕胎遭拒女性陷入贫困的概率高4倍,已然贫困的人财务状况将进一步恶化,持续时间至少四年,无法支付基本生活开支、破产、遭房东驱逐的概率显著上升;同时,堕胎遭拒的女性更加难以离开有家暴历史的伴侣,但五年之后,多数生下来的孩子由母亲一人抚养。[8] 

在美国南部堕胎诊所本来就逐年萎缩的情况下,“粉红屋”的关闭进一步加剧了女性选择的困难。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分析数据,对路易斯安那州和佛罗里达州的女性而言,未来前往最近的堕胎诊所的车程将增加至10个小时。假如娜塔莉未能赶上“粉红屋”最后的营业时间,在当前美国破纪录的高油价和时间压力下,她可能不得不生下第五个孩子。[9]

3756380234111279104.png

“亲生命派”眼中解放黑奴般的时刻

5336732036655844352.png

5871195249882498048.jpeg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161734

而在加州萨克拉门托市一家堕胎诊所的街对面,之前粉红屋门前发生的故事也同样上演。反堕胎活动人士怀内特·希尔斯(Wynette Sills)高举着一张纸牌,上面写着“怀孕了?需要帮助吗?” 过去的十八年里,希尔斯几乎每天都会去举牌子,风雨无阻。 

“来堕胎诊所的女性可能需要的是住处、工作、衣服、食物、尿不湿、托儿服务,我们就是来帮助她们的,”希尔斯通过电话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她看来,很多女性堕胎只是在困境和危机中不得已的选择,如果有人愿意给她们关爱和帮助,她们是愿意生下小孩的。 

今年60岁的希尔斯说话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她和丈夫已经结婚38年,养育了三个孩子。除了在萨克拉门托种植有机果蔬外,她还发起了“支持生命的加州人”组织。 

据她介绍,每天大约有20个女性走入这家堕胎诊所,其中5到10个人会收下希尔斯发给她们的传单,一两个人会跟她交谈几句。假如有孕妇愿意接受她的帮助,她会带她去做超声检查,让孕妇看到胎儿的形状。 

“很多孕妇都不知道,其实子宫里的胎儿已经有手有脚,有鼻子、眼睛、耳朵,还有扑通扑通的心跳声。”在希尔斯看来,堕胎无异于杀害人类大家庭里最小、最脆弱、毫无反抗能力的成员。 

当最高法推翻罗伊案判例的消息传来时,希尔斯备受振奋,她认为这是美国历史的转折点,将被永远写进历史书中,被后人铭记,因为最弱小人类的生命权终于得到保护。 

“对我个人而言,这一决定可以和美国解放黑人奴隶相媲美,当时的美国终于承认了(黑人)兄弟姐妹同为人类的地位,终止了恐怖的奴役。类似的,过去的五十年里,有6300万婴儿遭杀害,这一切也结束了。”希尔斯说。她的数据来源于美国成立时间最长的反堕胎组织全国生存权利委员会(NRLC)。 

和许多坚定的“亲选择派”一样,希尔斯执着的“亲生命派”立场也和她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1962年,尚未结婚的母亲怀上了她,而她的母亲强烈支持堕胎权。“我的生命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一个错误、一个问题,假如是在1973年后,我可能根本不会存在。因此我非常严肃地认为应该保护所有生命——所有阶段的生命。” 

从受精卵到胚胎,再到胎儿降生,什么时候才是生命权利的起点?这是亲选择派与亲生命派争论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焦点。罗伊案和凯西案判例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只是以胎儿具有子宫外独立存活能力的时间作为司法实践的节点。

 

“法律对于生命何时开始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它涉及到哲学、宗教和科学等多方面的争论。不过普通法的一般性看法是,生命要么始于胎动(一般认为是孕期第16周到18周),要么始于出生。”拉维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推翻罗伊案后,不少州在法律层面已经禁止受精后的一切堕胎,只有在挽救孕妇生命时才能例外。 

希尔斯坦诚,同样身为女性,又是两个女性的母亲,这个问题其实让她也非常痛苦。“我只能以最大的同情,一再地帮助受害的女性。”她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但最重要的事情是,即便是强奸的暴力下受孕的胎儿,仍然是一条生命……我希望把惩罚的焦点集中在强奸犯身上,而不是对一个无辜的孩子判死刑。” 

她表示,现在美国有很多家庭想生育而不得,假如强奸受害者无法抚养生下来的小孩,应该做的是鼓励领养,这样便不会有生命被抹杀。

3756380234111279104.png

愈发极化的美国政治

3756380234111279104.png

1716615795491025920.jpe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82453873

为何堕胎权在今时今日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当我们把时针拨回1973年,可以发现,当时最高法院的堕胎权判决远未引起今日那样激烈的对抗。

堕胎法律史专家、佛罗里达州法学教授玛丽·齐格勒尔(Mary Ziegler)认为,当时的共和党人刻意疏远了堕胎议题,认为反堕胎活动群体是一股难以驯服的草根力量,而民主党人几乎没怎么讨论过这个判决。[10] 

变化开始于1980年代,一群共和党选举策略师敏锐地发现,通过堕胎议题可以激发虔信宗教人群的热情,为自己赢得选票。此后,一场旨在推翻罗伊案判决的运动便开启了漫长的征程。2016年,特朗普竞选总统时曾承诺会任命保守派大法官,随后他果然兑现了承诺,天平决定性地倒向了推翻罗伊案的一边。 

然而,最高法院引起的争议远不止堕胎。大法官托马斯在罗伊案判决个人意见书中表示,同样基于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避孕等权利也应该“重新考虑”,引发近80万人请愿国会对其展开弹劾。而在罗伊案判决被推翻后的十来天里,最高法院的判决先后削弱了政教分离原则,限制了美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权力,推翻了纽约州加强控枪的法规。 

“最高法院一直被视为政治化程度最低的权力分支,受到民众的高度尊重,而最近的这一系列判决让很多人对最高法院产生了质疑。这并不是说最高法院在过去从来没有政治化过,但那时通常都是通过对宪法的宽泛解释来扩大权利。”拉维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盖洛普6月的民调,最高法院在美国心目中的公信力已经下降至25%,创下了近50年来的新低。拉维奇表示,可能只有保守派法官里有人退休或辞职,最高法院的公信力才能迅速恢复。 

在美国中间偏右的著名政治评论家查理·塞克斯(Charlie Sykes)看来,最高法院的堕胎决议给美国激烈异常的“文化战争”火上浇油,让堕胎问题成了美国各层级选举的中心议题,只会让美国政治的极化进一步加剧,“每一场州长和州议会的选举,每一场总统和国会选举,都会成为对女性选择权与未出生婴儿生命权利的公投”。[12] 

的确,在美国通胀水平屡次创下四十年新高,经济衰退的预测此起彼伏的情况下,拜登政府的支持率已经下降至29%的冰点。在11月的中期选举大考中,民主党很有可能失去对参议两院的控制,堕胎议题成为激励选民投票、扭转颓势的一根稻草。[13] 

在党内激进派的压力下,美国总统拜登先是表示考虑取消参议院历史悠久的“冗长辩论”(fillibuster)传统,强推堕胎权立法闯关,随后又连续签署两项项行政令,要求美国政府各部门保障女性堕胎与避孕的权利,并保护全国医院在紧急情况下为女性堕胎的合法性。拜登还表示,不排除通过宣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来保障堕胎权的可能性。 

7月15日,众议院通过了两项法律提案,一项旨在将孕期前24周的堕胎选择权写入联邦法律,一项旨在保障孕妇跨州旅行寻求堕胎的权利,这主要受益于民主党在众议院的多数席位优势。接下来,这两项法案将在参议院进行商议并表决。在两党平分席位的参议院,媒体认为,这两项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可能性甚微。 

与此同时,共和党方面正在州议会层面推进堕胎禁令的立法和生效,并号召反堕胎选民在中期选举中保卫“胜利果实”。

无论美国两党未来如何就堕胎等议题展开博弈,“打开美国地图就很容易看出来,一个红色(共和党)美国和一个蓝色(民主党)美国正在清晰显现,”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杰克布·格卢姆巴赫(Jacob Grumbach)在一篇研究中写道。[14] 

反堕胎人士希尔斯对这种分裂深有同感。身处全美自由派最得势的加州,她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这让她“非常、非常痛苦”。她曾经组织过一系列活动,将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人士聚在一起,希望分享彼此的新闻阅读来源,辨别造成分歧的虚假和煽动,通过相互理解寻求共识。 

“我真的希望双方能够放下争吵和敌意,开展平和的对话。”希尔斯表示。但在罗伊案遭推翻后,她也伤感地承认,“我们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一半的州将保护生命,另一半的州则将走向相反的方向。”

8410156636864532480.jpeg

4741828850305486848.png

记者手记 |  看不见终点的“文化战争” 

美国最高法院推翻近半个世纪前对罗伊案的裁决,在美国引发了轩然大波,美国之外的不少国家甚至也发起了此起彼伏的抗议游行。 

保守派大法官们认为美国宪法并无一处提到堕胎权,罗伊案判例的论证基础过于牵强,从法理上来看或许不无道理。但从现实层面而言,经过近50年的历史沉淀,许多美国人早已认定堕胎权是一个尘埃落定的话题。此番推翻判例,无疑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目前,拜登签署的保护堕胎权行政令的效力堪忧,民主党人试图将堕胎权写入成文法律的努力也势必在国会受阻。随着越来越多的保守州开始禁止或严格限制堕胎,类似文中十岁女孩的极端案例大概率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通过对反堕胎人士的采访,我们发现他们并不能被简单地归为无理取闹的狂热分子,不少人是真心实意地为未出生婴儿的“生命权利”而奔走呼吁,尽管这个概念本身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哲学话题。 

在“亲选择派与“亲生命派之间,能否找到一个抚平裂痕的折中之道?这需要双方坐下来开展平和的商讨,而这种理想的氛围正是当前美国最缺乏的。在可见的未来,这场激烈的“文化战争”似乎还看不到终结的时刻。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1] Patients head to Indiana for abortion services as other states restrict care. IndyStar

[2] National Right to Life official: 10-year-old should have had baby. Politico

[3] Where abortion has been banned now that Roe v. Wade is overturned. Axios

[4] When abortions were illegal—and how women got them anyway. Washington Post

[5] Inside the Mississippi abortion clinic that triggered Supreme Court ruling: ‘Everyone who kills babies deserves to die’. El Pais

[6] Banned: The Pink House. NPR

[7] “We’re building clinics”: The Abortion Provider at the Center of Dobbs is not Backing Down. Vanity Fair

[8] The Turnaway Study. ANSIRH

[9] Visualizing the inequality of abortion access in a post-Roe America. CNN

[10] Why overturning Roe isn't the final goal of the anti-abortion movement. NPR

[11] Confidence in U.S. Supreme Court Sinks to Historic Low. Gallup

[12] 20 Ways the Supreme Court Just Changed America. Politico

[13] Joe Biden: Job Approval. Civiqs

[14] The Supreme Court Just Rolled Democracy Back. You Can Measure How Much. Politico

记者 | 李孟林 郑雨航

编辑 | 兰素英

视频编辑 | 张涵

视觉 | 刘青彦

排版 | 兰素英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美国 堕胎权 罗诉韦德案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