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常温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1天内全部失活!国家卫健委最新通知:这些进口产品不再做核酸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7-13 13:26:22

每经编辑|卢祥勇    

7月12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各地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329520599973896192.jpeg

通知指出,进口非冷链物品指运输温度在10℃以上的进口物品。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

上述通知指出,进口非冷链物品被污染风险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2个风险等级。

符合以下任意条件之一的,判定为低风险:

来自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国家(地区)的进口非冷链物品;

所有大宗散装货物,包括煤炭、矿石、化工原料、粮食、饲料、牧草、原木等进口非冷链物品;

装载入境物品的航空器、船舶、列车、汽车自离开启运口岸起超过24小时的进口非冷链物品;

装卸时不与装卸人员接触的进口非冷链物品;

已实施预防性消毒的进口非冷链物品。

不属于以上任一情形的,或无法判定风险等级的进口非冷链物品,按照“从严”原则,判定为高风险。

进口非冷链物品分级分类实施防控措施:

高风险进口非冷链物品疫情防控措施。判定为高风险的进口非冷链物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77号)规定的分工和流程实施预防性消毒。 各地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不适宜预防性消毒的高风险进口非冷链物品疫情防控措施。对于危险化学品、活动物、饲料、饲料添加剂、水果、蔬菜、精密仪器等无外包装或外包装易造成消毒液体渗透污染的物品,不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由地方联防联控机制视情以适当方式进行处置。

低风险进口非冷链物品疫情防控措施。判定为低风险的进口非冷链物品, 不再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

通知要求,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文件要求落实进口非冷链物品疫情防控措施,抓紧调整进口非冷链物品静置存放规定, 不得层层加码。

编辑|卢祥勇 杜恒峰

校对|段炼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_401695570

7751426346311011328.png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国家卫健委官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