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从大数据到“快数据”,存储行业将迎来第四次变革?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6-16 19:34:36

◎2021年全球实时数据量规模为16ZB(1ZB约等于1万亿G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19.6%,2025年实时数据量将达到51ZB,占数据总量的比重会跃升至29%,“需要快速处理的数据比重在迅速上升”。

◎随着技术的突破,PM产品已经进入市场,成为解决“快数据”需求的重要力量。PM既能实现断电不丢失数据,也有超越SSD(固态硬盘)等外存的速度,兼具了内存和外存的各自优势。

每经记者 安宇飞    每经编辑 文多    

当下正处于“数据大爆炸”的时代,全球数据量规模飞速增长,对存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6月15日,在深圳市泛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联信息”)新一代存储产品发布会上,公司总经理经宁表示,目前全球存储系统迎来新一轮变革机遇,正在从“Big Data”(大数据)发展到“Fsat Data”(快数据)。

经宁展示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实时数据量规模为16ZB(1ZB约等于1万亿G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19.6%,2025年实时数据量将达到51ZB,占数据总量的比重会跃升至29%,“需要快速处理的数据比重在迅速上升”。

同时,经宁还认为,目前全球存储行业已经发生过三次变革,围绕新的技术点和需求,存储系统的变化将有很大概率实现,出现第四次变革的机会。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数据爆发时代,存储行业面临哪些变化?

疫情以来,线上办公和线上教学等需求不断扩大,再加上5G、AI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全球数据总量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根据IDC预测,从2018年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由33ZB增长至175ZB,年复合增长率达26.9%。

许多数据都需要存储,全球数据量的激增将会极大地带动存储行业的发展。

不过,存储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变革也在悄然发生。泛联信息董事长韩凌认为,目前存储行业面临三大变化:环境之变、业态之变、技术之变。

其中,环境之变指的是“国产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业态之变则催生了“快数据”的需求。

韩凌表示,云计算、人工智能、超算等技术的发展,都对IT基础架构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而这个变化的表现就在数据规模上体现出来。

“首先是数据越来越大:10年前T级数据(TB)对我们来说就已经很大,但今天,几十TB上百TB的数据比比皆是。其次是数据的结构、类型更加丰富和多元,早已经超出了桌面和移动端的应用范畴,更加深入地进入了千行百业,成为生产要素。第三个是快数据,数据要越来越快地进入算力,将来有可能是T级数据在10微秒内进入算力系统。”韩凌说。

如何应对“快数据”挑战?新介质催生变革机遇

如何让数据“跑得更快”?这就涉及韩凌提到的“技术之变”了。据了解,目前的存储器主要分NAND Flash和DRAM两种。其中NAND Flash被称为“闪存”,是外存的一种,断电不会丢失数据,可长期保存数据。而DRAM属于内存,速度比NAND Flash更快,但断电会丢失数据,主要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时的临时数据。

以“8+256GB”的手机为例,这里的“8”指的就是内存为8GB,“256”指的是外存为256GB,人们经常把内存和外存误称。简单来说,外存就像一个仓库,当CPU工作的时候需要从“仓库”读取数据,但这个“仓库”又大,离CPU又远,运输效率低、速度慢。所以在CPU和仓库之间会建立一条“过道”,这就是内存。“过道”离仓库近,读取数据的速度也快,但不会保留数据,一断电就会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啥也不剩。

目前,无论是内存还是外存都已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特别是NAND Flash和DRAM这两种介质。但面对与日俱增的“快数据”需求,市场上也需要其他介质的技术发展来加速。

持久性内存Persistent Memory(以下简称“PM”)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介于外存和内存之间的一种新介质,既有“仓库”的容量和保存信息的能力,也有“过道”的速度。据了解,PM既能实现断电不丢失数据,也有超越SSD(固态硬盘)等外存的速度,兼具了内存和外存的各自优势。

目前,随着技术的突破,PM产品已经进入市场,成为解决“快数据”需求的重要力量。6月15日,泛联信息就发布了分布式全闪存存储UbiPower 18000和分布式海量存储UbiScale 12000两款创新型存储产品。

一边是全球数据量激增,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日渐重要,另一边则是PM等新介质进入市场。经宁认为,“需求+技术”将催化存储系统新一轮变革机遇,存储行业将发生“第四次变革”。

不过,深圳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会会长赵春雷也表示,目前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人才问题”的挑战。比起应届生,大数据相关企业更需要有经验的人才,但是“人从哪来”的问题仍难以解决。

对于PM产品这一方兴未艾的领域而言,“人才瓶颈”或成为它在国内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大数据 DRAM(内存)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