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大学四年,疫情三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4-20 10:15:16

对于大学生们来讲,由于疫情反复的影响,许多高校不得不频频转入封校、隔离、网课模式,原本想象中可以自由支配的大学生活也因为疫情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在反复疫情下,大多数人学会了在挑战中变化,甚至愈挫弥坚,会在抱怨的同时体现担当,亦能正确看待疫情的困扰,拒绝“躺平”,制定起未来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每经记者 张文瑜  张静    每经编辑 贺娟娟

“被疫情偷走的这三年”一文刷爆了各大社交媒体,折射出疫情下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被迫发生的巨大变化。

对于大学生们来讲,由于疫情反复的影响,许多高校不得不频频转入封校、隔离、网课模式,原本想象中可以自由支配的大学生活也因为疫情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西安拥有全国前列的教育高校和百万级体量的大学生,在反复疫情下,大多数人学会了在挑战中变化,甚至愈挫弥坚,会在抱怨的同时体现担当,亦能正确看待疫情的困扰,拒绝“躺平”,制定起未来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这个群体在大学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度过了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也成为了时代大洪流下的一个小小缩影。

 

01

能做中国大学生真不错

L同学〡大三

 

高中的时候经常听我哥说上大学后非常自由,他甚至趁着周末出省玩了一趟,所以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就是可以下课后和朋友出去吃个火锅,节假日到周边的城市来一趟短途旅行,春天能出去踏青夏天能出去游泳,秋天能去野餐冬天能去滑雪的那种日子。

然而实际上只有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是没有被疫情影响的,但由于专业课很多所以也没有太多时间去游玩,当时听学姐说大二大三课少了就会好一点,所以心里一直期盼着大二大三的到来,却没想到大一没上完疫情就爆发了。

紧接着就是无休止的网课和封校,居家学习效果直线下滑,回学校后反反复复的封校,尤其是因为封校错过了期待了很久的话剧、喜欢的演出被取消,和男朋友约好的旅行也泡汤,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失落的。

现在在学校就是封校+网课,每天的行程大概是早起跟着全校做核酸,然后回宿舍上网课,除了例行的上课之外就只能去教学楼自习,食堂和超市人总是很多,洗澡也需要按顺序轮流来洗,每天的生活都比较机械。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不过还是很感谢我们学校,在物资供应方面永远充足并且不会涨价,基本的物资保障还是比较到位的。

而且我发现,大家越来越会在疫情下发掘到一些“乐趣”。比如去年年底,学校实行了封宿,每个宿舍每天只能派一个人出去给大家买饭,所以大家就自制了各种各样的带饭工具,有人用长杆子把饭挂在两头在挑在肩上带回来,有人用纸箱子自制了大型饭盒抬回来,有人用晾衣架把饭挂起来,当时每天出去带饭都在攀比各自的带饭工具,真的还挺有意思的。

目前最大的感触就是疫情期间真的没有人不辛苦啊!比如那些随时为我们保供、对我们安全负责的老师、彻夜穿着防护服以及前线的抗疫人员,他们都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尤其是和身边一些在国外留学迟迟打不上疫苗的同学相比,我们却早已经完成了三针接种,身边的朋友、同学一致的感慨就是“做中国大学生真不错”。

我之前打辩论的时候打过一道题叫做: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更鼓舞我们的是英雄的背影,还是彼此的歌声?客观来讲,我们大学生以及普通市民的正常生活会受到短暂影响,但其实我们已经被保护得很好了,为了疫情逆行的人那么多,每个人都可以被称为英雄。

 

02

把每段经历当成一个特殊的生命旅程

忻忻〡大四

 

大学对于我来说有点两极分化,因为我们是大二上学期结束才遇到疫情爆发的,因此,前一年半大学生涯和自己想象的大学还是比较重合的。

和高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大学更加体会到了一种身为社会独立个体的生活,掌握了更多的自主权,能够自由分配时间、精力、金钱去拓展自己的兴趣。比如在大一期间,我在学校周围报了古典舞的兴趣班,也去了好几个不同的地方旅行,除了学习没那么好、没谈恋爱以外没有太大的遗憾。

疫情爆发后,我们再次返校就直接从大二变成了大三,但由于在家上了大半年的网课,回到学校其实还挺适应的。谈到感受,最想说的还是去年西安疫情爆发的时候,那会其实是最紧张的。

当时我们被封在学校,尤其是我们宿舍情况比较特殊,有一个室友属于B类接触,所以我们宿舍被特别隔离,别的宿舍都可以每天拿着通行证出去一个人带饭、采购、洗澡,而我们完全不能出宿舍门一步,足不出户在宿舍待了将近20天,幸好当时宿舍空调暖气设施比较齐全,整体不算太难受。

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学院第一时间给女生寝室送了卫生巾这类必备用品;一日三餐也由志愿者帮我们配送的,每次都要带一个宿舍5个人的饭,还可以随机拆盲盒——看今天吃什么。

还有比较感动的就是每天晚上我们的暖水壶、热水袋都是有其他宿舍的同学帮我们去接,也会帮我们带小零食;结束隔离那天,学校给我们发放了零食礼包,几乎铺满了整个宿舍的地板。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于我个人而言,疫情其实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只是增添了许多随机性。例如之前确定的实习应该是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的,但被迫改到了3月份,刚刚开始实习没多久又由于要提前答辩而终止。

在未来的一些考虑上,也并未改变规划,包括身边的同学,人生规划比如考研、出国也是一早就做好的,疫情没有带来什么硬性的影响。

只能我们这届大学生学会更快更早的去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说在家庭方面,会切切实实的关心到家里每个人的健康、出行,会给予更周到的照顾和关心;或者经济方面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尽早地面对;最大的感受是,国家在防疫层面做得很好,所以增加了我们的集体认同感,人和人之间也变得更加亲密。

我觉得还是要保持乐观吧,每一种生活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经历,我们经历了这样的生活,就不要去对比“如果没有疫情”能多什么东西,去适应不同的状态,把每段经历都当成一个特殊的生命旅程。

 

03

读研三年,疫情两年

小梁〡研二

 

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我还是大四,当时刚刚结束了考研初试,正在准备本科毕业答辩和考研复试,说实话对当时答辩和复试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按理来说大四下学期我们应该在学校做毕业设计,包括毕业论文里面的一些论文撰写和硬件实验部分都应该在学校完成的,但由于封校,家里也没有合适的实验平台,最终对我而言,毕业作品缺乏很好的实践,所以整体感觉还是差一点。不过学校也进行了一些政策的调整和帮扶,也算是顺利地完成了答辩和毕业。

考研复试上其实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考研复试应该在3月份,但是当时由于疫情,复试推迟了2、3个月,一直到了5月份才进行了线上复试,对个人精神上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复试的时候超级紧张。复试等待期间其实是很焦虑的,在家里也比较无所事事,幸好朋友和亲人一直在身边给予了帮助和安慰。

读研后,由于一些政策的调整,同学们之的聚集减少,沟通也随之变少。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查阅资料,也更考验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正常教学上也多为线上开会、线上学习、线上沟通,少了同门的那种感觉,效率也会比线下低很多,个人感觉对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是存在有一定影响。

但同时也比较庆幸的是,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还能在学校上学,在生活、住宿上都能得到非常好的保障,也不用考虑工作上一些突发状况。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经历了两年多疫情,我自己的看法就是,它带来的影响肯定存在,但对自身而言,这点影响相对可控,不能因此就影响到平时的学习、实验,这方面还是需要自己去积极调整。

现在由于出不去学校,可支配的时间也会更多一点,也能够间接地控制自己外出去玩的欲望,把更多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印象深刻的是,截至目前,我们学校的志愿者依然活跃在岗位上,每天维持核酸秩序、发放核酸检测贴纸、定点执勤监督学生戴口罩。还有去年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需要组织同学在公寓门口进行执勤,当时通告发出之后,非常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到防疫志愿者工作中,甚至有时候半夜做核酸,大家也放弃休息,甚至有同学连续两天熬夜去做志愿服务,觉得非常感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2

0